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黄仁宇 > 中国大历史 | 上页 下页
第十五章 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1)


  【前言】

  明朝自宣宗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的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

  明朝有十六个皇帝。第一个皇帝葬在南京,第二个皇帝的遗骸迄未发现,下面要提到的第七个皇帝朱祁钰,则单独埋在北京西郊,另外十三个皇帝全葬在今日国都北方约二十五哩处,这十三个陵寝大致以马蹄的形状环绕着一座储水池。今日很少旅游者去过北京市错过了明陵,原因之一,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中外人士都称之为万历皇帝)的陵寝于一九五八年被发掘,兹后几百万人曾往他的地下停柩室参观。

  我们参阅历史纪录反而可以看出这些皇帝有一种奇特之处:自朱瞻基之后,他们很少有机会在重要关头定决策而影响到全帝国,只有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可算例外,可是为时已晚。所谓奇特之处乃是他们在和战的关头,君主与臣僚通常意见一致,很少有争辩的地方,反而他们的私生活倒成为公众的问题,百官争吵不清,通常牵扯着皇帝御前的行止和他家庭中的纠纷,好像人世间最重要的事体不发生于他们祖庙之内,即发生于宫闱之中。

  【皇帝的更替】

  第六个皇帝朱祁镇不到八岁登极。自小他就受着宦官的影响。公元一四四九年他年近二十二岁,有一个宦官劝他巡视北方边境,在行程之中他遭蒙古人瓦剌(Oirat)部落的酋领也先(Esen)奇袭被掳北去,群臣与皇太后商议之后决定立朱祁镇之异母弟朱祁钰为帝,以免也先挟制当今皇帝而在谈判时逞上风。这计策成功,次年也先恭送朱祁镇返京,自后他称太上皇,居住在宫廷之内的偏僻之处,在中国“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传统,其被监视有如囚禁。公元一四五七年,在这样的安排六年半之后,朱祁钰因病不能临朝,太上皇的手下人趁机兵变而使朱祁镇复辟。他们始终不承认朱祁钰有登九五之尊的资格,也不算作名正言顺的皇帝,所以他身后遗骸也不能占用北郊千秋享配的地区。历史家自此承认公元一四四九年可算明代的一段分水岭,象征着这朝代的军事力量由盛而衰,可是这与朱祁镇的关系不深。此外他两次御宇的期间并无其他大事值得渲染,即算一四五七年的兵变也仍不过是弟兄间的私事。

  第九个皇帝朱佑樘的母亲是广西土酋的女儿。因为当地土人叛变,她被明军俘虏,带至京师分派在宫廷内管理储藏杂事。她和第八个皇帝的邂逅生子先保持着为宫闱间的一段秘密,迄至他五岁,其出身尚在隐慝之中。不久他的母亲去世,他被立为太子,公元一四八七年,朱佑樘十七岁得登大宝。传统的历史家一致恭维他为好皇帝,既明智而又体贴人情,可是他们翻阅全部纪录之后,看不出此人有何值得夸异之处,看来也不过是一位胆怯而缺乏安全感的年轻人,风云际会一朝得为天子,被安排成为一个业已整体化之文官集团名义上的首长,在位十八年。当时唯一的事变为一四九四年黄河改道,这灾难有兵部尚书刘大夏适时对付,此人即是当初焚毁郑和的航海纪录,以免以后再耗费国家财力和人力的模范官僚。

  在个性方面讲,第十个皇帝朱厚照,是明代君主之中最具风味的人物(虽说不是每个人都觉得他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也因为命运的安排,他在公元一五〇五年承继皇位之前很少受到传统父母的管束,其时尚未满十四岁。不久之后他即迁出内宫,而在皇城之内他自己营造的“豹房”内居住,与他交往的多是宦官和喇嘛僧,有时也与声名狼藉的女性厮姘,更有异方术士加人他随从之行列。他的寻乐与冒险,了无止境,有一次朱厚照亲身出面驯虎,险遭叵测。

