虚阁网 > 谢觉哉 > 谢觉哉传 | 上页 下页
“生前多见面,死后少伤神”


  病中,谢老并没有减少同老一辈革命家的交往,他的心同老战友一起,互相关怀、互嘱珍重,更为亲近了。董老、徐老、熊老(瑾玎)、李老(六如)常来看望谢老,以诗相赠。熊老风趣盎然地写了这样的诗句:“生前多见面,死后少伤神。”其他老战友也不断写诗来激励谢老战胜疾病。

  这时候,延安五老,只剩下徐老、董老和谢老了。几十年来,他们生死与共,中央红军长征到甘肃以前,毛泽东怕几位老人经受不住,曾几次动员他们化装离开部队,到南方找组织安排工作,说不然就要拖死了,可是谁也不肯离开队伍。他们在中央苏区,在长征路上,在延安窑洞常常聚在一盏灯下作诗写文,在一个锅里烧水煮饭,在一床被窝里蜷缩取暖……

  谢老在病中刚学会用左手写字的时候,就歪歪斜斜地首先给徐老写了这么一段话,“开卷了然,掩卷茫然;听着了然,看着茫然。了然与茫然之间,可以划个等号。走不要杖,大步向前;走要人扶,摇曳不前。向前与不前之间,不能划个等号。但我小于徐老,约九十个月有多之年。”这些话既是谢老自己当时身体生活的写照,又饱含着辩证法的哲理。

  两年后,五月的一天,谢老坐着手推车去看徐老。两老同以前一样,促膝谈心。徐老说他想到湖南乡下去养猪。谢老深有感触,回到家里,用左手艰难地在日记本上写诗赞颂徐老:

  九十高龄力有余,身闲不住待何如。
  老人又羡耕和读,想傍桑荫学养猪。

  徐老也为了满足谢老的心愿,一九六七年十月,徐老九十一岁那年,他叫秘书徐乾在一张大纸上,方方正正地划成小方格,然后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上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全文赠给谢老,这是徐老最后的一件手迹,它象征着两老高尚的心灵。

  一九六八年冬天,徐老也病了,住在北京医院。谢老自己已经无力去看望老战友,他叫几个人扶着他去探望。后来,就连这种方式探望也难以做到,他经常要身边的人去探视,如听说徐老的病情有好转,谢老面有喜色,他自己的病情也立刻好转一样,一听到徐老病情恶化,谢老便连饭也吃不下了,病情也随之恶化,战友的情谊就是这样紧密地和生命连结在一起。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徐龙逝世的噩耗传到谢老的耳边。他老泪纵横,再也无力左手握笔了。躺在床上,声泪俱下,悲痛地口述着:“中午,定国告诉我说,徐老逝世了!我感到万分痛心,我与他共事几十年,他的优秀品质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是我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教育家!……”

  第二天,他又拖着瘫痪的身躯来到北京医院,用模糊的目光,长久长久地凝视着他亲密的战友和兄长。

  徐老追悼会那天,千阻万劝也没能拦住谢老去参加。周总理一眼看见谢老来了,倒生气了,因为谢老的病情时刻都有恶化的危险。周总理批评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要让谢老知道这个消息啊!”

  生命,虽可终止,但革命的情谊,那是无尽的。

  病中,宋庆龄、何香凝等一些老同志也曾前来探望谢老,谢老也常常要人扶着,到其他病房去探望党内外的老同志。”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知道谢老病了,传语请谢老好好养病。谢老也关心毛主席的健康,他挣扎着十分艰难地用左手写了一封信,这是他最后一次给毛主席写信了。信中充满他对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同志的深深关切之情。信上说:

  “……应该防病于未然,有病会养已是落后一着。我在这方面是落了后,现在想,如果早注意,或者可以免去这场灾难。希望我们的党,尤其中央的同志应特别注意。不只会养病,还要不生病,不只会养于既病之后,而要会养于未病之前。”

  “鬓发似银心似火”、“一天不死要操劳”这两句诗,实是谢老八年病中的生活真实写照。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