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朱熹 > 二程外書 | 上页 下页
卷十一 時氏本拾遺(1)


  或問:「老子言『天地不仁,聖人不仁』,如何?」曰:「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也。謂『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非也。聖人豈有不仁,所患者不仁也。天地何意於仁。鼓舞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聖人則仁,此其為能弘道也。」

  或問:「《記》曰:《康誥》曰:『若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先生曰:「今母保養赤子,其始何嚐學來?當保養之時,自然中所欲。若推此心保民,設不中其所欲,亦不遠。因說昔楊軾為宣州簽判,一日差王某為杖直。當日晚,有同姓名者來陳狀,乞分產。軾疑其杖直,便決替了。赤子不能言,尚能中其欲。民能言,卻不知其情。大抵隻是少察。」

  學者今日無可添,唯有可減,減盡便無事。《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命當作怠,字之誤也。

  窮理,盡性,至命,一事也。才窮理便盡性,盡性便至命。因指柱曰:「此木可以為柱,理也;其曲直者,性也;其所以曲直者,命也。理,性,命,一而已。」

  或問忠恕之別。曰:「猶形影也,無忠則不能為恕矣。」尹子曰:「伊川先生嚐言,《中庸》乃孔門傳授心法。」

  郭忠孝議《易傳序》曰:「《易》即道也,又何從道?」或以問伊川,伊川曰:「人隨時變易為何?為從道也。」

  範文甫問四象,子曰:「左右前後。」楊中立問四象,子言四方。

  雋不疑說《春秋》則非,處事應機則不異於古人。董仲舒論事先引《春秋》,論事則是,引《春秋》則非。王道與儒道同,皆通貫天地,學純則純王純儒也。

  或問劉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曰:「然則宜如何?」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疏遠小臣,一旦欲以新間舊,難矣。」

  或問:「貞觀之治,不幾三代之盛乎?」曰:「《關雎》、《麟趾》之意安在?」德至於無我者,雖善言美行,無非所過之化也。教人者,養其善心而惡自消;治民者,導之敬讓而爭自息。

  天地之化,一息不留,疑其速也,然寒暑之變甚漸。

  世之人務窮天地萬物之理,不知反之一身,五髒六腑毛發筋骨之所存,鮮或知之。善學者,取諸身而已。自一身以觀天地。

  李樸(字先之)請教。先生曰:「當養浩然之氣。」又問。曰:「觀張子厚所作《西銘》,能養浩然之氣者也。」子謂尹焞魯,張繹俊。俊,恐他日過之;魯者終有守也。

  尹子、張子見。先生曰:「二子於某言如何?」尹子對曰:「聞先生之言,言下領意,焞不如繹。能終守先生之學,繹亦不如焞。」先生欣然曰:「各中其病。」

  王信伯問學於伊川曰:「願聞一言。」先生曰:「勿信吾言,但信取理。」

  先生過成都,坐於所館之堂讀《易》。有造桶者前視之,指《未濟》卦問。先生曰:「何也?」曰:「三陽皆失位。」先生異之,問其姓與居,則失之矣。《易傳》曰:「聞之成都隱者(《酉室所聞》雲:田夫釋耒者,誤)。」

  朝廷議授遊定夫以正言,蘇右丞沮止,毀及伊川。宰相蘇子容曰:「公未可如此。頌觀過其門者無不肅也。」

  朱公掞以諫官召過洛,見伊川,顯道在坐,公掞不語。伊川指顯道謂之曰:「此人為切問近思之學。」

  張思叔請問,其論或太高。伊川不答,良久曰:「累高必自下。」尹子問範淳夫之為人,子曰:「其人如玉。」

  有死而複蘇者,故禮三日而斂。然趙簡子七日猶蘇,雖蛆食其舌鼻猶不害。唯伏地甚者,遂致並腹腫背冷。故未三日而斂,皆有殺之之理。知德斯知言,故言使不動。孟子知武王,故不信漂杵之說。

  學者要先會疑。

  邵堯夫詩曰:「梧桐月向懷中照,楊柳風來麵上吹。」明道曰:「真風流人豪。」伊川曰:「邵堯夫在急流中,被渠安然取十年快樂。」

  石曼卿詩雲:「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明道曰:「此語形容得浩然之氣(《龜山語錄》:潘幹之雲:「張師雍曾問伊川雲:『昔明道嚐與學者論浩然之氣,因舉古詩雲雲如何?』伊川沈吟,看師雍曰:『好。』」)。」

  或問:「孝,天之經,何也?」曰:「本乎天者親上,輕清者是也。本乎地者親下,重濁者是也。天地之常,莫不反本。人之孝,亦反本之謂也。」

  《元經》,天子之史也,書帝正月,非也。

  章氏之子與明道之子,王氏婿也。明道子死,章納其婦。先生曰:「豈有生為親友,死娶其婦者?」他日,王氏來饋送,一皆謝遣。章來欲見其子,先生曰:「母子無絕道,然君乃其父之罪人也。」

  範堯夫經筵坐睡。先生語人曰:「堯夫胸中無事如此。」有朝士入朝,倒執手板。先生曰:「此人胸中不是無事。」

  陳經正問曰:「據貴一所見,盈天地間皆我之性,更不複知我身之為我。」伊川笑曰:「他人食飽,公無餒乎?」

  不能克己,則為楊氏為我;不能複禮,則為墨氏兼愛。故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此之謂也。或問涵養。曰:「若造得到,更說甚涵養。」

  《易·無妄》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動以天理故也。其大略如此,又須研究之,則自有得處。

  三代忠質文,其因時之尚然也。夏近古,人多忠誠,故為忠。忠弊,故救之以質;質弊,故救之以文,非道有弊也。後世不守,故浸而成弊,雖不可以一二事觀之,大概可知。如堯、舜、禹之相繼,其文章氣象亦自小異也。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輕以疾。

  立宗必有奪宗法,如卑幼為大臣。以今之法,自合立廟,不可使從宗子以祭。

  楊子曰:「觀乎天地,則見聖人。」伊川曰:「不然。觀乎聖人,則見天地。」

  朱公掞為禦史,端笏正立,嚴毅不可犯,班列肅然。蘇子瞻語人曰:「何時打破這敬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