  他不举行早朝,而在傍晚和群臣聚会,当朝臣中文学之士和他的教师对其一再规劝时,朱厚照即给各人升迁并派遣他们至远方的职位。公元一五一七年蒙古领袖小王子伯颜猛可(Batu Mengku)自长城之北侵犯明方的边镇,年轻的皇帝接受了这挑战。他将防军拨归自己指挥,亲往前线规划,两军接触之后蒙军被击退,可是所有的文官都没有参加这次征役,他们强调明军的损伤超过杀伤对方的人数。

  一五一八年皇帝又出边搜索敌军,这次经过沙漠边际,始终没有和蒙古人相遇。当群臣诤谏,天子以九五之尊不应冒如是之险时,朱厚照即下令任命自己为明军之将领,接着他又封自己为公爵,以后他更以命令发表自己为太师,自此他自己的官阶都超过所有文武官员之上。一五一九年消息传来,皇帝又将以公爵、太师,和大将军的资格往江南游历时,一百四十六个文官赴阙啼泣,哀求收回成命。请愿者的心目中以为皇帝的举止乖谬,朱厚照大为震怒,他指令凡抗命不离宫门的官员每人受廷杖三十下,其中十一人或当场打死或以后伤重而死。

  皇帝将他的南行日期延后到秋天,他逗留于南方迄至一五二〇年年终。在一次钓鱼的行程之中,朱厚照所亲驾的小舟倾覆,虽说被救不死,据说他从此不愈,一直没有完全复元。次年他身故于豹房,未有子嗣。廷臣与皇太后秘密商议,决定召皇帝之从弟朱厚熜自南方入京,他因此成为明朝的第十一个皇帝。

  当日廷臣的想法是,这年轻的皇子不仅继承皇位,他更应当视自己祧承为伯父之子,因之皇室之遗传才能一脉不断的出自正裔,在祭祀时,也不生枝节,可是朱厚熜拒绝这样的作法,他登极之后,表明他仍旧以亲身父母为父母,并且给他业已身故的父亲皇帝的名位,他的母亲也取得皇太后的地位。廷臣因皇帝的举动而意见分歧,这一纠纷也经年不得解决。公元一五二四年又有一大堆的官僚赴阙啼泣,皇帝震怒之下将其中一百三十四人囚禁,其中十六人死于廷杖。而且很不幸地,朱厚熜亦即嘉靖皇帝,御宇期间长达四十五年之久。

  第十三个皇帝的行止更令人扼腕。朱翊钧又称万历皇帝,刻下他的陵寝供众观鉴。他在位四十八年,在历史上颇得荒怠和浪费的声名。传统的历史家认为他最大的过失,乃是让他自己的私生活阻碍公众事务。他的长子常洛出生之后不久,他热恋着他第三子常洵的母亲。当他企图传位于洵而置常洛于不顾时,整个朝廷为之震动。群臣要求他立长子为太子,他一再将建议延搁。各方指斥他废长立幼,违背了传统的习惯。他又一再否认,可是痕迹俱在,虽否认也不能令人置信。在常洛四岁时、七岁时、十多岁时,至近二十岁时,廷臣不断的催促,皇帝仍是接二连三的推诿。

  直到公元一六〇一年,实在无可再推,朱翊钧逼于众议,才意态泱泱的立朱常洛为太子。可是这还不算,宫闱之间传出,有人企图谋杀太子,此消息或假或真,或者应当据实查究,或者应当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总之就使百官站在不同的立场,掀动了他们本来原有的各种明争暗斗。公元一六二〇年朱翊钧逝世。常洛以三十八岁的成年人即位,是为明朝的第十四个也是在位最短的皇帝,刚一个月之后他即随父亲而驾崩。群臣听说其死因在于用药不当,又要追究责任,将这疑案和以前的争论纠缠在一起,如是者二十四年,直到明朝覆亡方止。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