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朱熹 > 二程外书 | 上页 下页
卷十二 传闻杂记(3)


  明道云:“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行周公法度。”

  先生曰:“明道尝言:学者不可以不看《诗》,看《诗》便使人长一格价。”

  明道在颖昌,先生寻医,调官京师,因往颖昌从学。明道甚喜,每言曰:“杨君最会得容易。”及归,送之出门,谓坐客曰:“吾道南矣。”先是,建安林志宁,出入潞公门下求教。潞公云:“某此中无相益。有二程先生者,可往从之。”因使人送明道处。志宁乃语定夫及先生,先生谓不可不一见也,于是同行。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杨君聪明,谢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尝不称其善。伊川自涪归,见学者雕落,多从佛学,独先生与谢丈不变,因叹曰:“学者皆流于夷狄矣,唯有杨、谢二君长进。”

  明道先生作县,凡坐处皆书“视民如伤”四字。常曰:“颢常愧此四字。”伊川二十四五时,吕原明首师事之。

  ──右四条见《龟山语录》(杨时字中立,二先生门人也)

  扶沟地卑,岁有水旱,明道先生经画沟洫之法以治之,未及兴工而先生去官。先生曰:“以扶沟之地尽为沟洫,必数年乃成。吾为经画十里之间,以开其端。后之人知其利,必有继之者矣。夫为令之职,必使境内之民,凶年饥岁免于死亡,饱食逸居有礼义之训,然后为尽。故吾于扶沟,兴设学校,聚邑人子弟教之,亦几成而废。夫百里之施至狭也,而道之兴废系焉。是数事者,皆未及成,岂不有命与?然知而不为,而责命之兴废,则非矣。此吾所以不敢不尽心也。”

  ──右一事见《庭闻稿录》(杨公之子迥所记)

  朱公掞来见明道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伊川先生在经筵,每进讲,必博引广喻以晓悟人主。讲退,范尧夫曰:“先生怎生记得许多?”先生曰:“只为不记,故有许多。若还记,却无许多也。”

  明道先生谓谢子虽少鲁,直是诚笃理会事,有不透,其颡有泚,其愤悱如此。

  ──右三事见《侯子雅言》(侯仲良字师圣,二先生之内弟)

  和靖尝以《易传序》请问曰:“‘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莫太泄露天机否?”伊川曰:“如此分明说破,犹自人不解悟(祁宽录云:伊川曰:“汝看得如此甚善。”吕坚中录云:伊川曰:“亦不得已言之耳)。”

  和靖尝请曰:“某今日解得心广体胖之义。”伊川正色曰:“如何?”和靖曰:“莫只是乐否?”伊川曰:“乐亦没处着。”和靖偶学虞书。伊川曰:“贤那得许多工夫?”

  思叔诟詈仆夫,伊川曰:“何不动心忍性?”思叔惭谢。

  暇日静坐,和靖、孟敦夫(名厚,颍川人)、张思叔侍。伊川指面前水盆语曰:“清静中一物不可着,才着物便摇动。”

  一日置酒,伊川曰:“饮酒不妨,但不可过。惟酒无量,不及乱。圣人岂有作乱者事,但恐乱其气血致疾,或语言错颠,容貌倾侧,皆乱也。”

  伊川归自涪州,气貌容色髭发皆胜平昔。门人问何以得此?先生曰:“学之力也。大凡学者,学处患难贫贱,若富贵荣达,即不须学也。”

  鲍若雨、刘安世、刘安节数人自太学谒告来洛,见伊川,问:“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尧、舜之道,何故止于孝弟?”伊川曰:“曾见尹焞否?”曰:“未也。”请往问之。诸公遂来见和靖,以此为问。和靖曰:“尧、舜之道,止于孝弟。孝弟非尧、舜不能尽。自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以至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又如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彰矣,直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非尧、舜大圣人,不能尽此。”复以此语白伊川,伊川曰:“极是。纵使某说,亦不过此。”

  ──右八事《涪陵记善录》(冯忠恕所记尹公语。尹名焞,字彦明,伊川先生门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