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李大钊 > 李大钊文集 | 上页 下页
俄罗斯革命之过去、现在及将来


  (一九二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近来人对于俄国主义,全是很注意的。我们从前知道,世界之谜,就是中国问题,将来如何解决,尚不敢定。各资本国正在注意要以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解决中国运命的时候,俄国问题又发生了,现在想法要解决的就是资本主义的运命。

  我们先把最近的俄史略说一说。俄国革命起于一九一七年,惹起世人的注意,并非单是一国政治变更,实在是世界的革命,是平民阶级对资本阶级的战争。俄国社会民主党[2]成立于一八九八年,到一九〇三年,他们在布鲁塞尔和伦敦开第二次会议的时候,他们分成二派:一派主张中央集权,为多数派,列宁为首;一派反对中央集权,为少数派,马尔托夫[3]为首。两派从前意见很不相合,此次革命成功,多数派占全盛的势力,全国大半都在多数派势力之下,少数派势力很小的。要说起俄国革命的来源,他们的革命,是很有目的,很有精神的。无论何派,皆具共同的目的,想法去发扬保持俄国的精神,再用俄国精神来建设新鲜的世界。温和派克伦斯基[4]说:“革命底手段,是破坏的;彼底目的,是建设的。”列宁底魄力更是雄厚,苟能建设新世界,即使俄国人民受绝大的牺牲亦所不惜。有伟大的目的,抱悲壮的精神,去实行彼底主义。以前说的,是目下大概情形。现在再说说俄国革命的来源和经过的情形。

  俄国的第一次革命,起于一八二五年;第二次起(于)一八六一年;第三次起于一八八一年;第四次起于一九零五年;最后到了一九一七年,现在成功的劳农政府就出现了。

  俄国在一八二五年,受法国革命的影响,发生一部分改革家名十二月党[5]。彼时亚历山大死,尼古拉斯第一即位。他们想把尼古拉斯第一推倒,再举一个比尼古拉斯宽仁的康斯坦丁(尼古拉第一的兄弟)做元首,布新宪法。此次运动没有成功,所有的首领,有罹罪的,有死的,有流刑的,这种凶暴的压制,一直到尼古拉斯死后始止。

  尼古拉斯死后,继位的是亚历山大第二,猛烈的压制,渐渐好一点。许人民一点自由,司法渐渐改良,官厅的压制,渐渐宽和,行了两大改革:

  一、农奴的解放(一八六一年);

  二、创一种地方选举会议制度(Zemstvo)及都市会议制度(Doumos)。

  这两大改革,都没有实际的成功。农奴既被解放,必得自己负债买地,负债既多,法律上虽不受资本家的支配,然在经济上巳[已]不能独立了。生活虽比以前稍微自由,但生活情形更坏。地方和都市会议,亦是有名无实。俄皇底自由主义,这样的衰微下去了,但人民因为得到一次的自由,看见点自由的曙光,对于自由的要求越发强烈了。农民虽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在法律上究觉自由;地方、都市会议之权,虽受限制,但选举的机关,究能在政府的意思以外宣示一种意思。这两大改革,虽不能成功,得到的利益已然不少。

  从这次自由运动以后,又进一步,要求自由的运动比从前更利害,发生了“虚无主义”(Nihilism)[6]。党内有决心的人,渐轻思想上的运动,而重实际的运动,对于现行制度,有猛烈的攻击。后来亚历山大第二,又恢复了他父亲底压制手段,虚无党人极为愤激,又发生一种新活动,把精神上的惰性完全去掉,振起精神来实行与恶势力奋斗,用暗杀的武器,为对敌的战争。一八八一年亚历山大第二想承认人民的自由,党人把他恨极了,终究被党人刺死。

  亚历山大第二被刺以后,政府又用极严的手段对待人民,大为革命家所忌恨。当亚历山大三世及尼古拉斯二世的时候,俄罗斯分作两种大势力:一种是表面上的势力——俄皇和他底官吏、军队等等皆是;一种是在地底下活动的革命党人。在一九一七年以前,两种势力,互相战争。这种情形,在历史上是无有的。在欧洲六十年以前,有两种势力,很和俄国底两大势力相近:一是奥国的梅特涅[7];二是意国的马志尼[8]。梅特涅的专制,很像俄皇,但专制底魔力,不像俄皇的凶暴。马志尼是反对专制,很像俄国革命党人,但革命手段,不像俄党的利害。

  一九〇四年至一九〇五年,日、俄战争,后来俄国败了。政府很受人民的不信任,国家也很危险。革命党人得了一个好机会,起了革命,结果居然公布了宪法,敷衍人民耳目,但独裁政治的根本,还未打掉,有机会还是可以回复的。

