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胡适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上页 下页
哲学史


  这种种人生切要问题,自古以来,经过了许多哲学家的研究。往往有一个问题发生以后,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解决方法,遂致互相辩论。有时一种问题过了几千百年,还没有一定的解决法。例如孟子说人性是善的,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荀子说性是恶的。到了后世,又有人说性有上中下三品,又有人说性是无善无恶可善可恶的。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哲学史的种类也有许多:

  一、通史。例如《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之类。

  二、专史。

  (1)专治一个时代的,例如《希腊哲学史》《明儒学案》。

  (2)专治一个学派的,例如《禅学史》《斯多亚派哲学史》。

  (3)专讲一人的学说的,例如《王阳明的哲学》《康德的哲学》。

  (4)专讲哲学的一部分的历史,例如《名学史》《人生哲学史》《心理学史》。

  哲学史有三个目的:

  (一)明变

  哲学史第一要务,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例如孟子、荀子同是儒家,但是孟子、荀子的学说和孔子不同,孟子又和荀子不同。又如宋儒、明儒也都自称孔氏,但是宋明的儒学,并不是孔子的儒学,也不是孟子、荀子的儒学。但是这个不同之中,却也有个相同的所在,又有个一线相承的所在。这种同异沿革的线索,非有哲学史,不能明白写出来。

  (二)求因

  哲学史目的,不但要指出哲学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还须要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例如程子、朱子的哲学,何以不同于孔子、孟子的哲学?陆象山、王阳明的哲学,又何以不同于程子、朱子呢?这些原因,约有三种:

  (甲)个人才性不同。

  (乙)所处的时势不同。

  (丙)所受的思想学术不同。

  (三)评判

  既知思想的变迁和所以变迁的原因了,哲学史的责任还没有完,还须要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做评判。但是我说的评判,并不是把做哲学史的人自己的眼光,来批评古人的是非得失。那种“主观的”评判,没有什么大用处。如今所说,乃是“客观的”评判。这种评判法,要把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表示出来。这些效果的价值,便是那种学说的价值。这些效果,大概可分为三种:

  (甲)要看一家学说在同时的思想和后来的思想上发生何种影响。

  (乙)要看一家学说在风俗政治上发生何种影响。

  (丙)要看一家学说的结果可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来。

  例如古代的“命定主义”,说得最痛切的,莫如庄子。庄子把天道看作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故说“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因此他有“乘化以待尽”的学说。这种学说,在当时遇着荀子,便发生一种反动力。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所以荀子的《天论》极力主张征服天行,以利人事。但是后来庄子这种学说的影响,养成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牢不可破。在社会上,好的效果,便是一种达观主义;不好的效果,便是懒惰不肯进取的心理。造成的人才,好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不好的便是刘伶一类达观的废物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