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欧文·华莱士 > 三海妖 | 上页 下页 |
一一 |
|
这几个新鲜醒目的字,就像“芝麻,芝麻,开开门”一样奇妙,它们所引起的想象,根本无需她那直觉的第二自我来加以接受和首肯。她的外部自我,即无情的逻辑(及其权衡利弊的看不见的天平)、知识、经验,以及客观的职业敏感,紧紧抱住了这一邀请不放。 这会儿,她平静下来,又躺到转椅里,想着信中的内容,尤其是考特尼讲给伊斯特岱的那些实践。别的社会的婚姻行为对她总有一种吸引力。艾德莱过世后,她曾考虑过的唯一实地旅游是到南印度去,同内亚尔部落住在一起。内亚尔妇女在正式嫁给一个男人后,按照仪式将他送出去几天,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招待她的情人,将后来生出的孩子寄养在亲属家。这一习俗也曾对莫德有过短暂的吸引力,但当她意识到应当对内亚尔的社会行为的整个模式感兴趣,而不只是对其婚姻方式时,便放弃了这个计划。她也知道,这还不是她放弃这一计划的真正原因,说真的不是真正原因,她那时也不想作为一个还在悲哀中的寡妇到遥远的南印度去。 现在,伊斯特岱来信了,而且她还跃跃欲试,身上出现了一种热能。为什么?信封上高更画的邮票令他想起了《纳纳》及其作者的话,“是的,说真的,野蛮人教给了有着悠久文明的人许多东西;这些无知的人已经教给人类在生活和幸福艺术上的许多东西。”是的,这也是南海的那种简便舒适的方法的一部分。她对那儿的访问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阶段之一。她又想起了那个地方:温和的信风,高高的、健壮的、棕色皮肤的人们,口头的神话传说,狂欢的仪式,绿椰子和红芙蓉的气味,柔和的、有点像意大利声调的波利尼西亚语。 对那些时日的怀念打动了她,她立刻将感情抛到一边。正如高更曾指出的那样,总有着一种更高的目的。野蛮人能教给文明化的来访者许多东西。可是,真真实实的,到底能教多少?伊斯特岱的信中那个古怪的流浪汉考特尼在三海妖上的生活,听起来简直是乌托邦式的田园诗。世上真会有乌托邦吗?“乌托邦”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其字面意思为“不存在的地方。”莫德无情的人类学训条迅速提醒她留心,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乌托邦式,需要一整套基于本人对事物理想状态预先构想的衡量标准。没有一个真正的人类学家可以妄称要找到一个乌托邦。作为一个人类学家,她可以提供某种关于什么可能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或者什么可能是一种最完善文化的处方,但不能肯定一个地方像乌托邦,另一个地方则不像。 不,她告诉自己,她不是在追求某种大有问题的空想浪漫世界,她追求的是另一种东西。她的同事玛格丽特·米德在20岁出头时便去过帕果帕果,在乌·萨默塞特·莫姆曾在那儿写过《雨》的那个旅馆里小住了一段时间,和萨摩亚妇女生活在一起,并且向世界报告了在这些人中没有性抑制是如何消除性对抗、侵犯、紧张的。一夜之间,玛格丽特·米德便获成功,因为西方世界对禁果总是好奇心十足,并伸出乞讨之手。事情就是这样,莫德最后对自己说。西方世界需要自救和速效良方,海妖岛是否代表乌托邦并非问题所在,海妖社会能否教给文明人什么东西也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对莫德来说现在已经明白了:不是世界所需要的什么东西,而是她本人急需的东西令她激动。 她想起了爱德华·萨博写给露丝·本尼迪克的一封信。那时,露丝正计划向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申请要钱。萨博就她的课题警告露丝:“看在上帝份上,万勿使之像去年的题目那样遥远和专门化。普韦布洛神话一点也不比阿萨巴斯卡语的动词更能令人振奋……搞一个有生气的项目吧——那样您会得到所需要的。” 