  一九一七年〈十〉一[二]月,在欧洲大战中,这震动世界的大革命发生了。俄皇不得已,让出皇帝的座位,共和国才算成功,独裁政治才算寿终正寝。接着操政权的是温和自由党人克伦斯基(Kerensky),政治算有点进步,大赦党人。不久,列宁(Lenin)和托罗斯基(Trotsky)[9]又起革命,十一月七日劳农政府正式成立,政权就由布尔雪维克(Bolsheviki)操持起来。俄国革命经过的情形,大概是这样。

  俄国历次的革命,全与战争有关系,经过一次战争,便发生一次危机。一八一五年以后的革命,都是因为战争而发生的。一八七八年俄、土战争以后,虚无党人屡次活动。一九一[〇]五年日、俄战争后,革命党人又起,政府公布宪法。一九一四年欧洲大战起后,于是这震骇世界的大革命才能成功。因为对外有战争,就可以乘着机会去推倒政府。

  现在有许多人,替俄国担心,以为于国家运命上,很有危险。其实这是过虑。他们底精神,不止于能维持本国,并可以代表世界无产阶级的精神。这次没法解决的欧洲大战,卒为俄国所征服。俄国不出一兵一将,就把他底主义传到德、奥的大本营,德、奥的侵略主义,忽然瓦解。你看他的力量大不大?我们替人担忧是忧的什么呢?列宁认为想建设新世界的组织,先有大破坏始有大建设。这种改造世界的新思想,是不是尽美尽善,是另一个问题;从事实上说,他们的精神是很好的,进步是很快的。现在俄国所行的政治是手段,不是目的;将来俄国改造成什么样子,还不能定,可是将来与世界改造有绝大的影响,是无疑的。

  俄国土地很大,旧俄在未用圣彼得堡作都城以先,有三个地方做过都城:一诺佛格罗特(Novgorod)[10];二几富(Kief)[11];三莫斯科(Moscow)。这三个地方,都在大俄罗斯境内,是俄罗斯帝国的核心,并不把芬兰和各属地包括在内。当尼哥[古]拉斯第二的时代,看他的地图,俄国领土有很大地方,是一种颜色,疑俄国人是同一种族,其实不然,是极复杂的。斯拉夫种族以外,约有一万万人不受种族文明的支配。许多民族,混杂居住(于)八百万方英里里面,有一百〇三种语言,可见种族是很繁杂啦:有小俄罗斯人,有高加索人,有芬兰人,有鞑靼人,有波兰人,有土耳其人及犹太人等等。种族既然很复杂,所以全俄罗斯境内的人民的习惯、风俗、宗教等,自然不能相同。我们对于这些很复杂的民族,而找出一个共同的俄罗斯主义,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现在要研究俄国,惟有将大俄罗斯人为中心而观察,较为便当些。俄全国人口有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五是农民。农民的气质,和中国人差不多,保守性重,沉沦在无情、愚昧、忍耐、服从的种种恶习惯(之中),全是专制压迫的结果。农民除了土地的改革,种殖[植]的改良,稍微留心以外,旁的事全不管。他们有时候也不恨皇帝,可是有反对大地主资本家的;做革命中心的人,是工人、学生和爱自由的贵族们,职业阶级皆赞同革命,这些人占百分之二十,其余百分之八十,是不参加革命的农民。这些农民的情形和我国一样,与政治不发生什么关系。他们的进行怎样,就看革命的几种人的精神,就可以啦。有人以为贵族一定反对革命的,其实贵族子弟做革命事业的却很多,俄国革命祖母加塞林·贝雷希古夫斯基(Catherine Breshkovsky)也是贵族出身,其余还有很多,如托尔斯泰[12]、克鲁泡特金[13]都是。俄国许多人从前对于农民作革命事业,很有希望。并且以地方自治团体(МГ)作理想社会的基础,去改造俄国,其实不能成为事实,终归失败。希望农民革命是很难实现的。革命祖母加塞林作过一部小说,描写那时革命家运动农民的情形,是很有趣味的。有些人主张“与其先要求得政治的自由,不如先改革乡民的心理,所以教育比革命要紧(与其先革命不如先讲教育);求得政治自由以前,尽可以来教育无知识的农民。”又有人说:“把农民放在一边,靠受教育的少数人,为自由组织,先推倒政府,使农民渐渐觉悟;关于农民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解放,可以俟之将来。”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Turgenev)[14]和他底朋友写信,讨论这件问题。他说:“你正在那里想革命的原素,在各个人民。其实这种见解是不可靠的,真正革命精神,只能存在于智识阶级的少数人。”俄国改造社会的使命,就在少数的智识阶级肩上负着。无论如何,俄国革命决不能靠全体的农民,少数智识阶级应该努力拿新思想灌输到农民的心理中,使他自己论断是非。在历史上,少数人作牺牲,多数人享幸福,几乎成了通例。作牺牲的人多半是智识阶级的人,智识阶级的责任真是重大,真是要紧。

