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屠格涅夫 > 猎人笔记 | 上页 下页 |
译者序 |
|
《猎人笔记》作者屠格涅夫是俄国近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学都产生极大的影响,该书是其成名作。这位伟大的作家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语: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英语:Ivan Sergeevich Turgenev),生于公历1818年11月9日,卒于1883年9月3日,是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1818年,屠格涅夫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母亲却是独断专横的农奴主,拥有五千多个农奴,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他亲身体验了由他母亲主持的农奴主教育方式的野蛮,同时也目睹了农奴主摧残农奴的种种暴行,因而屠格涅夫从幼年时就产生了对农奴制的反感。这种反感后来形成了他精神世界中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因素,使他在17世纪40年代中后期到50年代初期跟革命民主派的批评家们站在了一起。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的地主之家深深影响了屠格涅夫,他的父母非常关心儿子的教育,聘请了最好的老师培养他,使他在十五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俄国最好的大学莫斯科大学,并于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后来他又到德国留学深造。在欧洲学习期间,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形成他的西欧派观点,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也主张对俄国社会实行渐进的改革,不赞成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俄国的社会问题。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19世纪40年代末发表《猎人笔记》。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1862年创作的《父与子》更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猎人笔记》诞生于1852年,这部作品使他进入俄国杰出作家的行列。作品中鲜明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引起了沙皇当局的极大关注,并借故把他拘留,后又流放近两年。 《猎人笔记》作为一部随笔性的纪实文学作品,通过一个猎人出猎路途上的见闻,真实记录了沙皇专制统治下农奴主和农奴的生存状态。全书包括二十五个短篇故事,描写了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所写的众多人物,主要可分为截然对立的两大类:一类是作者“从以前没有任何人这样接近过的”视角去描写的农民形象,比如《霍尔和卡里内奇》中的两位主人公、《来自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中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农奴哲学家卡西扬、《歌手》中的歌手雅可夫和在场的那些如痴如醉的听众等;另一类则是作者怀着憎恶之情加以刻画的地主形象,比如《叶尔莫莱和磨房主妇》中,地位显赫的兹维尔科夫伙同他那个俗不可耐的臭婆娘、《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中那对刁蛮凶狠的姊妹地主婆。通过对两类人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清楚显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 作品中对大自然富有诗意的描写和叙述中的抒情笔调,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其中关于森林、沼泽和天气的描写,使人对于俄罗斯的田野有一种亲切感,作品所展示的美丽自然风光,是烘托主题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