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项羽与刘邦 | 上页 下页
一〇七


  第十三章 鸿门宴

  细看《汉书·食货志》一节中的文字便可知道,刘邦进入关中的第二年,这个地区曾发生过一次灾荒,其严重程度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据该书记载,尽管关中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沃野千里之地,但那年这一地区可供人食用的谷物却仅仅收了五千石,饿死的人数达到了总人口的刘邦进入关中之时,正是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灾荒发生之前的八个月,然而还是早有征兆的。关中已经出现饥饿现象,家家户户的存粮均已所剩无几。

  刘邦军的大批涌人让缺粮现象更为严重。尽管刘邦将全军集结于霸上,不准进入咸阳市区,又明令禁止一切掠夺行为,但是,刘邦军的本质接近于流寇毛贼,所以根本无法取缔士卒小偷小摸的行为;此外,还有作为军事行动的正规的粮食调拨,这一切全要靠抢走关中农民手里那些少得可怜的存粮来加以解决。

  刘邦现在已经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自己已经成为"关中王"。来到正在战祸与饥馑之中苦苦挣扎的关中后,尽管刘邦是骤然之间作为王凌驾于这片家园之上的,但若过度强取豪夺,农民们就不得不逃往关外,一旦全部逃光,王权之类也就似有若无了。刘邦本来就有思虑过度的毛病,加之,他生来就是农民,所以这一点上比任何人都清楚。

  秦是以法治国的,所实施的法律烦琐而又严厉,秦政权本身就颇像一台制造罪犯的机器。居住在这片大地上的老百姓喜欢听凭天道循环的大自然的摆布,生来就不喜欢被拘束在法这个人工制造的大网里面。所谓法治,乃是以粮食的充盈和人间的和平为前提的。在兵荒马乱、饿殍千里、民不聊生的状况下,为了生存就不得不做出犯法的事情,就会一个不漏地被捕吏抓住而失去生路。刘邦对此中的人情冷暖有过切身的感受。

  他在控制关中的第二个月,便将所有地方的父老召集到一起,公开宣布:“所有秦的法律,一概废除。”

  还宣布:“现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抵命,伤人者或窃人财物者,分别处以适当的刑罚。只此几条。”

  禁止掠夺,加上前面宣布的彻底废除秦法,以及简化法律等做法,都极大地提高了刘邦在关中的威望。

  关中大地具备使巨大专制权力得以成立的一切条件。也就是说,这是一片政治至上的土地,从这一意义上讲,也是一块盼望出现好皇帝的土地。对于农民来说,王权之害比普通流寇盗贼之害甚之又甚。所谓好皇帝,就是宣称建立为害相对较小的王权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刘邦岂不就成了人们所盼望的那种好皇帝吗?

  刘邦完全掌握了这种时代的脉搏。他甚至曾说道:“我就是为铲除秦政之害而来的。”

  然而遗憾的是,刘邦在日后一步步创建王朝的时候,却早已把"约法三章"之事置诸脑后。在这片大地上,每个小地域都建有国家的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可以做到不是靠法律而是靠传统习惯来治国。然而在进行统一天下、建立帝国这一巨大无比的工程时,大部分朝代都不得不效仿第一个创造这种奇迹的秦帝国的做法。

  刘邦早在此之前就宽恕了所有秦的官吏,运用其原来的行政组织,在顺利地继承统治方面获得成功。这也使乡村父老和大小官吏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在许许多多具体问题上,他也大获民心。

  比如说,因刘邦实施新政而欢欣鼓舞的父老们,络绎不绝地送来猪和牛等奉献给刘邦,但他却婉言谢绝了。虽然谢绝,他还是一一亲自接见来人,当场讲明拒绝接受的道理。

  “秦的父老们!”刘邦缓缓地说道,“我们仓库里积存的军粮虽然不是很多,但还不至于让士卒忍饥挨饿。忍饥挨饿的却是乡村的父老乡亲们哪!”

  这番话如闪电一般迅速传遍了关中的所有角落,使乡民欢呼沸腾起来。他们期待的超出想象的轻徭薄赋的王权,也许就会由刘邦建立起来。刘邦恰恰顺应了这种民意。

  父老们对刘邦的期望大增,心里都在想:“如果沛公不能当上我们的秦王,那可如何是好?”

  刘邦的威望甚至高到了这种程度。

  到了这个时期,关中的父老和官吏们对楚军的内情已经看得十分清楚,既知道楚怀王曾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也了解到刘邦的竞争对手项羽是楚军实际上的掌权者,项羽是因为在北方大片土地上与章邯作战,才迟迟未得进入关中的。他们还了解到,等到项羽进入关中之后,由各路将领共同商议(实际上是项羽一个人说了算),才能决定刘邦能否成为关中王。当地人们都很明白,基于上述理由,刘邦的地位还是极不稳固的。,刘邦耳朵里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说法:“一一但愿沛公您能当上关中王。”

  刘邦原本是一个极易受人蛊惑的人。他从未听过如此悦耳的话语,甚至会突然环顾左右,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仅在三年之前,他还为故乡的老百姓所厌恶,受到自家长兄的蔑视,被嫂嫂公然当成累赘对待,还作为秦帝国的一名逃犯,隐藏在沼泽地中当过流寇,就是这么一个人,如今竟然被秦故地的人们哀求着做关中王,怎能不认为这是在做梦呢?刘邦十分兴奋,有时激动得真想拍案大吼一通。

  他的营帐之中,有一个端茶扫地干杂活的小个子男人,不大的脸盘肿得发青,总是面无表情。刘邦已经不记得是在哪里收下这个人的,甚至连他的名字也叫不上来了。

  “他是哪里的人?”

  后来,刘邦曾问过左右,被问的人当即一愣,答道:他不是从沛县就一直跟随将军吗?因为他是沛城人,靠得住,就让他在营中干了杂务,不过,印象如此淡薄的人还确实罕见。

  有一次,这位小个子把趁乱跑进大帐的猪赶出去之后,冲着刘邦叫了一声:“将军!”

  只有这次才让刘邦吃了一惊,真有一种听到跳蚤开口说话的感觉。这位小个子也是想飞黄腾达的,一边干着杂务,一边盯着机会,万一有个什么计策献上去,刚好成为一项妙计,刘邦一高兴,保不准就会把自己给抬举上去。“干什么嘛!”

  “小人以为将军还是应该做关中王。到处都是一片盼望之声啊!”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