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孙犁 > 芸斋琐谈 | 上页 下页
谈理解


  这些年,理解一词很流行。好像过去人们都不知道这个词儿,是一种新发明似的。从此以后,是不是人们之间,理解的程度就会加强加深了呢?不得而知。

  我认为,人与人的相互理解,自古以来,就被看做是应该的,但做到,却是很困难的。这像很多事情一样,这不仅仅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实际。凡是实际,都包含着历史、时代、环境诸种因素。如果只理解一种因素,不理解别种因素,必然会造成误解。即使同一因素之中,还有因时、因地、因人的差别。至于偶然的影响,那就更是千变万化,难以捉摸的了。

  所以说,理解是不容易做到的。

  我没有写过畅销的书,有些稿费,“文化大革命”,为应付当时局面,已上缴国库。近年虽时有短文发表,每篇或二十元,或四十元,于生活不无小补,然一二年才能凑成一本小书,稿酬亦不过千元上下。银行虽尚有些积蓄,然须防老,不敢轻动。

  这是我的经济实际,但有些人就不能理解,“文革”时的一些情景,且不去说了。直到现在还有人张口借三千五千。有一位贵州小姑娘,来信向我要两千,还要我亲自给她送去,她在村边等我。

  她不知道,我即使能旅游,也游不到贵州了。这就是因为她不理解我的另一种实际:我不是慈善家,甚至不是一个慷慨的人。

  还有的青年人,来信叫我买书、买物品,替打官司。他们说,如果你出不去,可以派秘书去办。

  他们不知道,我这里没有秘书,一辈子也没有用过秘书,现在甚至没有三尺应门的童子。我住在三楼,上下不便,每逢有收报费,投挂号信的,在楼下一喊叫,我就紧张万分,天黑怕跌交,下雪怕路滑,刮风怕感冒,只好不订报,不叫朋友寄挂号件。就是平信,也因不能及时收取,每每遗失。在此,吁请朋友来信,不要再贴特种邮票。

  这又是一种实际,鲜为人知。

  近年作家一行,早已不为人羡慕,因为他们的收入,已远不及演员、歌星、画家,甚至做小生意的人。但社会上的一些书呆子,仍把它看作生财之道,还以为我们这些人生活得多么阔气,多么幸福,多么有办法。这注定他们的前途,也不会光明的,因为他们对人的实际,理解太不够了。

  但这也只是一方面的实际,另一方面则是:多一分资财,就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资财,就少一分理解。这是古今一致的。

  古人云:隔行如隔山。俗话又说:知人知面不知心。都是经验之谈,不可不信。虽是同行,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相互理解的;即使是亲人,理解也不会是那么全面的。旧剧《刺王僚》有唱词曰:虽然是兄弟们情意有,各人心机各自谋。每听到时,心里总是感慨万分的,惊心动魄的。

  1990年2月2日上午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