  我们再考察他们革命党的历史,大概分三种势力:一自由主义;二社会主义;三无政府主义。其初各党与各党的主义,色彩不分明,其共同目的,总是相同的。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最不相同的手段,在自由主义者主张先得政治的自由,再谋社会的改造;社会主义者主张,立时即起社会革命。当亚历山大第二解放农民[奴]时,自由派以为有皇帝也可以有自由,所以他们赞成这个政策。后来仍继续运动,要求全国国会,不料国会亦终于有名无实,自由派的企图终归失败。他们从前以为有自由到手,有皇帝也不要紧,譬如英国、意国,虽然有皇帝,人民也算自由啦。自由到手,再希望公布宪法,这不就好了吗?那里知道宪法等于虚设,自由也是纸面文章,于是革命又起。一九一七年三月,推倒政府,建立共和国,得到自由。再进一步,共产党即多数派又起革命,自由派政府失败。十一月,布党组织劳农政府,于是乎政权全握在社会主义派的手里。这是俄国革命过去和现在的情形。

  至于前途情形如何,不敢断定。这是世界上很大的问题,以现在的情形看起来,就是资本国妨害他的发展。比如今年波兰和俄国打仗,不是波兰跟他打仗,是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他们许多资本家的国家和俄国为难,想推倒劳农政府。东方有旧党谢米诺夫反对劳农政府,其实谢米诺夫后边,亦有日本的扶助。不过他们资本国从前出兵西伯利亚,终究不能把俄罗斯攻下,于是乎撤兵,可是日本始终不愿撤兵,其实不独无益,而且给俄国最深的忌恨。他们资本国因为有本国民人的反对,不敢明向俄国宣战,于是利用盗贼,去反抗俄国,又实行封锁政策,希望俄国人自己饿死。岂知他们种种鬼祟手段,全归失败,而劳农政府反日盛一日,俄国旧党渐次消灭,眼看就要统一。诸资本国不得己[已],又要和俄国讲和通商。可见俄国的力量真是可怕,可敬。将来他的结果,虽然不能推敲出来,但是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以后,支持到现在,不知道经过多少艰难、困苦。布尔色维克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大,各资本国虽用种种方法去防备他,去破坏他,然而一点用处也没有。将来实在有可注意的价值。罗素说:“俄政府对于资本家决不与以自由,先使他们渐渐化成共产主义一分子,将来再和别人享受一样的自由,恐怕这样办法不妥。”其实,这也不要紧,现在俄国资本家,己[已]经渐渐倾向共产主义,为政府效劳的也很多,决无何等的不妥。

  俄国这次大革命,不是独独代表俄国精神,是代表人类共同的精神。比如法国革命,不独关系于法国,却关系于全世界。此次俄国革命,足以表示全世界人类共同的精神。他底办法,虽然不能认为终极的理想境界,但他是革命的组织,是改造必经的阶段,自由的花是经过革命的血染,才能发生的。

  署名:李大钊讲演

  李林昌笔记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1921年3月21日

  【注释】

  [1]题解 本文《民国日报》发表时题注:“李大钊讲演,李林昌笔记。”

  [2]俄国社会民主党 此处所指,应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8年3月在明斯克召开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1903年7—8月,分成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少数派(孟什维克)。1912年1月,孟什维克派被清除出党。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武装起义,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25年底改名为全联盟共产党(布),简称联共(布)。1952年10月,又改名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1991年8月25日,由苏共中央宣布自动解散。

  [3]马尔托夫(1873—1923) 原名龙利·奥西波维奇·策杰尔包姆。在彼得堡大学学习期间开始革命活动,1895年参与组织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先后两次被捕流放。1900年任《火星报》编辑部成员。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与列宁分歧成为“少数派”。此后即成为孟什维克(少数派)的领袖。

  [4]克伦斯基Alexander Kerensky(1881—1970) 俄国政治家。毕业于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曾任律师。国家杜马代表、劳动派党团主席。1917年起为社会革命党人,二月革命期间任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副主席,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不顾苏维埃执委会决定,参加临时政府,历任司法部长、陆海军部长、临时政府总理并兼俄军最高总司令,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十月革命被推翻后,发动叛乱,后逃往国外,死于美国。

