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瞿秋白 > 世界革命运动年表 | 上页 下页
六、国际无产阶级之社会革命运动


  第一国际[160]

  一八八六年——第一国际第一次大会(日内瓦),决定党纲和章程。

  一八八六年——第一国际第二次大会(日内瓦),决定八小时工作制及保护童工女工的要求;认定推翻资本主义必须工人阶级取得政权。(蒲鲁东派[161]专重协作社的提案未通过。)

  一八六七年——第一国际第三次大会(洛桑),决定无产阶级革命之进行,须实行政治运动、组织工会、协作社、互助社等工作。

  一八六八年——第一国际第四次大会(白鲁塞尔[162]),确定罢工运动的策略,世界总同盟罢工反对战争;蒲鲁东派主张替工人设立互助银行;决定矿山、水利、森林、田地、铁路国有之要求。

  一八六九年——第一国际第五次大会(罢塞尔)[163],巴枯宁派反对国际总会(执行委员会)的集权,主张解散总会。

  一八七一年——第一国际反对普法战争,第一国际党员十三人被举为巴黎公盟政府的委员。

  一八七二年——第一国际第六次大会(海牙),开除巴枯宁。

  一八七三年——第一国际第七次大会(日内瓦),讨论工会的国际联合问题。

  一八七六年——第一国际因受外部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内部无政府派的内争,不得已在纽约宣告解散。

  英国

  一八八三年——英国马克思[164]派组织社会民主联盟党。

  一八九七年——英国机器工人大罢工。

  一八九八年——英国矿工大罢工。

  一八九九年——英国工会总联盟[165]成立——英国工人运动中虽然“劳工贵族”很占势力,但是十九世纪末发生新工会主义,“下等工人”也组织工会了;同时发生所谓费边社[166]一派改良主义的工人运动。

  一九〇二年——塔虎尔铁路工人罢工,贵族院议决令工会出赔偿损失金二十三万元(华币)。此后遂成惯例,直到一九〇五年,各工会所赔总计二百二十万元。全英工会代表大会反对罢工赔偿,议决组织劳动党。

  一九〇六年——英国国会改选时,开始有工党议员二十九名。

  一九一〇年——英工会代表大会反对“工贼”——资本家所收买之工会会员。

  一九一一年——英国国会议员始给薪俸,此乃贫民议员的要求,从察尔替运动[167]以来争了七十多年方才达到目的。

  一九一二年——因工人反对贵族院改组,资产阶级从一九〇八年起,渐渐实行许多社会改良政策,希图缓和革命。

  一九一三年——英国除工会外,工人消费协作社也大发达,是年统计有二千五百协作社,社员达二百七十五万。

  一九一六年——英国工会会员总数达四百万人(一九〇一年,仅二百万左右)。

  法国

  一八九三年——法社会党中各派内争不已,是年始组织“社会共和革命联盟”[168],国会中始有社会党议员四十三人;然而社会党员美尔朗[169]做资产阶级的总长后,又分为赞成入阁派与反对入阁派。

  一八九四年——法国工团(工会)大会,决定赞成总同盟罢工的策略;渐发生工团主义(Syndicalism),主张工会的罢工怠工运动便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用不着政治斗争夺取政权。

  一八九五年——成立全法国的“劳动总同盟”(C.G.T.)[170]。

  一九〇一年——反对美尔朗入阁的一派主张开除他,改良派反对;因此葛德派及白朗起派组织革命的“法国社会党”[171],而改良派组织“法兰西社会党”[172],法社会党从此又裂为二。

  一九〇四年——法国资产阶级从一八九二年起亦渐实行社会改良政策,是年,规定十小时工作制的法律。

  一九〇五年——法国各派社会党又合并,称为“劳工国际(第二国际)法国部社会党”;但不久若莱思自己虽未退出,而若莱思派,反对革命政策,又分裂出去组织“独立社会党”[173]。

  一九〇六年——社会党议员增至七十四人(社会党五十四人,独立派二十人)。

  一九一〇年——社会党议员增至一百三十二人(社会党一百〇二人,独立派三十人)。

  德国

  一八九一年——德国社会民主党[174]在爱尔夫德(Erfurt)开大会,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党纲——是谓《爱尔夫德党纲》[175]。

  一八九?年——德社会民主党中分为两派:一、马克思正统派;二、马克思修正派(revisionist),以伯恩思敦(Bernstein)[176]为领袖。

  一八九九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大会,通过正统派的议决案,但对于修正派很有让步,故修正派未退出。

