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倪匡 > 四看金庸小说 | 上页 下页 |
前言:享用无穷,得益无穷 |
|
《三看》到《四看》──足足过了一年之久,颇失预算,但总算有了。在这一年之中,有舒国治先生的金学著作,也有计划把许多写作人,零碎的论及金庸小说的文字,汇集成一册“金学研究”。那天,沈登恩、董千里、林燕妮等几个人在一起,董千里先生捷才无比,立即道:“这本书,可以叫《诸子百家看金庸》!”所有人一致叫好,大约不多久,这本书也可出版了,“金学研究”可以有一阵热闹。 每次,在前言中,总不免要谈谈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有一个时期,曾被一些人当作是洪水猛兽般可怕的东西,也曾被当作“不登大雅之堂”、不值一提的东西。但是用这种态度对待武侠小说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声嘶力竭,可是发出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微弱,几乎听不到了。因为武侠小说越来越被广大读者接受,这一些人的叫声,已经没有了听众,甚至有的,他们自己也迷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甚么可以喊的呢? 这真是好现象,大好现象。 有的人,还以为武侠小说只是“成年人童话”,是完全没有现实意义的。 这种说法,自然大谬。 武侠小说中,各式人等皆有其不同外形,有身怀绝技之绝色小尼姑,有满身浓疮的丐帮异人,有风流潇洒英俊出众的书生(多有一个或多个暗恋他的师妹),有千娇百媚肤光如雪的妖姬(多有一个或多个跟随她的面首),有白发老妪,有黄口竖子,有虬髯大汉,有窈窕淑女,等等等等,凡是可以想得到的形象都有,凡是想不到的也有。 而在性格上,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也多姿多彩至于极点,由各种性格正常或不正常,稀奇古怪的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所组成的无奇不有的种种经过,也就是武侠小说丰富无比的情节,是武侠小说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在武侠小说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在人类史上所有发生过的事,所有出现过的人,都可以在武侠小说之中找到,而未曾发生过的事,未曾出现过的人,也可以在武侠小说之中找到。 过去,现在,未来,世上发生的事,出现过的人,都可以在武侠小说之中找到他们的影子,怎能说武侠小说没有现实意义呢? 武侠小说的故事可能是虚构的,(哪有一部文学作品的情节全是真人真事?)但参与这些情节活动的人,却全是世上各种各样人的典型。 所以有时,看武侠小说,颇有看预言的功效,一部写在二十年之前的武侠小说之中,可以找到近年来才冒出来的人和事的影子。岂真武侠小说作者有预言能力乎?非也非也,那是由于武侠小说作者写尽了世间的人和事的缘故。世间一切事,都和人性的优或劣有关,此所谓“太阳之下无新鲜事”,千变万化,变来变去,变不出人性优劣明愚的范围。 若不信,且举一例,例中人物,是朱长龄先生。 朱先生出现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之中,这位仁兄,在深山之中,基业甚厚,生活逍遥,但是他却觊觎屠龙刀。他擅用阴谋诡计,在阴谋阳谋一起失败之后,他就硬来,想活捉张无忌,逼他去找屠龙刀(屠龙刀真是好东西,人人都想捞上一把),却反令得张无忌爬过了一个山洞,找到了九阳真经,武功大成。而那位朱先生呢?在张无忌练九阳真经的五年之中,天可怜见,在一块凸出悬崖的石头上,凄清孤零地过日子。五年之久,总该头脑清醒点了吧?然而并不。 五年之后,张无忌功成出洞,被他再一次用阴谋诡计弄得跌下山去。朱先生大喜之余,胜利冲昏头脑,屠龙刀的边还没摸着,又想起九阳真经来,正是穷心未退,色心又起,于是他仔细盘算一番: “我上次没能挤过那个洞穴,定是心急之下用力太蛮,以致挤断了肋骨。这小子身材比我高大得多,他既能过来,我自然也能过去。我取得九阳真经之后,从那边觅路回家,日后练成神功,无敌于天下,岂不妙哉?哈哈,哈哈!”(原著第六三〇页) 朱长龄先生心思缜密,想得一点不错,而且还检讨了上次失败的因素,轻轻巧巧,推在“太心急”身上,当然,失败是偶然的,可以改正的,而且十分容易改进,想起来,一定可以成功──可不是么──太心急,一天等于二十年失败了,本世纪番两番,自然绝无问题,想起来,竟然容易得很。而且,“他既能过来,我自然也能过去!”人家能,我们自然也能!意气风发,信心十足。 于是,朱先生开始行动: “他平心静气(按:这四个字真妙,急躁冒进不行,反其道而行之,平心静气应该行了吧?聪明笨伯,自有其自说自话的逻辑),在那狭窄的洞穴之中,一寸一寸的向前挨去,果然比五年前又多挨了丈许,可是到得后来,不论他如何出力,要再向前半寸,也已绝不可能。”(第六三〇页) 在这时候,朱长龄如果知难而退,明白世界上有些事,人家做得到,绝不等于自己也可以做到的浅明道理,他还可以退回来。但是这位聪明和信心十足的仁兄,却不明白这道理,不行么?那怎么会,一定可以,于是他继续努力,而且重新检讨: “他知若使蛮劲,又要重蹈五年前的覆辙,势必再挤断几根肋骨。”(六三〇页) 看,上次的错误不再犯,这次自然可以成功。