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现代作家 > 高君宇 | 上页 下页
高君宇简介


  高君宇(1896年10月22日—1925年3月6日),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君宇是“五四”后所取别号,山西静乐峰岭底村(今属太原市娄烦县)人。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届中央委员。1925年在北京病逝。

  ***

  1896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今属娄烦县)。

  1912年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学,因才华出众,以“十八学士登瀛州”而享誉省城。少年高君宇对社会政治问题非常关心,订购了《晨报》、《申报》、《康梁文钞》等进步书刊研读。

  1915年,他参加了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捐款翻印“二十一条”全文广为散发,组织游行和街头演讲,声援蔡锷等人护国反袁斗争。

  1916年,高君宇自山西省立一中毕业,并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两年后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十月革命后,高君宇和邓中夏、黄日葵、许德珩等同学,经常聚集在李大钊那里,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和道路。

  在当时进步思想的发源地北京,高君宇受到激进的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很快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

  1918年5月,参加反对北洋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活动——近代中国学生运动史上第一次公开的游行请愿活动。

  1919年5月4日,学生爱国游行时,高君宇是组织和参加的骨干之一,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和许德珩等十几个学生冲进赵家楼,痛打签订卖国条约的官员章宗祥,并火烧赵家楼曹宅。演出了“五四”运动壮丽的一幕。当运动遭到反动军阀镇压时,他置生命危险于不顾,毅然担任了北京大学驻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代表,领导爱国学生继续斗争。为了进一步唤醒民众,10月加入邓中夏主持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并很快成为该团的主要骨干和领导成员。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高君宇和邓中夏等北大19名学生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我国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一。一年多以后,该会在北大成为公开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他还和其他会员一起自筹资金,筹办了一个附属该会的图书馆——“亢慕尼斋”。(亢慕尼即Communism,共产主义)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高君宇十分注意工人运动。他经常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调查、讲演,启发工人的觉悟。他和邓中夏以长辛店为据点开展活动,在京汉铁路沿线创办工人子弟学校,建立工人俱乐部和职工联合会组织,领导北方早期的工人运动。

  同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高君宇是这个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他受小组的委托加紧筹建青年团组织,经一个月的努力,组建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当选为第一任书记。不久,高君宇又被派到山西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经过他的耐心细致工作,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5月1日成立。为了使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有一个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高君宇和贺昌、王振翼等改组了《平民周报》编辑部,在宣传马列主义,引导青年进行革命斗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1922年1月,高君宇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5月到广州出席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委员。7月出席了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9月,根据党的西湖特别会议的决议,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正式出版,高君宇任该刊编辑兼记者,以后还担任了北方区党委机关刊物《政治生活》的编辑。

  1923年2月,爆发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高君宇等受党的委派,领导长辛店工人同反动军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月7日,直系军阀对工人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高君宇镇定机警毫不畏缩,仍然四处奔走处理惨案的善后工作。他怀着对军阀的无比愤慨,不仅撰写了抨击军阀统治的文章,而且和罗章龙编写了《京汉工人流血记》一书,由他作了题为《工人需要一个政党》的后序,号召工人在党领导下继续同军阀进行斗争。6月,高君宇参加了党的“三大”。大会确定了关于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后,高君宇担任了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从此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不久,高君宇受北京党组织的指派,到山西筹建党组织和筹划山西地区国共合作等事宜。

  后来,高君宇受党的委托,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当帝国主义支持反动商团发动叛乱时,高君宇率领工团军英勇奋战。在巷战激烈之际,他乘的指挥车被子弹击穿,高君宇负伤之后,不顾个人安危,裹伤再战,直至胜利。

  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高君宇随同孙中山抵京。高君宇本来就有肺病,经常咯血,在广州的紧张战斗生活,使他的身体更加孱弱。随孙中山北上,一路劳顿,病情愈加沉重。他在北京住医院后,仍一心想着党的事业。病情稍有好转,他一再要求出院,出院后,便投入了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紧张筹备工作。

  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他是代表之一。就在这时,他突患急性盲肠炎,3月6日凌晨,因术后大出血逝世,年仅29岁。

  5月8日,高君宇遗体安葬陶然亭。墓碑上刻有石评梅写的文字: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刊在碑上。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的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评梅

高君宇墓碑

↑吾兄高君宇之墓(正面)

高君宇墓碑

↑民国十四年(1925)端阳节立(侧面)

石评梅刻文

↑石评梅刻文

高君宇

↑陶然亭高君宇石评梅像

7

↑高君宇&石评梅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