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外国文学 > 廊桥遗梦 | 上页 下页


  二、廊桥遗梦

  §1.罗伯特·金凯德

  一九六五年八月八日早晨,罗伯特·金凯德锁上了他在华盛顿州贝灵厄姆一栋杂乱无章的房子里三层楼上两居室公寓的门,拎着一只装满了照相器材的背包和一个衣箱走下楼梯,穿过通向后门的过道,他那辆旧雪佛兰小卡车就停在住户专用的停车场上。

  车里已经有另一只背包、一个中型冷藏箱、两个三脚架、好几条骆驼牌香烟、一个暖水瓶和一袋水果。车厢里有一只吉他琴匣。金凯德把背包放在座位上,把冷藏箱和三脚架放在地上。他爬进车厢,把吉他琴匣和衣箱挤到一角,跟旁边一个备用车胎系在一起,用一条晾衣绳把衣箱、琴匣和车胎紧紧捆牢,在旧车胎下塞进了一块黑色防雨布。

  他坐进方向盘后面,点起一支骆驼牌香烟,心里默默清点一遍:两百卷各种胶卷(多数是柯达慢速彩卷)、三脚架、冷藏箱、三架相机、五个镜头、牛仔裤、咔叽布短裤、衬衫、照相背心。行了,其他东西如果忘了带,他都可以在路上买。

  金凯德穿着褪色的李维斯牌牛仔裤、磨损了的红翼牌野地靴、一件咔叽布衬衫、橘黄色背带,在宽宽的皮带上挂着一把带刀鞘的瑞士军刀。

  他看看表,八点十七分。第二次点火时卡车开始发动,倒车、换挡,在雾蒙蒙的阳光下缓缓驶出小巷。他穿过贝灵厄姆的街道,在华盛顿州第十一号公路上向南驶去,沿着皮吉特海岸线走上几英里,然后顺着公路稍向东转,与第二十号国道相交。现在他朝着太阳驶去,开始了穿越喀斯喀特山脉的漫长而曲折的路程。他爱这片国土,从容不迫地走着,不时停下来作一点笔记,记下将来有可能值得再来的地点,或者拍下一些他称之为“记忆快照”的照片。这些照片的目的是提醒他有些地方他可能还想重游,作更认真的采访。傍晚时分他在斯波坎向北转走上了第二号国道,这条国道可以穿过美国北部一半路程到达明尼苏达州的德卢斯。

  他一生中曾千百次私心窃望有一条狗。或许是一条金色的猎狗,可以伴他作这样的旅行,并且在家里给他做伴。但是他经常外出,多数是到国外,这对狗来说太不公平。不过他总是想着这件事。再过几年,他就要老了,不能再做这种艰苦的野外作业了。“到那时我也许要弄条狗来。”他向车窗外排排退去的绿树说道。

  这种驱车旅行总是使他进入思前想后的状态,对狗的念想也是其中一部分。罗伯特·金凯德是名副其实的孑然一身——独生子,父母双亡,几个远亲早已失去联系,没有亲密的朋友。

  他知道贝灵厄姆街角市场老板和他购买照相器材的那家商店的老板的名字。他还同几家杂志的编缉有着正式的业务关系。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他熟悉的人,人们也不熟悉他。普通人很难同吉卜赛人交朋友,他有点像吉卜赛人。

  他想到玛丽安。她同他结婚五年之后离开了他,已有九年了。他现在五十二岁,那她就是刚好不到四十岁。玛丽安梦想成为音乐家,做一名民歌手。她会唱所有韦弗作的歌曲,在西雅图的咖啡馆里唱得不错。往日里,他在家的时候常驱车把她送到爵士乐演奏会上,坐在听众席上听她唱。

  他长期外出——有时一去两三个月——使婚姻生活很艰难,这点他知道。当初他们决定结婚时,她是知道他的工作的,他们隐隐约约觉得可以设法处理好。结果不行。一次他从冰岛摄影回来,她不在了。纸条上写着:“罗伯特,没能成功。我把那把哈莫尼牌吉他留给你。保持联系。”

  他没和她保持联系,她也没有。一年以后离婚协议书寄到,他签了字,第二天就搭上一班飞机到澳大利亚去了。她除了要自由之外,什么要求也没提。

  深夜他到达蒙大拿州的卡利斯佩尔,在那里过夜。“惬意旅舍”看上去不贵,也的确不贵,他把他的装备带进一间房间,房间里有两座台灯,其中一座灯泡烧坏了。他躺在床上读《非洲的青山》,喝一杯啤酒,能闻出当地造纸厂的味道。早晨起来跑步四十分钟,做五十个俯卧撑,把相机当做小举重器完成日常锻炼的功课。

  他驶过蒙大拿的山顶进入北达科他州,那光秃秃的平原对他来说和群山、大海一样引人入胜。这个地方有一种特别朴实无华的美,他几次驻足,架起三脚架,拍摄了一些农舍的黑白照片。这里的景物特别迎合他喜欢简洁线条风格的口味。印第安人的保留地使人有压抑感,其原因人人皆知而又无人理会。不过华盛顿州西北部,或其他任何他见过的地方的这类保留地,都不比这里好多少。

  八月十四日早晨,离开德卢斯两小时之后,他插向东北,上了一条通向希宾那些铁矿山的后路。空气中红色尘土飞扬,那里有专为把矿砂运上苏必利尔湖图哈伯斯的货船而设计的大型机器和特制火车。他花了一下午时间巡视希宾,觉得不喜欢那个地方,尽管这里出了个鲍勃·齐默曼——迪伦。

  他唯一喜欢过的迪伦的歌是《北方来的姑娘》。他会弹唱这支歌,他哼着这支歌的歌词驶离这到处挖着巨大红土坑的地方。玛丽安教他弹奏几种和弦和一些基本的琶音来为自己伴奏。有一次,在亚马逊河谷某处一家名叫麦克尔罗伊的酒吧中他对一个醉醺醺的轮船驾驶员说:“她留给我的比我留给她的要多。”这确是事实。

  苏必利尔国家森林风光宜人,的确很宜人。当年皮货行脚商之乡。他年轻时候曾希望行脚商的时代没有过去,那他就也可以成为一名行脚商。他驶过草原,看见三只麋鹿、一只红狐狸,还有许多鹿。他在一汪池水边停下来,拍摄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枝在水中的倒影,拍完以后,坐在卡车的踏板上喝咖啡,吸一支骆驼牌香烟,聆听白桦树间的风声。

  “有个伴多好,一个女人,”他望着吐出的烟吹向池面,心里这样想,“人老了就陷入这种思想状态。”但是他这样长年在外,留在家里的人太苦了,这点他已有体会。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