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启超 > 德育鉴 | 上页 下页 |
省克第五(4) |
|
问:“欲根在心,何法可以一时拔得去?”先生曰:“这也难说。一时要拔去得,须要积久工夫才得就。且圣如孔子,犹且十五志学,必至三十方能立。前此不免小出入时有之。学者今日且于一言一行差处,心中即便检制,不可复使这等。如或他日又有一言一行差处,心中即又便如是检制。此等处人皆不知,己独知之,检制不复萌,便是慎独工夫。积久熟后,动静自与理俱,而人欲不觉自消。欲以一时一念的工夫,望病根全去,却难也。”(吕泾野) 圣学工夫,只在无隐上就可做得。学者但于己身有是不是处,就说出来,无所隐匿,使吾心事常如青天白日才好。不然,久之积下种子,便陷于有心了。故司马温公谓平生无不可对人说得的言语,就是到建诸天地不悖,质之鬼神无疑,也都从这里起。(吕泾野) 黄惟因问白沙:“在山中十年作何事?”先生曰:“用功不必山林,市朝也做得。昔终南僧用功三十年,尽禅定也。有僧曰:‘汝习静久矣,同去长安柳街一行。’及到,见了妖丽之物,粉白黛绿,心遂动了,一旦废了前三十年工夫。可见亦要于繁华波荡中学。故于动处用功,佛家谓之消磨,吾儒谓之克治。”(吕泾野) 圣人之心,纤翳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费力,到此已是识得仁体矣。若驳杂未去,其间固亦有一点明处,尘埃之落,固亦见得,亦才拂便去;至于堆积于驳蚀之上,终弗之能见也。此学利困勉之所由异,幸弗以为烦难而疑之也。凡人情好易而恶难,其间亦自有私意气习缠蔽在。识破后,自然不见其难矣。(王阳明)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王阳明) 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腾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不能也。然见得良知亲切时,其工夫又自不难。(王阳明) 澄于“中”字之义尚未明。曰:“此须自心体认出来,非言语所能喻,中只是天理。”曰:“天理何以谓之中?”曰:“无所偏倚。”曰:“无所偏倚,何等气象?”曰:“如明镜全体莹彻,无纤尘点染。”曰:“当其已发,或著在好色好利好名上,方见偏倚。若未发时,何以知其有所偏倚?”曰:“平日美色名利之心,原未尝无,病根不除,则暂时潜伏,偏倚仍在。须是平日私心荡除洁净,廓然纯乎天理,方可谓中。”(王阳明) 问:“知行合一。”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王阳明) 人有过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其流必归于文过。(王阳明) 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曾用功夫,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毁誉荣辱,久久自然有得力处。(王阳明) 问:“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如何用得克己工夫?”曰:“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天理私欲终不自见。如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才能到。今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只管愁不能尽知,闲讲何益?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王阳明) 予始学于先生,惟循迹而行,久而大疑且骇,然不敢遽非,必反而思之。思之稍通,复验之身心。既乃恍若有见,已而大悟,不知手之舞、足之蹈。曰:“此道体也,此心也,此学也,人性本善也,而邪恶者客感也。感之在于一念,去之在于一念。无难事无多术,且自恃禀性柔未能为大恶,则以为如是可以终身矣。而坦坦然荡荡然乐也。孰知久则私与忧复作也。通世之痼疾有二:文字也,功名也。予始以为姑,毋攻焉,不以累于心可矣,绝之无之,不已甚乎?孰知二者之贼,素夺其宫,故之云者,是假之也。是故必绝之无之而后可以进于道,否则终不免与虛见,且自诬也。”(徐横山爱) 人要为恶,只可言自欺。良知本来无恶。(钱绪山) 学者初入手时,良知不能无间断,善恶念头杂发难制,或防之于未发之前,或制之于临发之际,或悔改于既发之后,皆实功也。(钱绪山) 学者功夫不得伶俐直接,只为一“虞”字作祟耳。良知是非从违,何尝不明?但不能一时决断,如自虞度曰:“此或无害于理否,或可苟同于俗否,或可欺人于不知否,或可因循一时以图迁改否?”只此一虞,便是致吝之端。(钱绪山) 吾人一生学问,只在改过。须常立于无过之地。不觉有过,方是改过真功夫,所谓复者,复于无过者也。(王龙溪) 忿不止于愤怒。凡嫉妒褊浅,不能容物,念中悻悻一些子放不过,皆忿也。欲不止于淫邪,凡染溺蔽累,念中转转贪恋不肯舍却,皆欲也。惩窒之功有难易,有在事上用功者,有在念上用功者,有在心上用功者。事上是遏于已然,念上是制于将然,心上是防于未然。惩心忿,窒心欲,方是本原易简工夫,在意与事上遏制,虽极力扫除,终无清廓之期。(王龙溪) 凡人所为不善,本体之灵,自然能觉,觉而少有容留,便属自欺,乃于人所见闻处,掩不善而著其善,虽点检于言行之间,一一合度,不遐有惩,亦属作伪。皆为自蔽其知也。(季彭山本) 人之为小人,岂其性哉!其初亦起于乍弄机智,渐习渐熟,至流于恶而不自知。(徐鲁源)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