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启超 > 王安石传 | 上页 下页
罢官之后的王安石(1)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这是李白的一首咏史诗,见《古风》第九首,我在王安石的身上看到了李白所赞美的鲁仲连的高尚人格。

  王安石年轻的时候也曾作诗说:“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还说:“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他的抱负之伟大,他的性情之恬退,在这两首诗里都能看到。从历史中去寻找,则有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获得成功之后的泛舟五湖,和张良在协助刘邦打下天下之后跟随赤松子的出游,他们的事迹与王安石颇有些相似。但他们都是看到了主人不能共安乐这一特点,是保全自己的一种策略,目的不过是避免灾祸,这是老子式的智慧。王安石不是这样。他是可以出去做官就出去做官,可以不做就不做,他在一进一退之间,都忠实于自己的追求,从古至今,没有能超过他的。

  王安石在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职位。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六月,罢相,知江宁府。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又恢复了宰相的职位,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十月,再次罢相。他在个人进退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节操,天下的人都是看得很清楚的。如今从他的文集中选录几篇文章编排在这里。他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写了六篇《乞解机务札子》,也就是辞职信,交给皇上,这里摘录其中的两篇:

  其一

  我孤单地寄居在外地,承蒙皇上收留,待罪在宰相府,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正当皇上想要实行变法的时候,朝廷内外到处议论纷纷,我确实任凭他们指责,也要把变法坚持下去。如果不是皇上的信赖,能够辨明是非真相,我早就应该被诛杀了。对我来说,这是应该报答皇上的,怎么敢再有二心呢?不过,今年以来,我的病情一直在加重,不能承担繁重的工作了。过去我也曾向皇上说过身体情况,皇上没有答应我的请求,所以继续努力工作到现在,而感到痛苦的是,病情却一天天地更加严重了。正当皇上励精图治,每一件事都需要尽快处理的时候,我却这样困倦疲惫,并且长久地占据着宰相的位子,虽然皇上善待我,我还是觉得自己的罪行在一天天地滋长,以至于不再被容忍,最终还会因为我连累皇上的知人之明,绝不只是有损于我个人的一点品德。我这才冒昧地在今天提出辞职的请求。但听到皇上的谕旨,并没有对我表示怜悯和同情,这使我感到十分的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然而我的请求却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敢于说出口的,我觉得,与其因为擅离职守而被杀,宁可违抗您的命令而遭到谴责。而且,大臣或出或入,为的是均衡劳逸,这也是祖宗留下的规矩。大概有关国事政见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容易产生矛盾、怨恨的地方,自古以来,独揽大权的人,很少有不获罪,并遭到降职或罢免的。不过,祖宗并不随便处置大臣,都是有说法的。我在这个位子上已经很久了,幸亏有您的保全救护,才免除了谴责呵斥,真诚地希望皇上能深深地顾念祖宗处置大臣的办法,使我获得一点安宁方便。今后皇上再有需要我的时候,我绝不敢推辞。

  其二(第六篇)

  我恭敬地接受皇上的恩典,您专门派来了使者,让我入宫觐见供职。我的心思,大概已经冒昧地说过了。皇上听到的议论都是十分高远的,我没能得到皇上的认同,就再次陈述一遍,这一次希望皇上能听到我的意见。回想当年,我是个孤单而又卑贱的人,被众人所鄙弃,皇上收留并提拔了我,排除天下的不同意见,将朝廷大事交给我办,到现在已经八年了。正当皇上开始创立功业的时候,群臣都不明白皇上想干什么,我在那个时候,只是想顺势而行,却不知道很多事情如果自以为高明,强行去做,是很可怕的。然而,皇上考虑得非常远大,不是我所能达到的。做这些事以来,犯了很多错误。虽然日日夜夜地操劳,也不能报答皇上的恩德哪怕万分之一。如今因为长久地占有皇上的宠信,人们的疑惑和怨恨都汇集到这里,有罪的指责,是无法避免的。老天又将疾病给了我,使得我精神委靡,身体也感到疲惫,虽然想勉强支持一阵,已经不可能了。所以才敢冒犯皇上的威严,乞求解除我的职务。我认为,皇上是天地间的父母,应该对我有所怜悯。说起来,我没有什么功劳,也许应该杀头;但我还算是有些志向,或许又可以赦免。皇上始终保护着我,使我没有后顾之忧。然而,没有得到皇上的顾念哀怜,却仍然想着能勉强担当重任,如果我通过努力,还能对皇上有所帮助,那么,即使毁灭了自身和宗族,我也不会躲避和害怕。只是想到,最终也许将一事无成,还要使朝廷蒙受危险和耻辱,这是我不敢贸然去做的原因。皇上像日月一样明亮,没有照不到的地方,希望您能赐给我一线缝隙,让光亮能稍微照耀进来,就会知道我的恳切之意,是不敢随便地冒犯皇上的。我请求暂且在相府等候皇上的旨意,希望皇上能开恩,早日裁决处理我的请求。

  又有《答手诏留居京师札子》,其中写道:

  我很恭敬地收下皇上的手诏:“我希望你能留在京城做一名论道官,你应该体谅我的用意,请你尽快答复是否同意我的安排。”我的才能浅薄,过去受到皇上的提拔,在这个职位上做了这么久,其实是个误会,我也没有可以报答的。再加上我的精力衰弱亏损得很厉害,而我的罪过日积月累,已经很多,因此冒昧地请求辞去我的职务。非常幸运,皇上答应了我的请求,但接着又派遣吕惠卿来传递圣旨,想让我留在京城作为顾问。我不能忘记皇上的知遇之恩,也不忍心离开皇上。然而又仔细一想,让我做论道官,恐怕不是很合适,还是将我安置在一个闲散的地方,比较好。皇上托付的事情,已经有人去做,只要以诚相待,就足以帮助皇上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我是难以留在京城继续听任官场的诽谤了。如果皇上安排我去个方便的州郡,我是不敢不勉力去做的。至于将来,再有用到我的时候,我曾当面答应过您,一定不敢推辞。

  我们看王安石的《乞解机务札子》,也就是他的辞职报告,一共递交过六次,言辞哀怨悱恻,皇帝才终于答应他的请求,同时,又亲自写了诏书,挽留他住在京城,以备向他征询意见,对一个臣子能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实在是无与伦比的。但是,王安石仍然执意要辞去官职,离开京城,他前后递交了六次辞职报告,大概说的都是实情。在王安石主持国家工作的数年间,文事武备,内政外交,百废俱兴,即使我们今天读史,仍然感到应接不暇。但王安石以其一个人的力量,独自承担起这么繁重的工作,他的精力被严重耗损,也是在意料之中的。而且,他还处在众人的怀疑、诽谤之中,想用引退来堵住那些叫嚷者的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王安石为什么不在前几年提出辞职,偏偏要在此时提出辞职呢?在这之前,一切新政都刚刚开始,如果那时他要离开,还会担心这些新政根基不稳,容易动摇,一定要亲自负责到底,才能有希望最后获得成功。到这个时候,大的方面都已经确定下来,又有神宗这样英明的皇帝在上面主持,继任者也能按照既定的方针去做,因此,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不会功亏一篑的。这是他可以放心离开这里的原因。有人说他是以辞职要挟皇帝,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王安石有什么要求是皇帝不能满足他的,而一定要用这种办法要挟皇帝呢?神宗对于王安石,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他根本不用靠要挟皇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也没有靠要挟皇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