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林语堂 > 生活的艺术 | 上页 下页
四、中国式的家庭理想(2)


  孔子极力推崇孝道,其理由何在?没有人能够知道。据吴经熊博士在某篇论文所说,则是因为孔子乃是一个没有父亲的人,所以他的心理作用无非也和名歌<甜蜜的家庭>的作者其实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幸福完全一样。如若孔子幼时他的父亲尚在,则他的父职概念便不至于会这样的深刻。再则如若他已成年,而他的父亲尚在世,则结果恐怕更坏于此。因为,如此他即有机会可以看到他那父亲的弱点,而会觉得力行纯孝未必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了。总之,他出世的时节,父亲已经故世,并且不知道父亲葬在那里。他是一个私生子,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告诉过他父亲是谁。他的母亲死后,他就将母亲的遗体葬在“五父之衢”,这当中或者含一些故意亦未可知。后来居然有一个年老妇人将他父亲的葬处告诉了他,于是他方将母亲的灵柩迁去合葬。

  这一个巧妙的假说有怎样的价值,我们不必苛求。但中国的文学中对于家庭理想的必须,确实举出不少的理由。它是以一个人还不是一个单位,而只是家庭单位中的一分子为出发点。由生活潮流假说(这是我所题的名称)所具的生活观念为之支持,而由认力行天性为道德和政治的最后目标的哲理证之为正当。

  家庭制度的理想和个人主义的理想显然不能并立。一个人终久不能完全独自一个儿过一生。照这样的个人观念,太缺乏实在性。我们对于一个人如若不认他是一个人子、一个兄弟、一个父亲,或一个朋友,则我们当他是个什么东西?如此的个人将成为一个形而上的抽象物。中国人的心理都偏于生物思想,所以他们对于人类自然先想到他在生物上的关系。因此家庭即自然成为人生中的生物性单位,婚姻也成为一件家庭事件,而不单是个人事件了。

  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我曾指出这种对于家庭制度过分推崇所产生的弊病。它能成为一种放大的自私心,而于国家极有妨碍。但凡是人类的制度,都免不了这种内在的弊病。家庭制度固然有弊病,但西方的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也何尝没有。因为人类的天性是终有缺点的。人民在中国都被认为较大较重要于国家,但从没有被认为较大较重要于家庭。因为脱离了家庭,他便成为没有真实的存在性。现代欧洲的国家主义,弊病也很显明。国家可以很容易变成一个妖魔,例如某某数国,其情形已是如此,完全吞食了个人的言语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个人的尊严,甚至吞食了个人快乐的唯一和最后目标。这种集团主义观念理论的后果,在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都已颇为显然。其实这种后果早经马克思算出来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其目标好像是在完全消灭父母天性,指摘对家庭的感情和忠诚为布尔乔亚思想,认为在一种不同的物质环境中是必会废灭的。马克思对生物学中的这一点何以会觉得如此有把握,实是我所不解。或许他于经济学上很聪明,但于常识上则是个低能儿吧。一个美国小学生尚许会猜到呢。一个具有百万年发展潜力的天性,自非五千年的短短时期所能消灭。这种论据表面上虽然很奇特,但颇能使西方智识界认为合于逻辑。我要引用《纽约时报》短评栏的一句话:“一贯理性已经疯狂而越轨。”人们须服从某种机械主义式的法律去做阶级战争的概念,自然剥削了他们对信仰和行动的个人自由。所以依据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比在家庭制之下更为稀少。

  和这种西方的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对照的就是家庭理想。在这种理想中,人并不是个人,而被认为是家庭的一分子,是家庭生活巨流中的一个必需分子。这个就是我所谓“生活潮流”假说的意义。人类生活就整个而论,可认为包括多种不同的种族生活潮流。但人们所能直接觉到和看到的,只有家庭中的生活潮流。东西两方都有家庭如大树这个譬喻,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这大树上的一枝,借着树干而生存,尽他协助树干滋长下去的本分。所以就我们所见,人类生活显然是一种生长或连续作用。在这当中,每个人都在家庭历史上有一番作为,尽他对于整个家庭的义务,不过成绩有优劣,有些替家庭争到光荣,有些使家庭蒙受恶名。

  家庭意识和家庭荣誉的感觉,或许就是中国人生中唯一的团体精神或团体意识。家庭中每个分子因须振其家声,必须好好的做人,而不得遗羞于家族。他应该和一个球员一般将球推向前去。败家子不但是个人之耻,也是全家之羞,正如一个球员失足而被对方将球抢去一般。凡去考试而得挂名金榜的好像是一个获得胜利的球员,光荣不但属于他个人,也属于他的一家。考中状元或不过一个三甲进士的人,光被全族,使全族的人甚至连亲戚和同乡都受到精神上的兴奋和实质上的权益。即使在一二百年之后,乡人尚会夸说某某年本乡怎样出过状元。从前人中了状元或进士时,全家全乡都举行庆祝,荣归挂匾,大家何等欢欣兴奋,觉得荣耀非凡,人人有份。和这个相较起来,现代的学校毕业接受文凭时是何等的冷静缺乏兴趣啊!

  在这一幅家庭生活的景象内,其变化和色彩有很大的伸缩余地。人们须经过童年、成人和老年。这几个时期先由别人养育他,再由他去养育别人,最后于老年时重复由别人侍奉他。起先他尊奉别人,受别人的指挥,等到成人以后,他便渐渐受人尊奉,指挥别人。更重要的,女人的插身于家庭之中,使这幅景象增加不少色彩。女人在连续不断的家庭生活中,不单是个装饰品或玩具,也不单是一个妻,而实是这株家庭大树的一个关系生存和必需的分子。因为使连续成为可能者即是女人,而家族中各个支派的盛衰也是以所娶来的媳妇的体质心性为依据。一个聪明的家长,于选择媳妇时,必注意她的出身是否清白,正如园丁对于接果树的枝必须加以选择一般。很有些人以为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或苦或乐,都以他所娶的妻为定,而未来家庭的整个性质也由此而决定。孙子体格的强弱,性情的优劣,完全以媳妇的体格性情为依归。因此就产生一种根据于遗传性的无形的、界限不分明的优生学,注重于门第的高低。实则也无非是家长对于未来媳妇的体格姿色和教育的一种取舍标准。普通的标准大都着重于她的家教。依传统的说法,最好的媳妇应出于勤俭书礼之家。有时候家长发现所娶的媳妇不贤慧时,他便要咒骂亲家的家教不良。所以为父母者又多出了一种教养女儿将来成为好媳妇而不致贻羞家声的责任,例如不会烹饪,不会做年糕之类,都须视为没有家教。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