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鲁迅 > 且介亭杂文 | 上页 下页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2)


  二 关于中国的王道

  在前年,曾经拜读过中里介山氏的大作《给支那及支那国民的信》。只记得那里面说,周汉都有着侵略者的资质。而支那人都讴歌他,欢迎他了。连对于朔北的元和清,也加以讴歌了。只要那侵略,有着安定国家之力,保护民生之实,那便是支那人民所渴望的王道,于是对于支那人的执迷不悟之点,愤慨得非常。

  那“信”,在满洲出版的杂志上,是被译载了的,但因为未曾输入中国,所以像是回信的东西,至今一篇也没有见。只在去年的上海报上所载的胡适博士的谈话里,有的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彻底停止侵略,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不消说,那不过是偶然的,但也有些令人觉得好像是对于那信的答复。

  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是胡适博士给中国之所谓王道所下的定义,然而我想,他自己恐怕也未必相信自己的话的罢。在中国,其实是彻底的未曾有过王道,“有历史癖和考据癖”的胡博士,该是不至于不知道的。

  不错,中国也有过讴歌了元和清的人们,但那是感谢火神之类,并非连心也全被征服了的证据。如果给与一个暗示,说是倘不讴歌,便将更加虐待,那么,即使加以或一程度的虐待,也还可以使人们来讴歌。四五年前,我曾经加盟于一个要求自由的团体,而那时的上海教育局长陈德征氏勃然大怒道,在三民主义的统治之下,还觉得不满么?那可连现在所给与着的一点自由也要收起了。而且,真的是收起了的。每当感到比先前更不自由的时候,我一面佩服着陈氏的精通王道的学识,一面有时也不免想,真该是讴歌三民主义的。然而,现在是已经太晚了。

  在中国的王道,看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之前和之后,一定要有霸道跑来的。人民之所讴歌,就为了希望霸道的减轻,或者不更加重的缘故。

  汉的高祖,据历史家说,是龙种,但其实是无赖出身,说是侵略者,恐怕有些不对的。至于周的武王,则以征伐之名入中国,加以和殷似乎连民族也不同,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可是侵略者。然而那时的民众的声音,现在已经没有留存了。孔子和孟子确曾大大的宣传过那王道,但先生们不但是周朝的臣民而已,并且周游历国,有所活动,所以恐怕是为了想做官也难说。说得好看一点,就是因为要“行道”,倘做了官,于行道就较为便当,而要做官,则不如称赞周朝之为便当的。然而,看起别的记载来,却虽是那王道的祖师而且专家的周朝,当讨伐之初,也有伯夷和叔齐扣马而谏[21],非拖开不可;纣的军队也加反抗,非使他们的血流到漂杵[22]不可。接着是殷民又造了反,虽然特别称之曰“顽民”[23],从王道天下的人民中除开,但总之,似乎究竟有了一种什么破绽似的。好个王道,只消一个顽民,便将它弄得毫无根据了。

  儒士和方士,是中国特产的名物。方士的最高理想是仙道,儒士的便是王道。但可惜的是这两件在中国终于都没有。据长久的历史上的事实所证明,则倘说先前曾有真的王道者,是妄言,说现在还有者,是新药。孟子生于周季,所以以谈霸道为羞[24],倘使生于今日,则跟着人类的智识范围的展开,怕要羞谈王道的罢。

  【注释】

  中里介山(1885─1944):日本通俗小说家,著有历史小说《大菩萨山卡》。他的《给支那和支那国民的一封信》,一九三一年(昭和六年)日本春阳堂出版。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留学美国,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他当时积极支持国民党政府的内外政策。这里所引的这段话,是他一九三三年三月十八日在北平对记者的谈话,载同年三月二十二日《申报·北平通讯》。下文的“有历史癖和考据癖”,是他在一九二〇年七月所写的《『水浒传』考证》中的话:“我最恨中国史家说的什么‘作史笔法’,但我却有点‘历史癖’;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但我却又有点‘考据癖’!”

  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共产党支持和领导下的革命群众团体,一九三〇年二月成立于上海,它的宗旨是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自由,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关于王道和霸道之说,《孟子·公孙丑》载有孟轲的话:“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又《汉书·元帝纪》:“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汉高祖:即刘邦(前247─前195),沛(今江苏沛县)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汉朝的建立者。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又说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周武王:姓姬名发,殷末周族领袖。公元前十一世纪,他联合西北和西南各族起兵进入中原,灭殷后建立周王朝。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他继承并发挥了儒家学说,成为孔丘以后的又一儒家代表人物。

  [21]伯夷和叔齐扣马而谏:据《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22]血流漂杵:据《尚书·武成》载:“甲子昧爽,受(纣)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23]“顽民”:据《史记·殷本纪》载:“周武王崩,武庚(商纣之子)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又《尚书·多士》载:“成周(今洛阳)既成,迁殷顽民。”据唐代孔颖达疏:“顽民,谓殷之大夫、士从武庚叛者;以其无知,谓之顽民。”

  [24]以谈霸道为羞:据《孟子·梁惠王》载:“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据宋代朱熹《集注》:“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