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项羽与刘邦 | 上页 下页
二一八


  随即仿佛看到了自己走下山去的背影。侯公脑海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换句话说,在他的想象里,这种从他大脑细胞里涌出来的类似气体的东西,甚至可以屡次三番地将自己杀死。他好像看到汉军这具巨大的尸体横躺在大地上,无数蛆虫正蠕动着从尸体里爬出来。其中一只蛆虫正是侯公自己。这些想象的情景一个接一个,有如肥皂泡般不停地涨大,侯公根本无暇去伤悼刘邦的死了。

  过了一会儿,当看到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在军营中巡视的时候,侯公的脑子才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心想:“刘邦没有死呀!”刘邦的脸色简直跟死人差不多。那以后,刘邦就在山上的营中卧床不起。“好像是胸骨被打断了。”也有人在背后这样嘀咕。

  侯公想到刘邦的年齡。刘邦已经年过五十,如果人们传说的情况属实,他能忍受住这种创伤吗?

  刘邦悄悄地跑到山下去了。

  在这段时间里,山脚下的成皋城已落在汉军手里。项羽认为成皋城没有战略价值,早把守备部队撤走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了。

  刘邦在成皋城里养了一段时间的伤,不久就痊愈了,但死活也不想再回到广武山上对峙的阵地去了。

  “随便怎么都行,我可不管了,刘邦心里甚至产生了这种念头。他所受的创伤远比弩机给他造成的外伤还要深刻得多。他不时地回忆起在沛县丰邑度过的少年时代,那时的田野和天空、蹲在路边的老人、展翅的蜻蜓,甚至还有溪流中小鱼那一动不动的尾鳍,都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而对现实中正跟项羽进行的这场争斗,觉得就像一场迷迷蒙蒙的噩梦。

  “我是自不量力了。”

  刘邦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不是能得到天下的那块料。他有时还想到,自己只是被跟随的人胡乱吹捧着,才到达今天这个地步的,是老天爷挑错了人。

  “没有人能代替自己了吗?”

  刘邦还在心中暗自问过自己,以前也曾把这个想法对张良讲过,张良只是付之一笑,根本未加理睬,事到如今,倒真想请张良来代替自已了。他此刻正在山上。

  张良出身于已经灭亡的韩国的旧贵族,现正在山上代替刘邦执掌帅印。

  刘邦打发人去告诉这位长得痩瘦的张良说:“我暂时先回关中。其余的事就拜托你了。”

  他便化装离开了成皋城。

  当此关键时刻,主帅竟离开战场回到关中,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而且刘邦刚刚康复,长途跋涉对身体也决非益事。然而,就刘邦的立场来讲,以自己这般灰心丧气之躯,继续躺在决战现场或现场附近,也确实难以忍受。他想:“还是死在关中吧!”

  好久没有见到萧何了,刘邦现在也很想见到他。刘邦现在特别特别怀念萧何。得到关中以来,从守着这片黄土高原上的富饶之国跟项羽开战的那一天起,萧何就始终平安而又顺利地保障着汉军的粮草补给。对于可以说是百战百败的刘邦,萧何每次都要帮他重新振作起来。

  “如果没有萧何,汉军早就完蛋了。”

  刘邦也很想见到自己的儿子。

  对于这个被称做什么太子的羸弱而又平庸的儿子,刘邦曾不满地说过:“那小东西不是我的儿子!”

  当然,这位太子确实是刘邦和吕氏的亲生儿子,但这位尚未成年的男孩就像秋后的蚂蚱一样,总是给人一种靠不住的感觉,刘邦认为他根本就没有继承自己的血统。还有一个名叫如意的男孩,是刘邦跟一个姓戚的女子生的,这女子出生在楚国,一直被刘邦带在军营里。刘邦甚至想下决心让如意来取代太子。

  这且不提,刘邦此刻要见到太子,是想提前把后事向太子交待一下。所谓后事,究竟是什么样的后事呢?刘邦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后事二字宛如一块乌云,不停地在脑海里反复浮现而已。

  穿过函谷关,很快就来到关中的黄土高原,眼前是一片秋收之后的田园景象。今年又是个五谷丰登之年。

  关中人都热情地欢迎刘邦。关中历史上属于秦,所有人都是秦人,但他们好像早已把秦忘到九霄云外,高高兴兴地迎接汉的到来,对刘邦充满了景仰之情。

  这片大地上历来就实行征兵制。以往历朝历代对战死的人都马虎从事,而萧何却独树一帜,让人把在前线战死的士兵的尸体小心翼翼地送回故乡,用官费给他们准备好棺木和入殓时的服饰,并为他们举行隆重的葬礼。

  另一方面,对那些没有被征去服兵役的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一律课以每人一百二十文的兵役费。尽管萧何采取了这样一条措施,但其所有治国安邦的政策依然进行得十分顺利,根本就没有引起不满。

  在这个时期,汉在关中的政治首府一直设在栎阳。栎阳位于现在陕西省临潼县的东北部,和早前秦都城咸阳相比,只不过相当于郡府的规模。

  刘邦来到栎阳以后,马上见到了太子,也会见了萧何。

  萧何依然纯厚秉直如故,平凡的相貌甚至令人想到他一定很愚笨。当年刘邦还在沛城无所事事,萧何就是沛县属下的一名官吏,人们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他,都见他在用刀子削木简,削完了又在上面写些什么。当时,秦的法律十分苛刻,像刘邦这号人不知给抓住了多少回。每一次萧何都要设法让他蒙混过去。

  萧何认为,对于那些深受秦细密法网之苦的人来说,自己也只不过是在具体行事时,把网眼放大一些罢了,但人们却把这些当成了萧何有德的表现。确实,萧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德,比如当秦末地方政权崩溃,各县相继宣告自立旗号之时,沛的父老们就曾想拥戴萧何为首领一尽管遭到萧何的拒绝一一因为他总比不务正业的刘邦要好得多。从尚未正式起兵时的情况来看,萧何取代刘邦也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至少刘邦本人见到萧何时,心里就有这种看法。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