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胡适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上页 下页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学的终局 第一章 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4)


  §四、驺衍

  驺衍,齐人。《史记》说他到梁时,梁惠王郊迎;到赵时,平原君“侧行襒席”;到燕时,燕昭王“拥彗先驱”。这几句话很不可靠。平原君死于西历前251年,梁惠王死于前319年(此据《纪年》,若据《史记》,则在前335年),梁惠王死时,平原君还没有生呢。《平原君传》说驺衍过赵在信陵君破秦存赵之后(前257年),那时梁惠王已死六十二年了(若依《史记》,则那时惠王已死了七十八年),燕昭王已死二十二年了。《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也有驺衍过赵见平原君及公孙龙一段,那一段似乎不是假造的。依此看来,驺衍大概与公孙龙同时,在本章所说诸人中,要算最后的了(《史记》亦说衍后孟子)。

  《汉书·艺文志》有《驺子》四十九篇,又《驺子终始》五十六篇,如今都不传了。只有《史记·孟荀列传》插入一段,颇有副料的价值。《史记》说: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这是驺衍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只是一种“类推”法。再看这方法的应用:

  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次并世盛衰,因载其机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知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驺衍这个方法,全是由已知的推想到未知的。用这方法稍不小心便有大害。驺衍用到历史、地理两种科学,便不合宜了。历史全靠事实,地理全靠实际观察调查,驺衍却用“推而远之”的方法,以为“想来大概如此”,岂非大错?《史记》又说: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这是阴阳家的学说。大概当时的历史进化的观念已很通行(看第九篇第一、二章及本篇下章《论韩非》)。但当时的科学根据还不充足,故把历史的进化看作了一种终始循环的变迁。驺衍一派又附会五行之说,以为五行相生相胜,演出“五德转移”的学说。《墨辩·经下》说:

  五行无常胜,说在宜。《说》曰:五合水土火,火离然(五当作互)。火铄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合之府水(道藏本、吴钞本作木),木离木。

  此条有脱误,不可全懂。但看那可懂的几句,可知这一条是攻击当时的“五行相胜”说的。五行之说大概起于儒家,《荀子·非十二子篇》说子思“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可以为证。驺衍用历史附会五德,于是阴阳五行之说遂成重要学说。谓之五行”,可以为证。驺衍用历史附会五德,于是阴阳五行之说遂成重要学说。到了汉朝这一派更盛。从此儒家遂成“道士的儒学”了(看中卷第十四篇第五章)。

  驺衍的地理学虽是荒诞,却有很大胆的思想。《史记》说他:

  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这种地理,虽是悬空理想,但很可表示当时理想的大胆,比那些人认中国为“天下”的,可算得高十百倍了!

  《史记·平原君传》《集解》引刘向《别录》有驺衍论“辩”一节,似乎不是汉人假造的。今引如下:

  驺子曰:……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悖,巧譬以相移,引人声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不能无害君子。

  这全是儒家的口吻,与荀子论“辩”的话相同(看上篇第三章)。

  参考书举要:

  马骕:《绎史》卷一百十九。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