  一八九〇年——德国社会民主党议员始有三十五人。

  一九〇三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决定在选举运动中不可宣传反军国主义。

  一九〇五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决定赞成总同盟罢工,但因修正派(改良派)工会反对,故未实行。

  一九一二年——德国资产阶级从一八九五年起便渐渐实行社会改良政策;是年社会民主党议员已有一百十人。

  一九一二年——德国工会会员达二百五十万(一八九五年时只有二十五万九千人)。

  一九一二年——是年统计自一九〇五年至一九一二年,劳资冲突共二万一千六百二十五次,参加之工人总计有二百五十三万七千零十六人。

  俄国

  一九〇四年——日俄战争[177]俄国大败,国内经济大恐慌,人民要求自由和立宪。

  一九〇四年——俄国工会稍有组织,大致都是秘密的,只有警察所组织者能公开;圣彼得堡的工人,原本由警察派神甫加朋(Gapon)[178]组织所谓“俄国工厂工人协会”,入会者是年已有八千人。

  一九〇四年——十二月彼得堡蒲第洛夫铁厂开除“工人协会”会员四人。

  一九〇五年——一月十五日蒲第洛夫铁厂工人宣布罢工(因为加朋要求和平解决,资本家不理)。二十日彼得堡其他工厂同情罢工,罢工人数达十五万人。

  一九〇五年——一九〇五年革命[179]。一月二十二日(俄历一月九日)加朋率领工人数万赴冬宫请愿,俄皇卫队开枪围击,死一千二百十六人,伤五千人。

  二月——社会革命党刺杀皇子谢尔格衣[180],此后直到十二月,各地罢工示威陆续不绝。

  四月(?)到十月——各地农民开始暴动,是年地主邸宅被焚毁者二千余。民主主义的智识阶级到处召集政治集会。资产阶级也要求立宪,屡次请愿。

  四月——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三次大会(多数派在伦敦开会。少数派另在日内瓦开负责党员会议)。

  五月——彼得堡成立俄国“各团体联合会”。

  六月十一日——波兰都城大暴动,与军队冲突。

  六月十六日——伊沃兹纳新斯克警察开枪打击女工、童工群众,死二十八人。

  六月二十六日——沃德萨工人暴动。

  八月——俄国农民会[181]成立。

  九月——高加索工人暴动,死一百人。

  十月三日——莫斯科印刷工人罢工。

  十月十日——莫斯科总同盟罢工。

  十月二十一日——莫斯科铁路工人加入罢工。

  十月二十四日——彼得堡总同盟罢工。哈黎夸夫(乌克兰)示威大会。

  十月二十五日——萨脑托夫省农民运动爆发,波及九十九县。

  十月二十六日——彼得堡“工人代表苏维埃”第一次成立大会。

  十月二十七日——俄皇政府下令:“不要开空枪,不要可惜子弹”,务必击杀反抗的民众。

  十月二十九日——全俄国总同盟罢工——苏维埃的命令。

  十月三十日——俄皇政府始公布“十月十七日(俄历)立宪宣言[182]”。

  十月三十一日——沃德萨、基辅等地方军警枪击民众,政府所收买的“民贼”攻打焚毁革命机关,死千余人。

  十一月八日——克龙史泰军队暴动。

  十一月十一日——彼得堡苏维埃下令,工人自由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十月十五日——第二次令俄总同盟罢工。

  十一月二十七日——泊登兴及沃察夸夫两军舰暴动。

  十二月一日——基辅城军队暴动。

  十二月九日——彼得堡苏维埃议长诺萨尔[183]被捕,杜洛茨基[184]等继任。

  十二月十六日——彼得堡苏维埃全体被捕。

  十二月十九日——莫斯科政治罢工又起。

  十二月二十二日——莫斯科人民武装暴动。

  一九〇六年——一月一日莫斯科武装暴动失败。

  三月五日——俄皇政府召集国会。

  四月二十八日——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四次大会(两派联合)。

  五月六日——莫斯科省总督被刺受伤。

  五月六日——嘉德琳斯拉夫省总督被刺死。

  五月十日——俄国第一届国会开会。

  六月二十二日——符腊第高加索城军队兵变。

  七月二十二日——俄皇解散国会,莎尔谟工厂工人罢工。

  七月二十四日——都腊兵工厂罢工。

  八月一日——克龙史泰军舰兵变。

  八月四日——彼得堡总同盟罢工,反对解散国会。

  八月六日——莫斯科总同盟罢工。

  十月二日——审判彼得堡苏维埃。

  十一月二十二日——俄皇政府公布史托柳宾之农地改良法[185],欲缓和农民革命。

  十一月二十四日——谢沃斯托堡兵士水兵开大会。

  一九〇七年五月——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五次大会,于伦敦,犹太及其他小民族之社会党,皆赞助多数派,并并入社会民主党,因此,多数派在党中又占优势。然而选举中央委员会时,中立派动摇,中央遂成改良派的;多数派因此秘密组织多数派的中央,是为俄国共产党之始。

