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外国文学 > 雷马克作品集 >
雷马克简介


  Erich Maria Remarque,1898年6月22日-1970年9月25日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18岁被征入伍,在战斗中多次负伤。战后在他写作小说期间,担任赛车手和体育记者。《西线无战事》的情节就是描述士兵在战壕中刻板的日常生活,他们似乎没有过去,也不会有将来。它的书名,即战报中公式化的语言,很能体现那冷漠和简洁的风格,以轻描淡写的语言纪录每日的战争恐怖。该书出版后立即在国际上获得声誉,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

  1930年根据它拍成的美国电影也同样获得成功。它的续篇《归途》(Der Weg zuruck,1931)描写1918年德国的崩溃。1932年雷马克离开德国,前往瑞士。1933年他的书被纳粹党查禁。1939年流亡美国,1947年加入美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定居在瑞士的龙科港(Porto Ronco),直至1970年去世。1967年,联邦德国授予他大十字勋章。1991年,其家乡奥斯纳布吕克创立了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和平奖。

  ***

  雷马克家境贫寒,父亲在当地普雷勒工厂当书籍装订工人。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雷马克青少年时期一直在天主教会学校念书。从1912年起,雷马克读了天主教会办的师范预备班,1915年正式进入当地的初等师范学校,1916年11月从学校直接应征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他五次负伤,特别是最后一次在佛兰德战役中,他从火线救出一位受伤的战友时,在英军的突然袭击下,自己被好几颗手榴弹所炸伤,伤势相当严重,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总算只在右腕节上留下一个无法消褪的疤痕。

  大战结束以后,他回到原来的学校,修毕规定的课程,在靠近荷兰边境的一个村子里当了一年小学教师。但是他对这个工作感到失望,因此他就坚决辞去了教职。二十年代,对战后德国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日子很不好过。在那段时间里,雷马克自己说是“干过各种各样的营生:有时候我到处闯荡,拿着一只手提箱,贩卖零星什物……后来,我又做过石匠,干过其他一些事情,还在一家精神病院里当过风琴手'。之后,他为《大陆回声报》撰写广告稿和评论文章,1922年秋,去汉诺威大陆公司正式担任广告部主任兼《大陆回声报》主编,为这个刊物写了许多作为轮胎、摩托车、汽车广告的短小而幽默的文字。由于撰写这类文字所显示的才能,他被聘担任《体育画报》的编辑,于1925年移居柏林。在这个刊物上,他曾连载过一篇题名为《地平线上的车站》的小说,反映了他对汽车和赛车的爱好,但是也像1920年在得累斯顿自费出版的另一本小说《梦之窝》一样,写得“实在很糟”。

  1927年下半年,雷马克开始写作他大战结束以来一直酝酿、构思的小说《西线无战事》。完全利用业余的晚上,他仅仅花了六个星期就把小说写成了,可是那手稿却在抽屉里搁置了半年。一家书店不愿意出版这部作品,另一家出版社总算将他接受下来了。先在《福斯报》上连载,随后做了一些修改,印成单行本出版。连载的时候,那份报纸的销数一下子增加了三倍。1929年1月全书出版以后,更引起了德国以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轰动。仅在德国国内,第一年就销售了120万册。同年3月,首先被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六周之内销售了27.5万册。把其他许多语种的译本一并计算在内,此书总发行量当在500万册以上。

  这种意外的成功,使雷马克从一个无名小卒的记者,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但他始终抱着置身世外的态度,既不愿意接见为此而来访的客人,更不愿意参与有关他作品的争论。而且他从来都以不问世事自居,他也确实从来不参加任何社会运动,不料到了1930年,纳粹党还是找到他头上来了。他们攻击他在对待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上采取反对英雄主义的态度,雷马克不得不离开柏林,甚至不得不离开德国。离开柏林以后,他到了瑞士,定居于马乔列湖上的龙谷港。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雷马克的作品跟托马斯·曼、亨利希·曼、布莱希特等人的作品一起被公开烧毁,随后又因为他坚决拒绝回国而于1938年被剥夺了德国国籍。翌年,他转赴美国,到1942年为止,大部分时间都在好莱坞,把自己的作品搬上银幕,1947年加入了美国国籍。雷马克虽然已经流亡国外,但是纳粹政权并没有放松对他的迫害。1943年12月,他那仍在德国的妹妹埃尔夫莉德以莫须有的罪名(诬控他不相信德国会取得胜利)被纳粹法庭宣判了死刑。

  从1945年起,雷马克也常在瑞士居住。六十年代中期,他突然发作了几次心脏病,健康情况越来越差,1970年9月25日病逝于瑞士的洛迦诺,终年72岁。


虚阁网(Xuges.com)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