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王国维 > 王国维文存 | 上页 下页 |
宋代金石学 |
|
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亦最著。其在哲学,始则有刘敞、欧阳修等,脱汉唐旧注之桎梏,以新意说经;后乃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诸大家,蔚为有宋一代之哲学。其在科学,则有沈括、李诫等,于历数、物理、工艺,均有发明。在史学,则有司马光、洪迈、袁枢等,各有庞大之著述。绘画,则董源以降,始变唐人画工之画,而为士大夫之画。在诗歌,则兼尚技术之美,与唐人尚自然之美者,蹊径迥殊。考证之学,亦至宋而大盛。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如金石学,亦宋人所创学术之一。宋人治此学,其于搜集、著录、考订、应用各面,无不用力。不百年间,遂成一种之学问。今当就宋人对此学之功绩一一述之。 (一)搜集 宋初内府本有藏器。仁宗皇祐三年,诏以祕阁及太常所藏三代钟鼎器,付太乐所参校剂量,凡十又一器。至徽宗即位,始大事搜集。《铁围山丛谈》四云:“太上皇帝即位,宪章古始。及大观初,乃傚李公麟之《考古图》,作《宣和殿博古图》。凡所藏者,为大小礼器,则已五百有几。独政和间为最盛,尚方所贮至六千余数百器。时所重者,三代之器而已。若秦汉间,非殊特,盖亦不收。及宣和后,则咸蒙贮录,且累数至万余。若岐阳宣王之石鼓,西蜀文翁礼殿之绘象,凡所知名,罔间巨细远近,悉索入九禁。而宣和殿后,又创立保和殿者,左右有稽古、博古、尚古等阁,咸以古玉玺印、诸鼎彝、法书图画咸在。”此说徽宗一朝搜集古器事最为详尽。然亦有夸诞失实处,如谓《宣和博古图》之名取诸宣和殿,又谓其成书在大观之初而不在宣和之末,其实不然。《籀史》谓“政和癸巳秋,获兕敦于长安”,而《博古图》中已著录此敦。《金石录》谓“重和戊戌,安州孝感县民耕地得方鼎三,圆鼎二,甗一”,谓之“安州六器”,而《博古图》已著录其五。又谓,宣和五年,青州临淄县民于齐故城耕地得古器物数十种,其间钟十枚尤奇”,而《博古图》已著录其五。然则此书之成,自在宣和五年之后;而图中所载古器仅五百余。则政和六千余器、宣和万余器之说,殆不足信,或蔡氏并古玉印玺石刻计之。然第如《博古图》之所录,已为古今大观矣。其尤奇者,南渡以后,宣和殿器并为金人辇之而北,而绍兴内府藏器亦未尝不富,《博古图》著录之器见于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者,尚得十之一二。盖金人不重视此种物,而宋之君臣方以重值悬购古器,故北宋内府及故家遗物往往萃于榷场。如刘敞旧藏张仲簋,刘炎于榷场得之;毕良史亦得古器十五种于盱眙榷场,其中八种皆宣和殿旧物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云:“绍兴十五年,以毕良史知盱眙军。”而《三朝北盟会编》谓“良史以买卖书画古器得幸于思陵。”良史之知盱眙,当由高宗使之访求榷场古器耳。当南渡之初,国势未定,而高宗孜孜搜集古器如此,则宣和藏器之富,固自不足怪也。 然宋人搜集古器之风,实自私家开之。刘敞知永兴军,得先秦古器十有一物。李公麟博物精鑒,闻一器捐千金不少靳。而《考古图》,无名氏《续考古图》,王複斋《钟鼎款识》以及《集古》、《金石》二录跋尾,往往于各器之下,注明藏器之家,其人不下数十。虽诸家所藏,不及今日私家之富,然家数之多,则反过之。观于周密《云烟过眼录》所记南方诸家藏器,知此风至宋末犹存矣。又观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图》,实用刘敞《先秦古器图》、李公辚《考古图》体例,则徽宗之大搜古器,受私家藏器之影响。实不少也。 宋人搜集古器,于铜器外,兼收石刻,如岐阳石鼓文,及秦告巫咸文,徽宗并致之宣和殿;又秦告大沈久湫文,在南京蔡挺家;告亚施文,在洛阳刘忱家;齐谢跳海陵王墓誌,在沈括家。至石刻之贵重者。虽残石亦收之,如汉石经残石,黄伯思谓张焘龙图家有十版,张氏婿家有五六版,王晋玉家有小块。其余碑碣,则收藏者尚少。而搜集拓本之风,则自欧阳修后,若曾巩,若赵明诚,若洪适,若王厚之,成为一代风气。而金石之外,若瓦当。若木简,无不在当时好古家网罗之内。此宋人搜集之大功也。 (二)传拓及著录 宋人于金石学,不徒以搜集为能事,其最有功于此学者,则流通是也。流通之法,分为传拓与著录二种。拓墨之法,始于六朝。始用之以拓汉魏石经,继以拓秦刻石。至于唐代,此法大行。宋初遂用之以拓古器文字。皇祐三年,诏以祕阁及太常所藏三代录鼎付太乐所参校剂量;又诏墨器家以赐宰执。此为传拓古器之始。