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云中岳 > 霸海风云 | 上页 下页
三七六


  那儿的北面树林,铁爪神鹰带着四个人,正踏着林梢,向怪石丛生处飞掠。

  “追!他跑不了。”山海之王叫道。

  “他们人太多,所有的凶魔全来了,恐怕大事……”老花子说。

  “刀山剑海我也得闯。走!”山海之王断然地说。

  “好,别无他途。”老花子也叫。

  两人越过小溪,向五六里外奇异鬼城奔去。

  ***

  铁爪神鹰一面向前急掠,一面向左首夜游神说:“森兄,事急矣!咱们只好请马前辈助咱们一臂之力。”

  夜游神左丘森头面覆有黑罩,看不出表情,轻声说:“马老儿性情孤僻,避世数十年不问世事,恐怕不会助你,我看不住。”

  右首的银剑飞虹接口道:“大哥,事先你不曾投书候讯,打扰他的陵墓,岂不可虞?这老儿喜怒无常,谁踏入他的禁地,有死无生;咱们贸然闯入,万一他反脸不认人,岂不葬此地?”

  铁爪神鹰摇头道:“不会的,上次我按规矩前来拜望,他的态度尚算友好,曾对愚兄说过,彼此忝为近邻,必要时可以互相照顾。目下家破人亡,他不会袖手的。”

  “怪!马老儿为人不近人情,厌恶世人,为何竟会说出互相照顾的话?”夜游神惑然问。

  “并不怪,我送了他两件汉玉和一对火狐。”

  五个人落下林缘,在一座高约五六丈的石壁下站住了。铁爪神鹰在石前抱拳行礼,朗声说:“晚辈崤山别馆汤永安,有急事求见老前辈。”

  片刻,突然有一个苍老的口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知在何处发音。声音说:“你带了多少人来?”

  “晚辈的拜弟和好友,共计五人。”

  “还有其他人么?”

  “没有了。”

  “为何带人前来打扰老夫的清静。”

  “晚辈已家破人亡,特与历劫余生的四位兄弟前来投奔老前辈庇佑。”

  “先在洞中暂避,不可乱闯,老夫须打发几头小兽。”

  声落,石壁突然有一块三尺见方的石块,向内缓缓退入,现出一个小洞。

  五个人向内一钻,投入黑暗之中,石块重现,将洞口封住了。

  先后四批人,这时已声息全无,怪事,人全不见啦!

  ***

  这儿怪石处处,每一角落皆有大小不等的岩穴,人行走其中,只消转过一块巨石,便看不见自身以外的事物,除了头上的青天,视界太小了,别说十来个,即使在这两里方圆的所在,摆上千把人马,也不易发现有人,在外面是无法看清内情的。

  不久,山海之王与老花子如飞而至。他们是在东面顺溪而上,到了东首两方巨崖之下。

  山海之王示意老花子止步,他冷静地打量四周,并运神耳向内倾听。片刻他双眉渐锁轻声说:“怪,听不到人声,却只有击巨石的隐隐声浪,这十几个人躲到哪儿去了?”

  “要不要进入一搜?”老花子接口。

  “里面凶险,我想单身闯入。”

  “不干!”老花子坚决地说,又道:“两个可以互相照顾,落单则力分,如有不测,咱们拼了。”

  “好!闯!”

  两人由中间向内闯,绕过了四五座巨石,前面挡住一座笔架形巨岩,阔有八丈,高约五丈左右,其色褐黄,上面枯黄色的爬山虎以及略带青灰的石钱,将石面全行掩住了,看去色泽苍黄,极为古朴。向着山谷的一面,直立如削,显然不是天生,而是经过雕琢之物。

  距笔架石侧丈余,耸立着两具石人,石座底方上圆,宽有一丈,高约八尺。上面,各刻了一座持戟武士,双戟左右分张,作势欲刺。石武士高有三丈,小腿也有合抱大,头刻尖盔,身刻肩甲,下掩短战裙,裸着手足,一眼便可看出,那是上古的武士,与周秦以后的石翁仲,型式大异,流露着凶猛慓悍的粗犷气息,令人望之心悸。

  石色略带乳白,上面攀满了灰色的石钱。年代久远,将巨像腐蚀得纹理不见,斑剥之状令人惋惜。

  在荒草蔓径怪石阴森中,出现这奇异的巨大石人,两人全都有点紧张,心中都在暗忖:这是什么所在?

