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镰仓战神源义经 | 上页 下页
导读


  §导读:日本国民文学的旗手
  ——司马辽太郎的人与文学

  1

  作家司马辽太郎于一九二三年八月出生在大阪市浪速区西神田町。父名福田是定,他本名福田定一。

  祖父经营糕饼业,乃父是一名开业药剂师。

  出生不久后,因健康欠佳,寄养在外祖父家附近的奈良县北葛城郡。后年,司马辽太郎自己常提起,在内心深处的故乡是奈良,而不是大阪。在古都的生活体验,对后来大量撰写历史小说似乎也有关连。

  七岁(一九三〇年)进入大阪难波盐草小学校就读。小学生时代似乎乏善可陈,往往与玩伴到处闹事。六年之中曾得过“学业优秀”奖状,却从未获得“操行优良”的奖励。

  十三岁(一九三六年)进入私立上宫中学。前两年过着平淡生活,第三年开始,每天放学后顺道至市立图书馆看书,到晚上八、九点才返家。看书习惯持续到大学毕业为止。在这里,看遍馆内图书,最后连钓鱼书也认真阅读。

  十八岁(一九四一年)进入大阪外国语学校就读。作家陈舜臣早一年进入该校。此后,两人交往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投考东京的大学(后年他曾回忆起当初希望念早稻田大学中文系);不得不念完在家乡的大阪外国语学校蒙古语文学系。虽然对蒙文毫无兴趣,然而在学中逐渐对俄国文学、《史记》中的列传发生兴味,并且对中国之塞外民族逐渐发生关心。

  二十岁(一九四三年),战事扩大,取消学生缓召措施,被编入兵库县“战车第十九连队”。次年,调至“满州”(中国之东北)陆军战车学校受训。八个月结训,被派至牡丹江“战车第一连队”。

  二十二岁(一九四五年)由“满州”经韩国撤退回日本国内,随着战争结束(八月十五日)而退伍。战争体验使他认真思考“爱国”的本质、生死问题;并对日本现代化中的技术水准表示怀疑。

  二十三岁(一九四六年)进入“新日本新闻社”担任记者,负责采访大学讯息及宗教界新闻。

  二十五岁(一九四八年),“新日本新闻社”结束经营;改入“产经新闻社”京都分社。

  从此,一直到三十八岁(一九六一年)辞职为止,十三年间,他从记者做起,后来被升为“文化部”经理、“出版局”副理。

  进入报社之初,他计划做到三十岁,然后辞职写小说。但事与愿违,想执笔写作文学作品并不容易(虽然是以“写”为职业)。一九五五(三十二岁)那年,一位接受采访过的净土宗人士寺内大吉极力怂恿他动笔写小说,这竟是使他变成职业作家的契机。

  一九五六年(三十三岁),处女作《波斯的幻术师》获“讲谈俱乐部奖”。这也是他使用笔名“司马辽太郎”之始。依他自己解释,“辽”是“辽不可及”,“司马”是《史记》作者司马迁。也就是“自己远不及司马迁”。

  一九六〇年(三十七岁),以日本“忍者”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枭之城》获“(第四十二届)直木奖”。

  在日本,“直木奖”、“芥川奖”形同小说作家的“证书”。他的获奖年龄,在诸多作家之中,算是稍早的;这也意味着可以及早进入职业写作的世界。

  一直到七十三岁(一九九六年)去世为止,司马辽太郎留下了庞大的写作成果,也获得极高评价。一九九三年,他荣获日本文化界最高荣誉的“文化勋章”。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台湾纪行》在台湾亦曾引起一阵子讨论。

  2

  在四十岁以前正式从事写作的司马辽太郎选择从历史中取材,开始了三个历史小说的连载:

  《坂本龙马》——明治维新前后怪杰坂本龙马的故事。
  《燃烧宝剑》——描述地下组织“新选组”。
  《盗国物语》——以中世纪军事强人斋藤道三、织田信长为主人翁的故事。

  从此,自日本“平安时代”的“遣唐使”杰出人物空海大师(作品《空海之风景》,曾改编成电影“曼陀罗”)、改写日本历史的“平、源之争”(即本书《镰仓战神源义经》 【注:日文版为《义经》】)……,连续到往后武士控制日本政权六百余年的“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江户时代”,司马辽太郎的笔端纵横奔驰于日本史无尽的时空中,一部又一部,留下了辉煌的纪录:

  《少年马上过》——伊达政宗之生涯故事。
  《箱根之坂》——北条早云的成败故事。
  《新史太阁记》——描述丰臣秀吉的一生成败。
  《丰臣家族》——以丰臣秀吉外甥秀次及其他亲戚为主角的历史故事。
  《最后之伊贺者》——伊贺忍者历史小说。
  《风神之门》——伊贺忍者猿飞佐助等人之故事。
  《杂贺孙市》——“战国时代”的一名“杂贺党”奇人的历史小说。
  《城塞》——描述丰臣秀吉之灭亡经过。

  《关之原》——决定德川家康命运的一次大战。
  《战云之梦》——记述军事强人长曾我部盛亲的一生。
  《霸王之家》——德川家康的历史故事。
  《山岭》——“长冈藩家老”河井继之助的故事。
  《夏草之赋》——四国草莽英雄长曾我部之亲的故事。
  《花神》——记述军事学家村田藏六的一生。

