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朱熹 > 二程外書 | 上页 下页
卷十二 傳聞雜記(3)


  明道雲:「必有《關雎》、《麟趾》之意,然後可行周公法度。」

  先生曰:「明道嚐言:學者不可以不看《詩》,看《詩》便使人長一格價。」

  明道在穎昌,先生尋醫,調官京師,因往穎昌從學。明道甚喜,每言曰:「楊君最會得容易。」及歸,送之出門,謂坐客曰:「吾道南矣。」先是,建安林誌寧,出入潞公門下求教。潞公雲:「某此中無相益。有二程先生者,可往從之。」因使人送明道處。誌寧乃語定夫及先生,先生謂不可不一見也,於是同行。時謝顯道亦在。謝為人誠實,但聰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楊君聰明,謝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嚐不稱其善。伊川自涪歸,見學者雕落,多從佛學,獨先生與謝丈不變,因歎曰:「學者皆流於夷狄矣,唯有楊、謝二君長進。」

  明道先生作縣,凡坐處皆書「視民如傷」四字。常曰:「顥常愧此四字。」伊川二十四五時,呂原明首師事之。

  ──右四條見《龜山語錄》(楊時字中立,二先生門人也)

  扶溝地卑,歲有水旱,明道先生經畫溝洫之法以治之,未及興工而先生去官。先生曰:「以扶溝之地盡為溝洫,必數年乃成。吾為經畫十里之間,以開其端。後之人知其利,必有繼之者矣。夫為令之職,必使境內之民,凶年饑歲免於死亡,飽食逸居有禮義之訓,然後為盡。故吾於扶溝,興設學校,聚邑人子弟教之,亦幾成而廢。夫百里之施至狹也,而道之興廢係焉。是數事者,皆未及成,豈不有命與?然知而不為,而責命之興廢,則非矣。此吾所以不敢不盡心也。」

  ──右一事見《庭聞稿錄》(楊公之子迥所記)

  朱公掞來見明道於汝,歸謂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遊、楊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

  伊川先生在經筵,每進講,必博引廣喻以曉悟人主。講退,範堯夫曰:「先生怎生記得許多?」先生曰:「隻為不記,故有許多。若還記,卻無許多也。」

  明道先生謂謝子雖少魯,直是誠篤理會事,有不透,其顙有泚,其憤悱如此。

  ──右三事見《侯子雅言》(侯仲良字師聖,二先生之內弟)

  和靖嚐以《易傳序》請問曰:「『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莫太泄露天機否?」伊川曰:「如此分明說破,猶自人不解悟(祁寬錄雲:伊川曰:「汝看得如此甚善。」呂堅中錄雲:伊川曰:「亦不得已言之耳)。」

  和靖嚐請曰:「某今日解得心廣體胖之義。」伊川正色曰:「如何?」和靖曰:「莫隻是樂否?」伊川曰:「樂亦沒處著。」和靖偶學虞書。伊川曰:「賢那得許多工夫?」

  思叔詬詈仆夫,伊川曰:「何不動心忍性?」思叔慚謝。

  暇日靜坐,和靖、孟敦夫(名厚,潁川人)、張思叔侍。伊川指麵前水盆語曰:「清靜中一物不可著,才著物便搖動。」

  一日置酒,伊川曰:「飲酒不妨,但不可過。惟酒無量,不及亂。聖人豈有作亂者事,但恐亂其氣血致疾,或語言錯顛,容貌傾側,皆亂也。」

  伊川歸自涪州,氣貌容色髭發皆勝平昔。門人問何以得此?先生曰:「學之力也。大凡學者,學處患難貧賤,若富貴榮達,即不須學也。」

  鮑若雨、劉安世、劉安節數人自太學謁告來洛,見伊川,問:「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堯、舜之道,何故止於孝弟?」伊川曰:「曾見尹焞否?」曰:「未也。」請往問之。諸公遂來見和靖,以此為問。和靖曰:「堯、舜之道,止於孝弟。孝弟非堯、舜不能盡。自冬溫夏清,昏定晨省,以至聽於無聲,視於無形,又如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彰矣,直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非堯、舜大聖人,不能盡此。」複以此語白伊川,伊川曰:「極是。縱使某說,亦不過此。」

  ──右八事《涪陵記善錄》(馮忠恕所記尹公語。尹名焞,字彥明,伊川先生門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