他要是明白一次失败绝不等于第二次一定成功的浅明道理,他这时还可以退出来。但是这位聪明和信心十足的仁兄,却不明白这道理。 所以他:“……定了定神,竭力呼出肺中存气,果然身子又缩小了两寸,再向前挨了三尺。可是肺中无气,越来越是窒闷,且觉一颗心跳得如同得打鼓一般,几欲晕去,知道不妙,只得先退出来再说。”(六三〇页) 朱长龄先生想到要退了,知道自己不行了,不妙了,但到那时再来缩手,却已经太迟了! 朱先生境况,真是可怜: “哪知进去时双足撑在高低不平的山壁之上,一路推进,出来时却已无可借力。他进去时双手过顶,以便缩小肩头的尺寸,这时双手被四周岩石束在头顶,伸展不开,半点力气也使不出来。心中却兀自在想:‘这小子比我高大,他既能过去,我也必能够过去。为甚么我竟会挤在这里,当真岂有此理!’”(六三〇页) 好一个“兀自在想”,想破了他的头,他也想不通其中道理,虽然这道理旁人早已知道,但他想不通。因为: “可是世上确有不少岂有此理之事,这个文才武功俱臻上乘、聪明机智算得是第一流人物的高手,从此便嵌在这窄窄的山洞之中,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出。”(六三〇页) 文才武功,聪明机智,一流高手,就是相信了“他既能,我也必能”的这个蠢理,就落得这样下场。 武侠小说中这短短的情节,当然不会是故意在讽刺甚么人和甚么事,这写在近二十年之前,但却具有预言式的描述。世上真有那么笨,连那么浅明的道理都不明白的人?只怕没有吧,如果有,那真是岂有此理之极! 可是,世上确有不少岂有此理之事! 武侠小说非但有现实意义,而且还早已把一些人的嘴脸,写进了小说之中!写这段前言之时,在香港,而且正值香港前途蒙上阴影,人心不定之际,而一些痴人,又以为由他们来治理香港,一样可以“维持安定繁荣”,“人家能的,我必也能”的话出自高层之口,竟然和金庸小说中人物的心语完全一样,岂不有趣! 金庸小说中的语句,有的真是深入人心,妙到绝点,在《笑傲江湖》中,写专权者的心理,有“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等句子。 武侠小说写得好了,写到像金庸这种程度,或接近金庸这种程度时,可以说应有尽有,一切人生百态,善的恶的,丑的美的,古怪的正常的,全在其中,如明镜,如犀照,魑魅魍魉,无所遁其形;义士君子,皆可见其志。 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绝无法做到武侠小说所能做到的地步。 武侠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由此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岂止是消遣时间之用那么简单! 武侠小说有一个大隐忧。 这个大隐忧,现在已越来越明显。 并不是武侠小说没有了读者,情形恰好相反,武侠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多,武侠小说的地位,也逐步得到了肯定,可是隐忧是,武侠小说却越来越少了! “武侠小说越来越少”这句话可能有语病,已经在的武侠小说一定在,不会少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武侠小说的创作量,越来越少了。 金庸不写了! 古龙也想不写了,而且,确曾搁笔了好几年。 曾竭力怂恿金庸再写,不果。 于是又尽一切努力劝告古龙再写,古龙从意动到执笔,考虑了半年之久,终于我们又有了他的新作可看。 新的武侠小说作者,似乎一直到现在,还未曾拿出可以使大家都叫好的作品来。香港的一位出版家,有一次在闲谈之中感叹:“读者饿武侠小说饿得太久了!” 自然,也有人怂恿本人“东山复出”,但是自知,武侠小说是所有小说中最难写的一种,过去既然写得不好,现在再来写,也未必会好,虽然有时候清夜抚心,也曾壮志凌霄一番,但一到天光大白,就知难而退。 早十几年的名家,现在还在执笔的,大都已是业余玩票性质,像卧龙生,现在是繁忙成功的电视剧制作人了。 旧作家越写越少,新作家接不上去,这就是武侠小说的大隐忧。 武侠小说的地位已肯定,市场广阔,有志写作的青年才俊,实在可以把握大好机会,替武侠小说再放异彩──要明白的一点是:武侠小说是所有小说中最难写的一种,切勿等闲视之。如果不认清这一点,以为那还不容易写!有了这样的想法,除非真是天纵英明,若莫札特于音乐然,不然,必定难以写出好武侠小说来。 在《四看》中,将集中讨论金庸两部最流行的作品:《射雕英雄传》(《大漠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说这两部作品是金庸作品中“最流行”的,是因为《射雕》是令得金庸声名大噪的作品,而接下来的是《神雕》,这两部书中的人物,深入人心,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若是一提起来,有人竟然不知道的,真有使人怀疑其人可能是文盲。 如果篇幅有多,那就会再讨论一些金庸作品中比较冷门的短篇。如果写下来,没有篇幅了,那就只好留待《五看》了。 前两年,曾说过要“再看”、“三看”、“四看”一直看下去,有以为是“开玩笑”者,现在,大概可以知道不是开玩笑了吧?真可以一直看下去,看到“九看”、“十看”,没有问题。 多看金庸小说,享用无穷,得益无穷。 倪匡 一九八二、十二、七 香港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