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倪匡 > 吾写又写 | 上页 下页 |
四、沐猴而冠 |
|
中国语文之中,有一个很独特的组成部分,叫“成语”。每一句成语,都有它的出典,用来形容特定的一种情形,用得正确,事半功倍,十分生动传神,一句话出来,人家就清清楚楚知道你想表达的是甚么。但若是用错了,自然也糟糕得很,有时,意思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成语,照说,其含意都应该照原来的出典,可是时间久了,有的成语,原来的出典反被遗忘,而“约定俗成”地变成了另一种意思,久而久之,也被接受,使得成语的情形,更加复杂。所以,常劝人:可以不用成语,最好不用。每一句成语,都有简单明了的话可以替代,何必非用成语不可呢? 本来只是想说“沐猴而冠”这句成语的,却说了许多闲话。 “沐猴而冠”,一直的理解是猴子加以人的衣冠,仍然是猴子,不会真变成人。每当看到一些人(一群人),衣冠楚楚,排列整齐,动作一致,就有极度滑稽之感,也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句成语。 这句成语中的“沐猴”,是猕猴的别称,并不是将猴子洗干净了,这倒是早知道的(虽然洗了猴子也很好玩)。可是有识者告:沐猴性急躁,虽冠之,仍动躁不安,所以有此成语,和你产生成语感觉的状况不合,当时唯唯。 近日,偶见《晋书·张载传》有关此句的论述:“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尚焉足道哉!” 哈哈!记述的那些情况,不正是见了就想起“沐猴而冠”的情形吗?那一大群人,动作划一,该举手时举手,该站起时站起,所为何来?所以,每次看到这种情形,就自然而然想起“沐猴而冠”,很有道理。 成语本意,原来并非不可改变,古已有之,现在人乱用成语,似乎也并非不可原谅。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