  《斩人以藏》——描述十九世纪初期一群有为青年。
  《蝴蝶之梦》——歌诵幕府内西医松元良顺不屈之精神。
  《浪华游侠传》——描述市井小民在变革时代中的故事。
  《大坂侍》——武士岛居又七等人之一生。
  《庆应 长崎事件》——幕府末年对英国交涉经过之历史故事。
  《北斗之人》——剑师千叶周作之一生故事。

  《王城的护卫者》——“会津藩主”松平容保的故事。
  《岁月》——改革派江藤新平的成败故事。
  《最后之将军》——“末代将军”德川庆喜的悲剧性之一生。
  《幕末》——“樱田门事变”等暗杀者的故事。
  《殉史》——“军神”乃木希典的一生。

  在这一分丰硕的写作成果中,还应该包括取材中国历史的《战国时代群像》、《鞑靼疾风录》。

  至于最为哙炙人口的《坂上之云》描述了诗人正冈子规、军人秋山好古、秋山真之在明治时代的奋斗经过;《荣花之海滨》则追踪白手起家的高田屋嘉兵卫戏剧性的一生。读者遍及老幼男女、各行各业,尤其是《荣花之海滨》更是日本企业界人人一书的名著。

  三十余年之间,司马辽太郎写下了跨越日本历史一千年以上的人物。小说的主人翁有天皇、将军、朝廷大臣……却也有忍者、市井小民、商家……。日本作家田边圣子认为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为日本人开启了另一扇门窗;而文化学者梅原猛更称赞司马氏作品不仅丰富了日本国民的文学领域,更可教化国民。

  3

  《镰仓战神源义经》是司马历史文学中的一环。

  作者技巧的运用其生花妙笔,把平清盛(一一一八——一一八五年)和源赖朝(一一四七——一一九九年)两家斗争、彼此赶尽杀绝的悲惨史实做了一番极为精采的描绘。既然是小说,自然有作者挥洒的空间(例如源赖朝流放蛭小岛的二十年,在历史上几乎是空白)。

  有关本书主人公源义经,何以最后被逼迫得走投无路,是否单纯出于兄弟阋墙?何况源义经曾为乃兄源赖朝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何以如此无情?——这有待就时代背景稍加说明。

  原来,“平安时代”(七九四——一一九二年)虽然曾经大量吸收中国的文物典章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后期却出现重重危机。在皇室本身,有“上皇”(退位后又执政)、“法皇”(退位而且出家信佛,之后又重新执政)的复杂问题;朝廷中则有“摄政”、“关白”(大约与“摄政”同权)干政(这些人大多是皇亲);以及武将之争夺权力(源平之争是个典型的例子)。在首都以外各地区,纷纷窜起地方政府无法管辖的“庄园”。日久之后,这些“庄园”各自拥兵自重。

  在“源平之争”分出决定性胜负的一一九三年,胜利者(也是全日本第一军事强人)源赖朝挥麾北上,在距离京都五百公里以上的镰仓建立了另一个政权(即“镰仓幕府”)。源赖朝刻意矮化皇室、朝廷的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又何必如此夸张呢?

  当然,源赖朝的创举倒为后来的足利家、德川家规范出良好模式。然而,在抵达镰仓不久,源赖朝不仅不能充分掌控局势(当时没有今日的通讯设备),对朝廷的动静、平家残余等还要充分留意。此时,源义经却擅自接受京都方面册封为“左卫门少尉”(近卫军司令)、“检非违使”(司法长官);这不能不使兄长的源赖朝怀惧在心;终于使出杀手锏,以免除后患。——后来,历史学家也有人认为这乃是皇室的“离间计”。又,关于日本武士的生死,胡适也曾认为丰臣秀次奉命切腹自尽,“最悲壮动人”,是武士漂亮的“死法”(见董康《书舶庸谭》序)。

  作者司马辽太郎除了让历史故事重现于读者眼前之外,他似乎也要诉说一些他的看法:在乱世,不管是贵族、平民,要图生存谈何容易?而最悲惨的是刚刚浮上台面的武士阶级,似乎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是悲剧:曾经不可一世的平氏家族、源义经都是如此。包括源赖朝本身,他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政权,不久又分崩离析(虽然他自己未曾看到这一幕)。

  其实,司马辽太郎也具备清晰的史观。例如,在本书中,他强烈描述当时的所谓“血统崇拜”,是很有见地的。此种心态维持至十九世纪;甚至现在的日本人多少也有此种想法。在此书里(见 《四条圣人》),作者也指出:“平家之后,出现过源氏、足利氏、织田氏、丰臣氏、德川氏等统一者。可是,他们全看到平家的前车之鉴,而产生强烈的自制心。”这也是一段耐人寻味的说词。

  总之,《镰仓战神源义经》虽然是一部外国历史小说,应该也有一读的价值。

  【作者简介】林景渊;一九四四年生,台湾台南人。台中师专、早稻田大学毕业,筑波大学硕士。曾任教空中大学、东吴大学。现任中兴大学共同学科主任;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