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鲁迅 > 两地书 | 上页 下页 |
一八 |
|
鲁迅师: 因为忙中未及在投稿上写一个“捏造”的名字,就引出三个“并且”,而且在末个“并且”中还添上“不准”,这真算应着“师严然后道尊”①那句话了。 先前《晨报副刊》讨论“爱情定则”时,②我曾用了“非心”的名,而编辑先生偏改作“维心”登出,我就知道这些先生们之“细心”,真真非同小可,现在先生又因这点点忘记署名而如是之“细心”了,可见编辑先生是大抵了不得的。此外还用过“归真”,“寒潭”,“君平”……等名字,用了之后,辄多弃置,这也许是鉴于以投稿沽名的人们的心理状态之可笑,遂至迂腐到不免矫枉过正了罢。本星期二朱希祖③先生讲文学史,说到人们用假名是不负责任的推诿的表示。这也有一部分精义,敢作敢当,也是不可不有的精神。那么,发表出来的就写许广平三字罢。但不知何故,我总不喜欢这三个字。我确有好“捏造”许多名儿的脾气(也许以后要改良这恶习),这回呢,用“西瓜皮”(同学们互相起的诨名,差不多每人都有一个)三字则颇有滑稽之趣,用“小鬼”也甚新颖,这现时的我都喜欢它。鱼与熊掌④,自己实难于取舍,还是“请先生随便写上一个可也”罢。要知道“油滑”的用处甚大,尤其是在“钻网”之时,先生似乎无须加以限制的。前一段的确无意思,现在正式的要求“将这一段删去”。其余的呢,如果另外有好的稿子,千万就将拙作“带住”,因为使读者少看若干佳作,在良心上总觉得是遗憾的一件事。现在确乎到了“力争”的时期了!被尊为“兄”,年将耳顺⑤,这“的确老大了罢,无论如何奇怪的逻辑”,怎么竟“谓偷闲学少年”⑥,而遽加“少爷”二字于我的身上呢!?要知道硬指为“小姐”,固然辱没清白,而尊之曰“少爷”,亦殊不觉得其光荣,总不如一撇一捺这一个字来得正当。至于红鞋绿袜,满脸油粉气的时装“少爷”,我更希望“避之则吉”,请先生再不要强人所难,硬派他归入这些族类里去了!司空蕙已把《妇女周刊》的权利放弃,写信给陆晶清请交代清楚了。但晶清前日已得自滇来电,说是“父逝速回”。她家中只有十三龄的弱弟和一个继母,她是一定要回去料理生和死的,多么不幸呀!在这时期,遇这变故,我们都希望而且劝她速去速回。但“来日之事,不可预知”,因此《妇周》本身恐怕也不免多少受点困难。晶清虽则自己未能有等身的著作⑦,除新诗外,学理之文和写情的小说,似乎俱非性之所近,但她交游广,四处供献材料者多,所以《妇周》居然支持了这些期。现在呢,她去了,恐怕纯阳性的作品,要占据《妇周》了(除波微⑧一人)。这是北京女界的一件可感慨的,——其实也无须感慨。 缝纫先生要来当校长⑨,我们可以专攻女红了!!!从此描龙绣凤,又是另一番美育,德育。但不知道这梦做得成否?然而无论如何,女人长女校的观念的成见,是应该飨以毛瑟的⑩。可恶之极!“何物老妪,生此……”⑾?考试的题目出错了。如果出的是“书架上面一盒盒的是什么”,也许要交白卷,幸而考期已过,就不妨“不打自招”的直白的供出来。假如要做答案,我没有刘伯温卜烧饼⑿的聪明,只好认是书籍。这可给他零分么? 小鬼许广平。四月三十晚。 【注释】 ①“师严然后道尊”:语见《礼记·学记》。 ②讨论“爱情定则”:一九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晨报副刊》刊载张竞生所作《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士事的研究》一文,在读者间引起争论,为此该刊特辟“爱情定则讨论”专栏。从五月十八日至六月十三日共发表有关文章二十四篇,六月二十日刊登了结束语。许广平署名维心的文章,载该刊第一三七期(一九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③朱希祖(1879—1944):字逷先,浙江海盐人,历史学家。留学日本时曾与鲁迅同就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 ④鱼与熊掌:《孟子·告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⑤耳顺:语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来常用作六十岁的代称。 ⑥“谓偷闲学少年”:语见宋代程颢诗《春日偶成》:“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⑦等身的著作:据《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贾黄中之父)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常以“等身著作”形著着述之多。 ⑧波微:即石评梅(1902—1928),原名汝璧,山西平定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妇女周刊》编辑。 ⑨缝纫先生要来当校长:据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九、三十日《京报》:章士钊十六日电湖南省长赵恒惕,请其代聘湖南衡粹女子职业学校校长黄国厚任女师大校长。消息传出后,女师大师生拟推代表质问章士钊,黄未敢就任。另据四月二十九日《京报》报道:“闻黄女士二十年前在日本某职业学校毕业,回国后在湘省各女校教授缝纫等课。” ⑩毛瑟:原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机械设计师弟兄的名字,这里指毛瑟枪,是毛瑟弟兄设计制造的一种单发步枪。 ⑾“何物老妪”二句,见《晋书·王衍传》:“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 ⑿刘伯温卜烧饼:刘伯温(1311—1375),名基,浙江青田人,明初大臣。据假托其名的《烧饼歌》说:“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忽报国师刘基进见,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礼毕,帝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乃掐指轮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