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方志敏 > 方志敏年表 | 上页 下页
1935年(三十六岁)


  1月上旬 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前锋一度抵达长江边。蒋介石继续增调重兵,对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行围追堵截。

  1月9日 鉴于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行动困难,中央军区电示转向浙西南开展斗争。在浙西遂安县茶山召开红十军团(即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会议,决定部队开赴浙西南之前,先回赣东北苏区作短期休整。

  1月10日 率领红十军团撤离茶山,重返赣东北,结束了为期40余天“皖南的行动”。

  1月15日 红十军团连日冲破敌军4道封锁线,到达德兴港头。红十军团遭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等部进攻,被截成两段。与粟裕、刘英等率领先头部队800余人,冲过封锁线,进入德兴陈家湾村。主力部队由军团长刘畴西指挥,未能冲过封锁线,跟上先头部队。

  1月16日 与先头部队在陈家湾等待与主力部队会合。此时敌人共有14个团的兵力在纵横不过15里的区域驻守,见军情紧急,决定继续留在陈家湾等待主力部队跟上,同时命令粟裕等率部队先行突围。

  当晚,粟裕、刘英奉命率部冲破敌军封锁线,进入德兴苏区。

  当晚,国民党军队已完成对怀玉山区的合围。

  1月17日 重返国民党军队包围圈,找到红十军团主力部队,立即组织部队在玉山、德兴两县交界的金竹坑突围,部队无法冲破国民党军队封锁线。

  1月18日 组织红十军团2000多名指战员再次突围未成,转移到怀玉山区,陷入国民党军重重围困之中,惨烈的“怀玉山血战”随之开始。此后数日,红军部队历经三亩、八磜等多次战斗,终因敌众我寡,突围不成,反遭十倍于己之敌不断分割。红军战士多日来找不到粮食,又逢大雪封山,“或因负伤,或因饥饿倒地不起而被俘的红军超过千人”。

  1月22日晚 利用火光,将打散的部队收拢,重组一个团,继续寻机突围。

  1月25日 率领红十军团最后一支部队在怀玉山主峰之一的金刚峰,与国民党军补充第一旅激战。红军将士虽身陷绝境,仍与国民党军队血战到底,阵亡者达1000余人。这次突围失败后,从18日开始的“怀玉山血战”基本结束。

  1月29日 饱受饥寒和身心的煎熬,晕倒在怀玉山高竹坑的木梓树下,被国民党军搜捕。当晚8时,在陇首村国民党军独立四十三旅七二七团团部,镇定从容,挥笔写下《方志敏自述》:“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愿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

  1月30日 因被捕前多日未进食,身体虚弱,被国民党军用竹轿子抬至玉山县城的国民党军独立第四十三旅旅部。

  1月31日 与刘畴西、王如痴一起,被国民党军警从玉山押至上饶城,关押在赣浙闽皖边区警备司令部。次日,国民党当局在上饶举办“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方志敏正气凛然,昂首台前,令“庆祝会”草草收场。

  2月2日 与刘畴西、王如痴一起,被押往南昌。囚于蒋介石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

  2月7日 国民党当局在南昌豫章公园召开“庆祝大会”。方志敏大义凛然,一位美国记者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在场人群)没有一人欢呼,个个沉默不语,连蒋介石总部的军官也是如此。这种沉默表示了对昂首挺立于高台之上毫无畏惧神色的人的尊敬和同情。”

  2月上中旬 转囚国民党军法处看守所普通号监狱,认为很快会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与刘畴西、王如痴、曹仰山商量临刑前的口号,决心以死谢党。

  2月中下旬 在军法处被审讯两次。对国民党审讯官员以死相威胁毫不畏惧;对高官厚禄之利诱则义正词严地回答:“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

  2月底 感觉到自己不会很快被杀害,开始改变狱中斗争策略:一方面利用一切可能与时机去图谋越狱;另一方面决定书面总结十几年来参加革命斗争的经验,贡献给党组织。

  3月上旬 给监狱中的原红十军团干部乔信明等秘密传送字条,指示他们秘密组建狱中党支部,为党工作,坚持斗争。

  3月中下旬 在狱中普通号撰就《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这是狱中文稿的第一篇、也是最长的一篇,约6万字,真实记录了方志敏战斗的一生。

  这篇手稿后在传送中曾失散达5年之久,1940年被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以重金购得。