  [5]十二月党 俄国贵族革命党,因于1825年俄历12月发动反沙皇武装起义而得名。由于法国大革命和1812年俄法战争的影响,1816年,进步的贵族军官组成秘密革命团体“救国协会”,两年后,改组为“幸福协会”,1821年又改组为北方协会和南方协会。主张武装起义,消灭农奴制和专制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1825年12月,两协会先在彼得堡后在乌克兰发动武装起义,结果被镇压。“协会”的领导人5人被处死,121人被流放。

  [6]“虚无主义”(Nihilism) 原指盲目否定人类一切文化遗产的态度,德国哲学家雅柯曾首先使用,尼采亦把对历史传统和道德原则的否定叫做“虚无主义”。19世纪后期,俄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以此表示对于农奴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憎恶与批判。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把虚无主义定义为“反对任何形式的专横和虚伪、争取个性自由的象征。”文中所用,实际是指对于旧制度、恶势力彻底排除的一种革命态度。

  [7]梅特涅 (1773—1859),曾任奥地利外交大臣、首相,是欧洲历史上反抗民主潮流的著名反动人物。1815年积极参与建立“神圣同盟”,实行反动势力的联合,以镇压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民主革命。1848年3月维也纳人民起义时被迫解职,逃往国外。

  [8]马志尼 (1805—1872),意大利复兴运动中民主派领袖、革命家、思想家。1831年创立青年意大利党,在党纲中提出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普选、保障人权等主张。后即发动多次起义,均失败。继又建立青年欧罗巴、人民国际联盟。一贯同情工人,但对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持否定态度。

  [9]托罗斯基(Leon Trotsky) 今译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第四国际创始人。19世纪末开始从事俄国工人运动,组织南俄工人协会。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对于如何建党问题与列宁分歧,属于“少数派”(孟什维克),会后成立“少数派委员会”任委员,次年脱离。1905年回国,曾任彼得堡苏维埃主席。后又在维也纳出版《真理报》,曾组织“八月联盟”,与布尔什维克相对抗。1917年十月革命前因革命活动曾3次被捕流放或入狱。1917年8月,当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10月当选政治局委员,参加十月革命的组织领导工作。胜利后曾任外交人民委员、陆海军人民委员、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参与组建红军和国内战争的指挥和领导。1920年起历任共产国际执委会候补委员、委员。1922—1923年列宁患病期间,党内在对外贸易、民族等问题上出现分歧,受列宁委托,代为陈述其观点。列宁逝世后,与斯大林分歧日益严重发展。1925年1月被解除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务,1926年10月被解除政治局委员职务,次年1月被解除国际执委会委员职务。11月被开除出党,继被流放。1929年1月被驱逐出境。1932年被剥夺国籍。后在墨西哥被刺死。

  [10]诺佛格罗特(Novgorod) 今译诺夫哥罗德,清史称鲁搿。位于俄罗斯西北,俄语意为新城。12世纪初,属基辅俄罗斯,后为诺夫哥罗德公国都城。今为诺夫哥罗德州首府。

  [11]几富(Kief) 今译基辅,现为乌克兰首都。

  [12]托尔斯泰 指列夫·托尔斯泰。Толстбй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нч(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伯爵。从19世纪50年代起,确立解放农奴的信念,并曾参与实施工作。他决心与生长和受教育的环境决裂,致函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抗议专制政体的一切专横与暴力,确信人民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从19世纪90年代至他逝世前,农民问题是他写作的主要题材之一。

  [13]克鲁泡特金 Кропбткин(крапоткин),Пе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1842—1921),俄国革命家、无政府主义(анархазм)理论家,公爵。1872年起成为革命者。初加入第一国际的巴枯宁派,后入柴可夫派。在彼得堡工人中积极进行宣传。1874年被捕,两年后逃亡英国。1877年移居日内瓦,出版《暴动者》杂志。1881年在法国被判5年徒刑。1903年又回日内瓦出版杂志《面包和自由》。在俄国1905—1907年革命时期,进行广泛的活动。1917年返回俄国,主张“阶级调和”。1920年号召国际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并承认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14]屠格涅夫(Turgenev)(1818—1883) 俄国作家。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和反映农奴的悲惨生活,被监禁。后又发表《罗亭》、《贵族之家》、《阿霞》、《多余人日记》、《前夜》、《父与子》等著名中、长篇小说。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