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鲁迅 > 两地书 | 上页 下页 |
七九 |
|
广平兄: 十九日寄出一信;今天收到十三,六,七日的来信了,一同到的。看来广州有事做,所以你这么忙,这里是死气沉沉,也不能改革,学生也太沉静,数年前闹过一次,激烈的都走出,在上海另立大夏大学了。①我决计至迟于本学期末(阳历正月底)离开这里,到中山大学去。 中大的薪水是二百八十元,可以不搭库券。朱骝先还对伏园说,也可以另觅兼差,照我现在的收入之数,但我并不计较这一层,实收百余元,大概已经够用,只要不在不死不活的空气里就好了。我想我还不至于完在这样的空气里,到中大后,也许不难择一并不空耗精力而较有益于学校或社会的事。至于厦大,其实是不必请我的,因为我虽颓唐,而他们还比我颓唐得利害。 玉堂今天辞职了,因为减缩豫算的事,但只辞国学院秘书,未辞文科主任。我已托伏园转达我的意见,劝他不必烂在这里,他无回话。我还要自己对他说一回。但我看他的辞职是不会准的。 从昨天起,我又很冷静了,一是因为决定赴粤,二是因为决定对长虹们给一打击。你的话大抵不错的,但我之所以愤慨,却并非因为他们使我失望,而在觉得了他先前日日吮血,一看见不能再吮了,便想一棒打杀,还将肉作罐头卖以获利。这回长虹笑我对章士钊的失败道,“于是遂戴其纸糊的‘思想界的权威者’之假冠,而入于身心交病之状态矣。②”但他八月间在《新女性》上登广告,却云“与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合办《莽原》”,一面自己加我“假冠”以欺人,一面又因别人所加之“假冠”而骂我,真是轻薄卑劣,不成人样。有青年攻击或讥笑我,我是向来不去还手的,他们还脆弱,还是我比较的禁得起践踏。然而他竟得步进步,骂个不完,好像我即使避到棺材里去,也还要戮尸的样子。所以我昨天就决定,无论什么青年,我也不再留情面,先作一个启事③,将他利用我的名字,而对于别人用我名字,则加笑骂等情状,揭露出来,比他的唠唠叨叨的长文要刻毒得多,即送登《语丝》,《莽原》,《新女性》,《北新》四种刊物。我已决定不再彷徨,拳来拳对,刀来刀当,所以心里也很舒服了。 我大约也终于不见得为了小障碍而不走路,不过因为神经不好,所以容易说愤话。小障碍能绊倒我,我不至于要离开厦门了。我也很想走坦途,但目前还不能,非不愿,势不可也。至于你的来厦,我以为大可不必,“劳民伤财”,都无益处;况且我也并不觉得“孤独”,没有什么“悲哀”。 你说我受学生的欢迎,足以自慰么?不,我对于他们不大敢有希望,我觉得特出者很少,或者竟没有。但我做事是还要做的,希望全在未见面的人们;或者如你所说:“不要认真”。我其实毫不懈怠,一面发牢骚,一面编好《华盖集续编》,做完《旧事重提》,编好《争自由的波浪》④(董秋芳译的小说),看完《卷葹》⑤都分头寄出去了。至于还有人和我同道,那自然足以自慰的,并且因此使我自勉,但我有时总还虑他为我而牺牲。而“推及一二以至无穷”,我也不能够。有这样多的么?我倒不要这样多,有一个就好了。 提起《卷葹》,又想到了一件事。这是王品青⑥送来的,淦女士所作,共四篇,皆在《创造》上发表过。这回送来要印入《乌合丛书》⑦,据我看来,是因为创造社不征作者同意,将这些印成小丛书,自行发卖,所以这边也出版,借谋抵制的。凡未在那边发表过者,一篇都不在内,我要求再添几篇新的,品青也不肯。创造社量狭而多疑,一定要以为我在和他们捣乱,结果是成仿吾⑧借别的事来骂一通。但我给她编定了,不添就不添罢,要骂就骂去罢。 我过了明天礼拜,便又要编讲义,余闲就玩玩,待明年换了空气,再好好做事。今天来客太多,无工夫可写信,写了这两张,已经是夜十二点半了。 和这信同时,我还想寄一束杂志,其中的《语丝》九七和九八,前回曾经寄去过,但因为那是切光的。所以这回补寄毛边者两本。你大概是不管这些的,不过我的脾气如此,所以仍寄。 迅。十一月廿日。 【注释】 ①另立大夏大学:一九二四年四月,厦门大学学生对校长林文庆不满,拟作出要求校长辞职的决议,因部分学生反对而作罢。林文庆为此开除为首学生,解聘教育科主任等九人,从而引起学潮。六月一日,林又唆使部分建筑工人殴打学生,并下令提前放暑假,限令学生五日离校,扬言届时即停膳、停电、停水。当时厦门市的保守势力也都对林表示支持,学生被迫宣布集体离校,在被解聘教职员帮助下到上海另建大夏大学。 ②这是高长虹毁谤鲁迅的话,见《狂飙》周刊第五期(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七日)所载《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 ③启事:即《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④《争自由的波浪》:俄国小说和散文集,董秋芳由英译本转译为中文,鲁迅为之作《小引》,一九二七年一月北新书局出版,为《未名丛书》之一。 ⑤《卷葹》:短篇小说集,冯沅君作,一九二七年一月北新书局出版,为《乌合丛书》之一。 ⑥王品青:名贵鉁,字品青,河南济源人。北京大学毕业,《语丝》投稿者。曾任孔德学校教员。 ⑦《乌合丛书》:鲁迅在北京主编的专收创作的一种丛书。 ⑧成仿吾:湖南新化人,创造社主要成员,文学批评家。当时任中山大学文科教授,并在黄埔军官学校任兵器处科技正。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