  六月十六日俄皇政府逮捕社会民主党的国会议员。俄国社会民主党少数派中更发生了“取消派”(Liquitateur)[186],主张取消秘密组织,按照宪法组织公开政党。多数派中亦发生一派“召还派”(Otozyvist)[187]主张召还社会民主党的国会议员,纯粹做秘密工作。列宁派主张应联结公开与秘密两种工作,而以秘密严紧的党的组织做中心,以指导革命运动。

  一九〇八年——俄国社会民主党在巴黎会议上欲调和各派未成。

  一九一〇年——俄国社会民主党开两次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申明党的纪律,欲求联合各革命派,未成;杜洛茨基派反而主张列宁派应当让步,以保党之“统一”。

  一九一二年——林纳金矿矿工大罢工,惨遭屠杀,俄国革命运动潮流又昂进。

  一九一四年——多数派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第二国际

  一八八九年——巴黎开各国社会党联席会,决定五月一日为国际无产阶级总同盟罢工的示威日期;并确定:(一)社会主义制度,(二)八小时工作制,(三)取消常备军——为宗旨。第二国际[188]成立。

  一九〇〇年——第二国际第五次大会(巴黎)始规定章程,组织“社会主义国际局”[189],确定马克思主义的政纲。第二国际可分为两期,自成立至一九〇四年为一期。此期中第二国际反对社会党入阁,但声明如有十分必要时,可以加入资产阶级的政府。再则,主张以民众会议(国民外交)反对战争,主张设立国际仲裁机关消弭国际战争。

  一九〇四年——第二国际第六次大会。

  一九〇七年——第二国际在史都加[190]开会,又决议反对战争。

  一九一二年——第二国际在白鲁塞尔开会,反对战争的议决案更为明显,然而没有一定的反对战争方法,仅仅说:各国相度情势进行非战运动。所以从一九〇四年议决社会党可以入阁后,直到欧战,是第二国际的第二时期;此期中反对战争渐渐变成口头禅。

  一九一四年——各国社会党的改良派都赞助欧战,各自说自己政府的参战,是为正义人道而战(!)。

  一九一五年——德、奥、匈等国社会党改良派单独开会。

  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二〇年——英、法、俄等协约国的社会党改良派也单独开会三次。(协约国及同盟国的资产阶级走狗,社会党改良派,各自赞助主人!)

  【注】

  [160]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国际组织,1864 年9月28日在马克思指导下于伦敦成立,1876年7月解散。

  [161]蒲鲁东派,国际工人运动中以蒲鲁东(Pierre Joseph Proadhon,1809—1865)为首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派别,主张小生产私有制社会,在巴黎公社以前的法国工人运动中颇有影响。

  [162]白鲁塞尔,今译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

  [163]罢塞尔,今译巴塞尔,瑞士城市。

  [164]英国马克思派,指区别于工联主义的英国社会主义者,1881年他们建立了社会民主联盟,1884年其左翼又独立为社会主义联盟。1911年形成英国社会党。

  [165]英国工会总联盟,指1899年英国工人联合会代表大会倡议与独立工党、社会民主联盟、费边社联合召开的英国工人代表大会及其执行机构英国工人代表委员会,旨在议会中组成独特的劳工党团。1906年在工人代表委员会基础上又进一步形成英国工党。

  [166]费边社,1884年成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团体,主张温和渐进,1900年集体加入工人代表委员会,1906年又以独立组织身份加入工党并参与其领导。

  [167]察尔替运动,今译宪章运动,19世纪上半叶英国爆发的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政治运动,以其纲领性文件《人民宪章》得名,运动声势浩大、影响深远,逐渐迫使资产阶级承认了运动的基本要求。

