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 上页 下页 |
内容简介 |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于一八六一年在《时报》杂志第一——七期连载。因属于长篇连载性质,为了吸引读者,小说情节必须引人入胜,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而且在发展到最高潮时要突然中断,让人接着看下一期。所以当时称这一类小说为“随笔式小说”,以情节紧张曲折见长,类似于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断了十年的文学生涯之后,在这类文学体裁上所作的第一次尝试,即让小说带有强烈的戏剧性。以后,这种随笔式小说所使用的某些手法,成了他后期许多作品的固有形式,并发展成为不同于传统命运小说形式的小说戏剧形式。这种小说是对传统命运小说形式的突破,是新小说形式的开端。什么是小说戏剧形式呢?那就是“选择人生的一个危机时刻,在紧凑的、高度浓缩的时间过程里,在旋涡般相继发生的戏剧性事件中,展开小说人物之间的。心灵对话,展开对世界性问题,人类灵魂问题的辩论。” * * *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多线索小说:娜塔莎和阿辽沙的爱情,涅莉和斯密特的遭遇,万尼亚的经历和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的活动。瓦尔科夫斯基是书中众多人遭受痛苦的根源。他一切为了自己,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自私、贪婪和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的本性。他觊觎工厂主史密斯的财产,勾引他的女儿,而后又将她抛弃。诬陷管家伊赫缅涅夫。他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破坏儿子阿辽沙和娜塔莎的婚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借助灾难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由此达到净化人们心灵的目的。娜塔莎对万尼亚说:“我只得继续受苦才能换取未来的幸福,痛苦能洗净一切。”忍受苦难可以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创作的基调。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人》中创造了两种爱。一种是一心为了他人的无私的爱,如万尼亚对娜塔莎的爱。在书中,万尼亚不仅不恨自己的情敌阿辽沙,反而经常帮助他,同时也帮助一直爱着的娜塔莎及她的父母;一种是为了金钱的虚假的爱,如公爵瓦尔科夫斯基的丑恶行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爱可以展示人的本质。他揭示了令人绝望的爱的悲剧因素,揭示了在生活道路上不能实现的爱。小说的结局“我”与娜塔莎仍旧没有结合。通常,陀思妥耶夫斯基给读者展示的正是这种没有结果的爱情,爱是绝对的悲剧,是人的分裂。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