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王夫之 > 礼记章句 | 上页 下页
卷八 文王世子(2)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礼乐之教,前章备矣。前章但详周之教法,而此通言三代之道同也。教亦多术,而先王之所尚者惟礼乐,其以正情而饰性者密矣。不此之务,将有如秦之师吏,汉之杂用黄、老、申、韩,以及六代之竞巧于诗赋,导之于淫辞而长乱源者,况于托诸宦官宫妾之手,而仅以讲读为文具者乎。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乐以调性情之戾而移之,礼以正威仪之失而闲之,内外交相养也。

  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

  礼以修外,而威仪既饬,则入而感其庄敬之心,以安于节而志意欣畅,斯敬和一矣。乐以修内,而性情既顺,则出而形诸气体之间,无所强而从容中度,斯威仪定矣。内外交养,而肌肤筋骸与神明志气浑然一善,无有间也。

  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成”者,涵泳于教而德器成也。“怿”,和也。“恭敬”,礼之验;“温文”,乐之验。礼中乐和,各有其征,而和怿一也。故周子曰:“中也者,和也。”以此为教而至于成德,则端庄恺易,沦浃充满,气质化而加于物者,自无不顺人情以达天理。元后之为民父母者,此也。

  ▲右第五章。

  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大,他盖反。少,诗诏反。)行,下孟反。

  “大傅、少傅”,皆教世子之官也。上二章言世子入大学之事。此章所言师、保、傅之教,则自未入学之先,通乎学成之后与自学归沐之时,恒有教导之官以养其德。“养”者,从容涵育之谓。父子君臣之道,非犹夫大学之教可程功计效而责其成,惟日与居游,躬行倡导,察微知著,先事而旁喻之,使自得也。“审”者,慎于微而使验于心也。“观”,察也。大傅在世子之侧,无事亲之事,但其躬行敦厚,动必以礼,与忠孝之理同原一致,察其所以用心而道不远矣。“前”,谓倡率之。“后”,谓劝进之也。

  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师”“保”不别言大、少者。天子有三公三孤,世子不得齐于君,傅则二,而师、保各一也。“入”,退居燕寝。“出”,在外寝也。“教喻”,谓素知其理,则以入学而承司成之教,类通而易晓也。“事”,古事可为训戒也,察于善恶得失之微,则心能得其理矣。“慎其身”,谓节其嗜欲,谨其居处也。动无非礼,则皆合于当然之则矣。三公之序,首师、次保、次傅,而此以傅加于师保之上,大、少独备官者,以傅司君臣父子之教,而世子之德莫尚于孝,故尤重焉。率中材之资,皆可以为文王,惟此焉尔矣。

  《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语使能也。”

  “疑丞”之义未详。朱子曰:“疑者,有疑即问之意。丞,贰也。”大傅示以道,盖即“疑”;少傅贰于大傅,盖即“丞”也。师、保、疑、丞为“四辅”,世子之官;大师、大保、大傅为“三公”,天子之官也。二者皆惟德能任之者使为之,无其人则姑阙而摄之,引古《记》以明天子慎选官僚,均于三公之重也。

  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曰德”之“德”,衍文。治,直吏反。)

  君德成于预教之日,则及其嗣居大位,知德之为贵而尊尚教理,以覃敷于下,造就贤材,斯官莫不正而国以治也。“君”,盖“此”字之误。

  ▲右第六章。此章言教世子之道以父子君臣为立教之本,与第一章之义相为贯通,四辅养之以素,而文王无不可师矣。

  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

  夫子之言止此,记者引之以证第三章之所言,且以更端起下意也。“摄政”,谓三年总己以听时。

  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之。”(于,缊俱反。)

  “于”,与“迂”同;委曲而远于事情也。文、武之事亲,非王季、文王抗法而督责之。君子不教子,而事亲之礼尤非为人父者之所教责,周公抗法于伯禽,有不逮则挞之,是远于父子之常道而委曲为之也。优,无所勉强也。

  是故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仁敬孝慈,其根于恻怛忠恕之心则一也。此明世子事亲之道为君德之本,而不可不学之意。

  成王幼不能莅阼,以为世子则无为也。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也。(“无为”之“为”,于伪反。令,力呈反。长,丁丈反。)

  重言“成王幼不能践阼”者,以见正在须教之时也。“无为”,言无可效其孝养。兼言“长幼”者,谓弟子幼少所宜修之职也。

  君子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子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

  “有”者,存而不忘之谓。至性之爱敬恒存于中,无所放逸,乃以怀万邦黎民,而迩不泄,远不忘,一以贯之矣。《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此之谓与!

  是故养世子不可不慎也。

  周公迂其身且惟恐成王之失养,况于为之君父者乎!

  ▲右第七章。此章申明第三章之意,以明孝为立教之本,而养世子者必以此为重也。其言“养”者,即上章师保疑丞之所审喻而辅翼之谓。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惟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

  “物”,事也。“齿于学”,谓入大学习干羽弦诵书礼之事,行立进退,与学士以齿序于先生之前。

  故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君在则礼然,然而众著于君臣之义也。”其三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谓之臣,居子与臣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长,丁丈反。治,直吏反。)

  臣言“谓之”者,世子无臣道,惟对君则“谓之臣”尔。“业”,羽龠弦诵之务。“成”,德之成也;谓乐正所司教者业耳。而尊师尚齿,成三善之德,则天子命之而师传喻之也。一有之“有”,当作“人”。“元”,大也。“良”,善也。行一事而三善备,其善大矣。“贞”,正也。父子君臣之伦正,而莫不正也。

  周公践阼。

  亦篇策之题辞。

  ▲右第八章。此章申言第四章入学之事。而第四章所记乃受业之方,此章则专就请齿让而明尊亲之义。盖此篇之旨,以孝悌为本,以礼乐为用。修之门内,诏之师傅者,孝悌之实;习之学宫者,礼乐之务。而此章则于学宫而见孝悌之理,盖孟子所谓“孝悌为礼乐之实”,无所往而不以此为亟也。孝悌者,生于人之心而不可以言喻者也。请求其理则迂阔而辞不能达,科以为教则饰行而非其自得,故先王所以化成天下者,惟躬行而使人之自生其心,则不待言孝言悌而已众著之矣。古人诱掖扶进之大用,洵非后世之所能与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