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羽生 > 名联观止 | 上页 下页
题弥勒佛联


  在诸天神佛之中,令世人感觉最可亲近的首推观世音,因其系“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也。其次能令人感觉可亲的则似属弥勒佛了。传弥勒佛未成佛前为印度某国王,对国人极其慈爱,故塑像皆笑脸常开。弥勒佛在“佛界”中的地位极高,佛经皆言他为将来继释迦而起之佛。因其塑像的特征为大肚与笑脸,故题弥勒佛之联多从这两个特征着笔。

  扬州天宁寺弥勒座楹联云: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但弥勒佛因何而笑呢?则又各有各的理解。有一联说他:

  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另一联则说他:

  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又一联说他: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万事付之一笑;
  大腹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第一联说他笑可笑的“世人”,第二联说他笑纷纭的“世事”,第三联则说他万事都笑。那我们也只能跟他笑了。

  上面诸联都是撰联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弥勒佛因何而笑的;但另有一联却直言自己不懂他因何而笑,反而替他担心,怕他大肚宽肠,吃不饱的。此联是明人余昂题杭州灵隐寺弥勒佛龛的楹联:

  年年扯空布袋,少米无柴,只剩得大肚宽肠,为告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布施;
  日日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

  旧日广州海珠寺弥勒座有一楹联,亦颇幽默:

  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寺中所塑的佛像是以四大金刚与弥勒环坐的。弥勒佛是“大肚佛”,上比的“大样”有双关意义。护法的金刚是体格魁梧的,下比的“小人”亦有双关意义。据说此联系清初诗僧石莲法号大汕者所撰。大汕杖锡去游,凡山川名胜,足迹殆遍,而驻锡海珠寺最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他曾应越南王之召赴越,撰有《海外纪事》六卷,为早期华侨史之珍贵资料。不过他的下场却很不“幽默”,他是因交通公卿,仗势弄权,在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年)被广东按察使许嗣兴逮治,将他押回江南原籍,死于途中的。又,亦有版本说此联是宋人黄蜕题杭州某寺山门的。

  除了弥勒佛外,还有一个布袋和尚的形象也是甚为滑稽可爱的。他和弥勒佛一样,笑口常开,布袋随身。不过弥勒佛是在佛经上有“出处”的“名佛”,“地位”极高;布袋和尚则只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野和尚”。据说他是唐时闽人,姓名不详,因他常背布袋,人称“布袋和尚”。或问他年几何,他只指布袋答曰:“此袋与虚空齐年。”有一副题布袋和尚庙的楹联云:

  这身边一具空囊,若果包得住往古来今,何不将他打开,也好教大家看看;
  那手中半根小杵,业已撑不起上天下地,只合索性放倒,莫只顾一味哈哈。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