  3月25日 写成《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约2000字,表达了“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苏维埃新中国一定会建立”的信心。

  4月20日 写成《在狱致全体同志书》,约5000字。此文从八方面总结了闽浙赣苏区的斗争经验,最后深情嘱托同志们:“你们要认识,你们能够为党工作,为党斗争,那是十分宝贵的。”

  4月底 国民党当局为劝降方志敏,把他从条件恶劣的监狱普通号转囚到“优待号”,客观上为方志敏继续撰写文稿提供了便利。

  4月 自决心争取越狱之后,不仅努力争取看守人员的帮助,而且认为争取外援也是越狱成功的主要条件。

  5月2日 在监狱“优待号”写成《可爱的中国》,全文约1.6万字。文章开宗明义是要回答一个革命者是不是一个爱国者的问题,深刻地阐述如何“爱护中国、拯救中国”,表达了一位共产党人崇高的爱国情怀,被后人誉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

  5月上旬 与遭倾轧而囚禁在优待号的原国民党高官胡逸民接触渐多,以至成为狱中挚友。胡逸民承诺伺机将文稿送出监狱,坚定了继续写下去的决心。

  5月25日 撰就《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全文约1.3万字。文章开篇即以诗明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革命精神。

  5月26日 写成《清贫》一文,约1000字。这是方志敏革命一生、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同时阐明方志敏的清贫观:“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5月 写成《给某夫妇的信》。这封未署收信人姓名的信,是写给胡逸民夫妇的。信中阐明做人的道理,并鼓励夫妇俩站在共产党的同情者立场,尽力帮助做革命工作。

  6月5日(农历五月初五) 在狱中“优待号”准备了四样菜,与被囚禁在普通号的刘畴西、王如痴、曹仰山和娄梦侠等战友一道过端午节。

  6月9日 写成《狱中纪实》,约1.2万字。文中通过身陷囹圄后痛苦的体验和目睹敌人对共产党人的残忍行为,控诉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和监狱的血腥。坚信革命的力量最终能消灭黑暗统治及其黑暗监狱。

  妻子缪敏在德兴县被捕,被捕前刚在山上临产,婴儿降生即夭亡。

  缪敏转囚南昌,和方志敏同在军法处受审。夫妻俩咫尺天涯,却未能见面。称赞爱妻:“她临难不苟且,一股巾帼气,我为她自豪。”

  6月11日 写成《给党中央的信》,全文约1300余字。信中向党中央报告了自己被捕后的狱中斗争情况,并提及狱中文稿篇目以及建议加强党的城市工作。

  6月19日 写成《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序言》,约6000字。

  6月23日 写成《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约2300字,赞扬“他们临难不屈,悲壮就死,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6月29日 写成《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第二章》,约7000字。此文回顾了赣东北苏区创建过程中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并总结了历史经验。这是现有狱中文稿的最后一篇。

  6月 中共上海特科派人到南昌营救,因监狱内外无法取得联系,未果。

  7月初 已同看守所文书高家骏结为朋友,高把女友程全昭从杭州召来南昌。委托高将一部分狱中文稿交给程,安排她到上海交给宋庆龄或鲁迅等人。

  程全昭把文稿送至上海交给胡子婴,胡再转交中共中央上海特科,第一批狱中送出的文稿得以保存。

  5个月后的12月9日,巴黎发行的中文报纸《救国时报》创刊号上,登载了《我们临死以前的话》,是这批狱中文稿中的一篇。

  7月31日 为争取最后时机越狱,托高家骏请长假带信去上海争取外援。后因情况发生突变,高家骏急离上海匿回绍兴老家。

  7月 在狱中写了一封既无收信人,又无日期的短信,此信是写给“囚友”胡逸民的。写信的目的是把另一批文稿托付胡逸民,“无论如何,你要将我的文稿送(出)去”。

  胡逸民出狱后于1936年11月带着文稿来到上海,也交给胡子婴,后辗转交中共中央上海特科,这样第二批狱中文稿得以留存。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根据这批文稿出版了《可爱的中国》(节选)及《清贫》等影印本。

  8月初 国民党当局认定方志敏信仰不可动摇,意志不可屈服,无视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要求释放方志敏的呼声,决定秘密处决。

  8月6日 凌晨,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据《方志敏年谱》节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