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羽生 > 名联观止 | 上页 下页
律诗之“联”不同对联


  律诗第一二两句叫“首联”,第三四两句叫“颔联”,第五六两句叫“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尾联”,这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起的名称。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首联和尾联则一般无需用对仗的。所以律诗之“联”和对联之“联”的意义并不相同(详细的解释及举例请参看王力的《诗词格律》)。

  说首联和尾联一般“无需”用对仗,亦即“也可以”用对仗。不过在可用与可不用之间,大多数作者不用罢了。首联用对仗的,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一首:“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尾联用对仗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由于对仗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因此在尾联用对仗的比在首联用对仗的更少。

  律诗中也有全部八句都用对仗的,如王维的一首应制诗:“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上面是就形式方面来说律诗之“联”与对联之“联”的分别;再就内容来说,即使在律诗中用对仗的句子,也不一定就等同于对联的。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一副对联就是一个可以“独立成篇”的文学作品。对联有许多种类,如“庆贺”“哀挽”“第宅”“胜迹”“祠庙”“题赠”“抒怀”,等等,不论用于哪一方面,都要“切题”,这也等于做文章不能“离题”一样,由于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楹柱上的,因此又称为“楹联”或“楹帖”。

  但律诗中的“联”就不一定有这种“独立性”了,在律诗中,不论必须对仗的颔联、颈联也好,无需对仗的首联、尾联也好,都是整体(整首诗)的一部分,因此只有那些“抽出来”亦可以独立成篇的“诗联”,才可以当作对联。我们可以杜诗为例,说明三种不同的情况。

  杜甫《蜀相》诗:“承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中的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可说是概括了武侯生平,因此可以抽出来,独立作为武侯祠的楹联。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首联,进而描写祠堂的景物联。这类诗联是不大适宜于作一般对联的。杜甫另一首《送郑十八》的七律,其中颈联“仓皇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写的只是两人间的私事,那就不能作为对联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