搞一个有生气的项目吧——那么,您会得到所需要的。 莫德猛地坐了起未,她的平跟鞋皮底砰地落在桌子下面的地板上。她把信扔在面前的记事簿上,两手十指交叉,思考着在她目前状况下的这一奇异发现。 打她独身一人来,还没处理过这类情况,这有点像岁月的礼物。三海妖的文化——其中有的她在别的实地考察中碰到过,有的则是从未知晓的——正是符合她的题目的那一种。她一直是避免陈旧、蹈人覆辙、拾人牙慧。她总是拒绝搞乏味的、相似的平行研究。她有着——她只对自己承认——对非凡、奇妙、稀奇事情的特殊嗅觉。现在,这种事情就在她鼻子底下,除她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人类学家知道。一切都十分有利:时间限在6周之内,而不是通常所需的在野外呆一年,这样就可以不必为有意的浅尝辄止而受到良心谴责;一个就其本质来讲,不仅从科学上,而且从普及上,都需要见诸笔端,公之于众的题目;而且,说真的,是那个朦朦胧胧纠缠了她这么长时间的问题的一种简捷解决途径。 她的思绪又转到两个月前沃尔特·斯科特·麦金托什博士给她的那封信上,他是她先夫的大学同事,后来也成了她的好友。现在,他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其名声和影响米自于作为美国人类学家协会主席的政治权力比其在物理人类学上的造诣要多些。他写信给她,以值得信赖的朋友的身份,以敬慕者的身份,严格地说是以介于二者之间的身份,悄悄地告诉她有个重要的、报酬甚丰的职务在一年半后将招人。这个工作是美国人类学学会的国际性刊物《文化》的主编。现任主编已80多岁,经常闹病,不久就要退休,这个有着无比威望和牢靠的终身职务将成空缺。 麦金托什明白地表示,他将推荐莫德接替这一职务。可另一方面,他的委员会里的几个同事则倾向于一个更年轻的人选大卫·罗杰逊博士,其最近的文章出色地反映了对非洲的两次实地考察旅行。因为一个沸腾的非洲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罗杰逊也名声大振。在这种情况下,麦金托什写道,他本人并不认为罗杰逊有莫德那样广泛的对多种文化的经历,或者有像她那样同世界上这一领域中的那些人的广泛联系。麦金托什感到她适合这一职务。可他在字里行间也透露,问题是要委员会的成员们也认为她合适,比罗杰逊更有能力做好这一工作。 麦金托什以他那委婉的方式暗示了障碍之所在。自艾德莱去世,莫德独自一人做得很少。当小年轻们前进之时,她却在原地不动。除了几篇改写过去的实地考察的东西外,她已经有4年没发表一点东西了。麦金托什曾敦促她再走一遭,也是最后一遭,实地考察,带回一个新的研究成果,一份原始报告,可以在下次为期3天的例会上读给委员会听。这次例会将于感恩节后不久在底特律召开,首先就要选出《文化》的新任主编。麦金托什满怀希望地写道,假如莫德有了任何新的实地考察旅行和写出新报告的计划,他要求她迅速告知,以便为她安排在委员会会议上宣读的时间。 麦金托什的信令她为之一振,给了她希望,因为这一职务正是她生命的此刻所需要的。有了这一职务,她就不必再受那野外辛劳之苦,不必在教乳臭未干的学生那种单调乏味中来耗尽余生,不必受那些索要调查报告的要求的折磨。不必为安全担忧或为日后要依靠马克而担忧。 有了这一职务,她将有两万元的年薪、设在华盛顿特区的办公室、在弗吉尼亚的一座别墅,并成为国家的荣誉退休人类学家。可是,对麦金托什信中说的上述报酬所带来的暂时刺激,她难以决断行事。她又陷入了以往的无精打采之中。惰性太强了,难以计划一次新的研究;太疲倦了,难以强打精神投身行动中。耽搁了一些时间后,她终于感激而又含混地回复了麦金托什的好心建议。多谢,多谢,她将再看一看,再想一想,然后再告诉他。两个月过去了,她什么也没干。现在,她正在爱抚着伊斯特岱的信。 是啊,她有了活力。她盯着屋子里的书架,上面排列着她和艾德莱写的一卷卷关于斐济人、阿桑蒂人、美浓人、吉瓦洛人、拉普人的书。她似乎看到了排列在上面的另一本新书:海妖岛人。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