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外国文学 > 略萨作品集 > |
略萨简介 |
|
Mario Vargas Llosa (1936-)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著名作家,世界小说大师,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和拉美“文学大爆炸”主将之一。 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第二大城市阿列基帕。早在出生前父母即已离异,出生后一年随母去玻利维亚的柯恰潘帕,与外祖父住在一起。1945年其父母重归于好,他随母返回秘鲁,在皮乌拉定居。1946年全家迁居利马。1957年他毕业于利马圣马可大学文学系,1959年到法国深造。 略萨的第一部小说获得1962年简明丛书奖和1963年西班牙文学批评奖。1965年他的第二部小说《绿房子》问世,并获得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和首届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其后又发表了小说《酒吧长谈》、《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亚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公羊的节日》、《天堂在另一个街角》和《坏女孩的恶作剧》等。 略萨1985年获海明威文学奖,1986年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1988年获美洲金质奖章,1994年获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1999年获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00年获第13届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在1976年第41届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上,略萨被推选为主席。2010年10月,略萨因其“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体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败的犀利描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台湾多译为尤萨或罗萨。 略萨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省首府亚雷基帕市的一个中产家庭。父母在略萨出生前数月即离异。1937年1岁多时跟妈妈随祖父一家人移居玻利维亚的科恰邦巴(Cochabamba),在那里度过了幼年时光。略萨的祖父拥有一棉种植园。 1946年略萨祖父因公被派回秘鲁皮乌拉省省政府皮乌拉(Piura)市,于是举家迁回秘鲁;略萨就读于一所宗教小学萨莱西诺学院(Colegio Salesiano)。同年,略萨又随母亲移居首都利马。也就是在这里,略萨在出生十年后终于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父母随后复合,一家人住到了利马郊区,略萨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光。 1947到1949年间,略萨就读于天主教中学拉萨叶学校。略萨14岁时,父亲将其送往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就读(1950-1952);毕业前一年,又做起了报社的实习记者。最后,略萨从军校退学,并在皮乌拉省的国立圣米盖尔中学完成中学学业。此间,略萨为当地的《工业报》撰稿;第一部剧本《印加航班》也被搬上舞台。 1953年略萨在拉美最古老高校——利马的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主修文学与法律,并供职两家报社。1957年第一次出版短篇小说《领袖》和《祖父》,标志着作家文学生涯的开始。本科毕业后入同校语言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鲁文·达里奥(Rubén Dario)的学位论文获文学学位,同年获奖学金赴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深造。 1955年,19岁的略萨与舅妈的妹妹胡莉娅·乌尔吉蒂·伊利亚内斯(Julia Urquidi Illanes,1926年生,玻利维亚人)相恋结婚;新娘长他10岁。 1960年,马德里奖学金到期后,略萨自信也能在法国取得奖学金继续深造,但携妻抵达巴黎后方知申奖遭拒。两人还是不顾经济窘迫留了下来。在巴黎,略萨的创作欲望一发不可收拾。 1964年,一纸协议结束了略萨第一次短暂的婚姻。一年之后,略萨很快就开始第二次婚姻,这次的妻子是他的表妹帕特丽西娅·略萨·乌尔吉蒂(Patricia Llosa Urquidi)。两人共育有两子一女。 1971年巴尔加斯·略萨以研究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博士论文《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获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文学哲学博士学位。 巴尔加斯·略萨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教职(1977年获聘),也曾在英国伦敦大学(1967年和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1992年)等校客座教职。多国的许多著名学府和研究院也常邀请他去客座讲学与研究。现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院士,执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
虚阁网(Xuges.com) |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