  [168]社会共和革命联盟,1893年11月,法国瓦扬的布朗基派、可能派与独立社会党人建立的社会主义议会党团,不久又吸收激进工人党人和布朗热(G.E.J.M Boulanger,1837—1891)分子加入。

  [169]美尔朗,今译米勒兰(Etienne Alexandre Millerand,1859—1943),法国右翼社会党人,1899年入阁任商业部长,1904年被社会党开除另组独立社会党,1920年至1924年曾任法国总统。

  [170]劳动总同盟,今译劳动总联合会或工会总同盟,是全法国的工会联合会,成立于1895年,渐将各全国性职业联合会组织在一起,是与社会党对立的工团主义组织。

  [171]法国社会党,误,应为法兰西社会党,1901年由盖得派与布朗基派联合而成,1905年4月在第二国际干预下同法国社会党合并成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即法国统一社会党。

  [172]法兰西社会党,误,应为法国社会党,以饶勒斯为首的改良主义政党,1902年由饶勒斯等“独立派”、可能派、阿勒曼派合并形成,至1905年4月又同法兰西社会党合并成法国统一社会党。

  [173]独立社会党(法),留在法国统一社会党外的一些社会党人,继续采用法国社会党的名称并形成“社会主义议会党团”,至1911年与共和社会主义者组成共和社会党。

  [174]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工人阶级政党,1890年10月由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更名,20世纪初伯恩施坦和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838)在党内推行修正主义路线。

  [175]《爱尔夫德党纲》,今译《爱尔福特纲领》,1891年10月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爱尔福特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纲,用来代替《哥达纲领》。它摒弃了拉萨尔主义教条,比《哥达纲领》前进了一步。

  [176]伯恩思敦,今译伯恩施坦(Eduard Bernstein,1850—1932),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右派首领、修正主义创始人。

  [177]日俄战争,1904年爆发的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权益的帝国主义战争,俄国战败,被迫放弃部分库页岛及在朝鲜、中国的大部分特权。

  [178]加朋,今译加邦(Γеоргий Аполлонович Γапон,1870—1906),彼得堡神甫,1904年组织“圣彼得堡俄国工厂工人协会”。1905年俄历1 月9日,彼得堡罢工工人惨遭沙皇血腥屠杀的“流血星期日”事件发生后,加邦被指为奸细,避居国外,为社会革命党处死。

  [179]一九〇五年革命,是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一月九日事件”诱发,全俄工人罢工风起云涌并多次发生起义,迫使沙皇发表保证公民自由的《十月十七日宣言》,1907年沙皇政府发动“六三政变”,革命失败。

  [180]谢尔格衣,今译谢尔盖(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57—1905),亚历山大二世之子,1891—1905年任莫斯科总督。

  [181]俄国农民会,今译全俄农民协会,1905年建立的革命民主组织,8月和11月分别召开了第一、二次代表大会,要求立即召开立宪会议,至1906年底被迫解散。

  [182]《十月十七日(俄历)立宪宣言》,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05年10月全俄政治罢工高潮时颁布的宣言,“赐予”公民信仰、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成立国家杜马等,以欺骗群众。

  [183]诺萨尔,即赫鲁斯塔廖夫·诺萨尔(Хрусталев Носарь,1877—1918),孟什维克取消派分子。1905年被捕流放,后逃出国,1909年归国,十月革命后支持白匪军,被枪毙。

  [184]杜洛茨基,今译托洛茨基(Лев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1879—1940),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斯坦,俄国政治家,二月革命后加入布尔什维克,是十月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后成为苏共党内反对派首领。

  [185]史托柳宾,今译斯托雷平(П.А.Столыпин,1862—1911),俄国首相兼内务部长。1906年11月颁布土地改良法,使农民有权退出公社变份地为自己的私产,加强了富农势力。

  [186]取消派,俄国一九〇五年革命失败后,孟什维克马尔托夫等主张取消秘密组织,来换取合法地位的机会主义派别。

  [187]召还派即召回派,俄国一九〇五年革命失败后在布尔什维克中以波格丹诺夫(Богданов,1873—1928)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派别,以要求召回国家杜马中的社会民主工党代表而得名,1909年初被开除出布尔什维克。

  [188]第二国际,继第一国际后的第二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成立,初期推动了各国工人组织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陷于社会沙文主义而破产。

  [189]社会主义国际局,今译国际社会党执行局,第二国际1900年巴黎代表大会决议成立的执行机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采取了社会沙文主义立场。

  [190]史都加,今译斯图加特。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