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孙犁 > 风烛庵文学杂记 | 上页 下页
作家与文化


  现在,无论你住在什么地方,走到什么地方,看到的是做交易,听到的是买卖吆喝声,以及与此有关的人情世态。

  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文化环境的变化。文化环境对作家的形成,尤关重要。

  三十年代,作家的文化环境,是学校用功,图书馆苦读,公寓和流浪生活,贫穷和追求革命。这种例证,可以在《新文学史料》上读到,田涛写的一篇回忆,比较典型。

  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师资情况,学生生活和读书的情况,和过去大不相同。图书馆的状况,也有变化。尤其是报刊、出版部门,对作家和作品质量的影响,是应该认真研究的。

  文化修养,是成为作家的基础。没有很好的文化环境,不认真读点书,是不能成为真正的作家的。

  过去,我们曾提倡过工人作家,农民作家,士兵作家。现在看来,有些是昙花一现,热闹一时,难以后继。这还是以阶级衡量一切,代替一切,以为出身好,什么也就可以好的观点造成的。当然农民、工人、士兵都可以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但如果要保持下去,要进步,就必须继续打好基础,多读些书,提高自己的文化。

  我见过一些农民出身的作家,因为读书少,文化低,而又成名早,背上了一个作家的包袱,妨碍了他们的进步,在创作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作家成名太早也不好。历史上就屡有明证。所谓神童,所谓天才,都和所谓特异功能一样,靠不住。文学和音乐美术不同。我一向不去吹捧孩子们的写作,那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有些家长,过于热衷于此,我觉得可以三思。

  大器晚成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文学创作,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如果少年、青年时期,没有在这方面作过努力,等到中年、老年,再拿起笔来,也是很难有成就的。创作,是需要青春的火力的。是需要持续进行的。成绩和才能,是与日俱增的。

  文学创作,生活的积累,和技艺的提高,需要同步进行。

  这种配合,当然每个人不完全相同,但其规律,大体是一致的。

  读书,也是少年、青年时,效果最好,能够终身享用。有些人,因为成名早,忙着去写作,等到觉悟到,自己的文化不够用,已经进入中年,再去补课,收益就小了。但觉悟到这一点,总比一直不觉悟,把作品不受欢迎的原因,完全推到外界的人,好一些。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