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王夫之 > 相宗络索 | 上页 下页
十地


  自地前至初地为见道位,二地至七地为修道位。六识七识转尽。七识初地转起,与八识前五佛果位方转尽。

  一“欢喜地”

  从地前一资粮位如法修习,亲历亲证,忽尔得广大心,灼知分别二执之我见法见,皆与自性了不相关,顿然舍尽。见道位中功已圆满,识得大自在,生大欢喜,于双空观中,意识发现无漏智观,乃六识转成妙观察识之始也。七识因六识后念增长二执者,亦因六识妙观之力,现行不起,不复增长昏迷,得现行平等。唯除自类末那种子未净,故此地于八识全不相应,前五亦不受转。

  二“离垢地”

  初地于见道位中功已圆满,而俱生二障伏八识种子中,成七识现行,非见所能摧伏;以见从六识观起,仍用八识流注见分,不与八识相应故。菩萨进此地时,行起解灭,入修道位,勤修戒定慧三品。虽此三品,二乘于根门亦尝修习,而此地分别执灭,则原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此地以纯净心具足菩萨圆满妙戒,远离尘垢,无不严净。

  三“发光地”

  此地以纯净心入最胜定,总持大法一切清净妙湛之理,定中显现。

  四“焰慧地”

  此地以纯净心证菩提法,智火焰生,烧尽烦恼,烛破无明,永离暗蔽。此三地戒定慧一时同证,而由戒得定,由定得慧,有升进机。

  五“难胜地”

  此后三地,乃前三地戒定慧增长圆满所登。难胜者,净戒圆满,无所拣择,于真俗二谛,行相相违,皆悉融通,人缠不怖:一切世出世间无能胜者。

  六“现前地”

  印合无为真如。无境不定,随所安住,菩提妙法无不现前,无入定、住定、出定差别相。此诸位中增一分进修,则灭一分习气,所谓“六七俱生地地除”也。

  七“远行地”

  充满慧体,尽法界际皆其智量所摄,双空常在,不立入观出观有间断法。修道位中功已圆满,至此舍分别意识而行别路,脱尽情想,全不依根发识,生有漏心。此妙观察智之极境,六识转智之胜果尽于此矣。此上第六识智双遣,专于意不起遍行处净七八二识。

  八“不动地”

  见修二位功俱圆满,至此无见无修,于不作意中妙凝智体,不口余有俱生我执,得相恼乱。七识已净,八识口有我爱执之为藏者,遂舍藏名。盖初地以六识净七识故,但伏现行,不伏种子。八地不假六识观门,直从七识净其根本,乃与俱生二惑相应对治,除一分七识。即净一分八识,乃七识因穷八识果净之始也。

  九“善慧地”

  藏识既舍,廓然无我,得大神力,转诸根身器界,皆成般若智体,净诸生法执中一分粗障。永除带质境惑。

  十“法云地”

  大智充满,如云集空,一切诸法悉受总持,无有一法而不在其智中者,将降法雨,加被法界。若大用流行,则俱生二执俱舍。但在静函妙法之际,法见独存,亦是无始以来熏成种子所持,如镫外远影,不即不离,则是俱生一分微细对影之障,未能消陨。以故前五胜果未得分身无漏,息法界苦轮,法犹在自而不在他也。从此以上,法云久满,灵雨忽飞,至等觉位,一刹那顷脱尽无始以来异熟种果中一分法相,相分融化,见分自无,自证分无可证,乃得还其真如本体,成白净识。前五分日(“分日”二字义未详,或是“见分”二字。)无量,所作所口皆证妙果,在识名为白净,尽脱七六前五口名,在智名为圆镜,亦无观察平等之异。前七丝毫不存,第八自然还元,前五自然圆通,等觉道成,佛果即得矣。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