  山海之王注视良久,说:“老丈,永宁附近有些什么古迹?”

  老花子沉吟片刻,说:“这儿地近古代的三苗,该有古迹遗留。崤山在永宁之北二十八里,东西二崤相距三十五里,山侧有二陵,南陵是夏后皋之墓,该是最古老的古迹。”

  “夏后皋是谁?”

  “我却不知其详,你该知道的。”

  “三年前的事,我一概不知。老实说,连稍不常用的字,我也不认识,记不起所读之书了。”

  “据说,那是夏朝的十五代君王,大禹的子孙。”

  山海之王似乎有点模糊地记起一些事,说:“哦!是了,大禹封于嵩山附近,嵩山古代叫华,华夏之名始此;夏后皋之陵在此,并不足奇。”

  “恐怕这儿不是皋陵。”

  “何以见得?”

  “皋陵乃是永宁名胜,距城只有二十余里,依山势揣测,与猛兽出没情形看来,不会是皋陵哩。”

  正说间,两旁石人座下,突然传出阵阵雷鸣,像在地底轰然震响。

  ▼第四十四章 身入牢笼

  山海之王与老花子,身临异境,看了两具连座高有三丈八尺的石人,便怀疑是到了夏后皋的陵墓。老花子早年也曾饱读诗书,见闻广博,认定这儿不是皋陵。

  所谓华夏,该是指大禹一族;嵩山古称为“崇”,亦称为“华”,夏禹一族,居地就在嵩山山脉一带,大禹治水有功,封国即在山下的阳城。那时,国都有好几处,便于游牧移徙,所以古书上说“禹都阳翟”。“阳”,即河南登封;“翟”,即今禹县,禹的封国都城,就在这数百里中建有两处。但舜禅位之后,夏都从阳翟迁到山西安邑。夏后皋是夏朝十五代天子,怎会葬在这儿?

  至于他说永宁是在古三苗之旁,这也是有根据的。史书上说及舜禹征三苗。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如按世人通称三苗居处在今湖湘之间,断不能将三苗赶到甘肃境内,该赶向南方成为南蛮才对。

  三苗族和九黎族,传说皆为颛顼之后,与虞夏同是一族的数支。该是同宗族的同胞。魏策上说“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后世的人,便说是指湖湘。可是,洞庭与彭蠡的地理位置颠倒了,古衡山也不是指湖南,更不该在北面,原因何在?

  古代黄河有称为彭蠡的,并不专指江西的鄱阳湖;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上都曾道及,可以采信。江北汉水,亦称洞庭;也就是屈原所著楚辞一书中,所吟咏的洞庭,不是指洞庭湖。

  春秋时,河东有茅戎族;又有陆浑蛮氏,亦称戎蛮子,即三苗之后;其位置即在河南新城县。由此可知,三苗的居处,当在河南西境至汉水一段山野间。因利害冲突,夏朝的皇帝只好把他们赶跑,从河南开始,直向西赶,终于赶到甘肃以西之地方止。

  两人正在揣测,突然下面有隐隐雷鸣传出,似乎发自两座石人之下,地层微震。

  两人吃了一惊,退后了两步。

  “轰隆”一声,后面两座巨石,突然下陷,烟尘滚滚,触目惊心。两座石人,似乎曾经晃动了两次。

  之后,声响沉寂,除了烟尘弥漫之外,一无异处。

  山海之王注视着前面的石壁,说:“这座笔架形巨石,是人工雕琢的,上面有字迹,咱们刮掉爬山虎和石钱,定可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两人动手用兵刃一阵好刮,果然现出八个斗大篆文。老花子认得,他念:“鏊齿之殿,冥神佳城。”

  “又是殿又是城,怪!”山海之王摇头说。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