刘敞在长安所得古器,悉以墨本遗欧阳修。甚至上进之器,如政和三年武昌太平湖所进古钟,及安州所进六器,皆有墨本传世,则当时传拓之盛可知。然拓本流传自不能广。于是有刊木刊石之法。有仅摹其文字者,如王俅《啸堂集古录》,薛尚功《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是;有并图其形制者,自《皇祐三馆古器图》,刘敞《先秦古器图》以下,不下十余种,今惟吕大临《考古图》,《宣和博古图》及无名氏《续考古图》尚存。诸书体例,于形制文字外,兼著其尺寸。权其轻重,乃至出土之地,藏器之家,亦複纪载,著录之法,盖已大备。至石刻一项,则欧、赵二家始作所藏石拓目录;此外有为一地方作目录者,例如田槩《京兆金石录》;有通海内作目录者,例如陈思《宝刻丛编》。而洪适作《隶释》,则并录其文字,图其形制,又于目录之外,别为一体例。而古玉、古钱、古印,又各有专书。今宋代藏器,已百不存一,石刻亦仅存十分之一,而宋人图谱目录尚多无恙,此其流传之功千载不可没者也。 (三)考订及应用 刘敞序其所撰《先秦古器图》,言攻究古器之法曰:“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乃为能尽之。”故宋考订古器物之外,可分为文字、形制、事实三项论之。 宋时首释古器文字者,为杨南仲。既释皇祐三馆古器,又尽释刘敞所藏器,其说散见于欧阳氏《集古录》及吕氏《考古图》者,颇为精审。而吕大临、黄伯思、王俅、薛尚功诸家继之,虽差谬间出,然近世阮元、吴荣光诸家,未有以远过之也。至形制之学,实为宋人所擅场,凡传世古礼器之名,皆宋人之所定也。曰钟、曰鼎、曰鬲、曰献、曰敦、曰、曰簋、曰壶、曰尊、曰蚕、曰盒、曰盘、曰匝,皆古器自载其名,而宋人因以名之者也;日卣、日叠、曰爵、曰觚、曰觯、曰角、曰学,于古器铭词中均无明文,宋人但以大小之差定之,然在今日,仍无以易其说。近世江西出徐器三,其形皆宋人所谓解也。其一铭曰:“郐王义楚幂(即择字)其吉金自作祭铺。”其一日:“义楚作祭耑。”案“端”、“耑”即《说文》“踹”、“膊’字,亦即“觯”字之异文。则宋人名圆酒器为解,于此得其证矣。又今估人所谓“虎头彝”者,古今著录家并谓之“匝”,而宋无名氏《续考古图》则谓之“兕觥”。案此器极大,而盖作牛首形。又铭辞多云:作某某宝尊彝。其为孝享之器,而非沃盥之器。甚为明白。 自以宋无名氏所名为是。又古戈戟之援皆横刃,非直刃。近世程氏瑶田始于《通茹录》中详论之。然宋黄伯思作“铜戈辨”已为此说,则宋人于古器物形制之学实远胜于近世,亦如其图谱之学,为近世所不及也。至宋人说古器铭中所见姓名、事实,则颇多穿凿可笑。如见甲字,而即以为孔甲;见丁字,而即以为祖丁。其说极支离难信。然宋人亦自知之,赵氏《金石录》跋“中姑匝”云:“右《中姑匝铭》,与后两器皆藏李公麟家。初伯时得古方鼎,遂以为晋侯赐子产器;后得此汇,又以为晋襄公母倡姑器,殊可笑。凡三代以前诸器物,出于今者皆可宝,何必区区附托书传所载姓名,然后为奇乎!此好古之蔽也。”后洪迈评《博古图》,陈振孙评刘原父、吕大临、黄伯思等,议论略同。可知宋人未尝不知其误,亦不必尽蹈其失。至于考订石刻,则欧、赵、黄、洪诸家,多翔实审慎,绝无此蔽。既据史传以考遗刻,複以遗刻还正史传,其成绩实不容蔑视也。 更就应用一方面言之,则宋初郊庙礼器,皆用聂崇义《三礼图》之说。聂图虽本汉人旧图,然三代礼器自汉已失其制。及宋时古器大出,于是陆农师(佃)作《礼象》十五卷,以改旧图之失。其尊爵彝舟皆取公卿家及秘府所藏古彝器,与聂图大异。逮徽宗政和中,圜丘、方泽、太庙、明堂,皆别铸新器,一以古礼器为式。后或铸以赐大臣,讫于近世犹有存者。元明以后,各省文庙礼器皆承用之,然其改革实自宋人始。又仁宗景祐间,李照修雅乐,所铸钟皆圆,与古制颇异。会官帑中获宝稣钟,其形如铃而不圆,于是仿之作新钟,一县十六枚。而高若讷奉诏详定新乐。亦据汉钱尺寸,造《隋书·律历志》所载十五种尺上之,可见宋人金石之学并运用于实际,非徒空言考订而已。 (四)后论 由是观之,金石之学,创自宋代,不及百年,已达完成之域。原其进步所以如是速者,缘宋自仁宗以后,海内无事,士大夫政事之暇,得以肆力学问。其时哲学、科学、史学、美术,各有相当之进步,士大夫亦各有相当之素养。赏鑒之趣味与研究之趣味,思古之情与求新之念,互相错综。此种精神于当时之代表人物苏轼、沈括、黄庭坚、黄伯思诸人著述中,在在可以遇之。其对古金石之兴味,亦如其对书画之兴味,一面赏鑒的,一面研究的也。汉、唐、元、明时人之于古器物,绝不能有宋人之兴味,故宋人于金石书画之学,乃陵跨百代。近世金石之学复兴,然于著录考订皆本宋人成法,而于宋人多方面之兴味,反有所不逮,故虽谓金石学为有宋一代之学无不可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