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黄宗羲 > 明儒学案 | 上页 下页
刘宗周《圣学吃紧三关》


  学莫先于问途,则人己辨焉,此处不差,后来方有进步可观。不然,只是终身扰扰而已。

  为己为人,只闻达之辨,说得大概已尽。后儒又就闻中指出许多病痛,往往不离功名富贵四字,而蔽之以义利两言。除却利便是义,除却功名富贵便是道,此中是一是二,辨之最微。学者合下未开眼孔,只为己不足,故求助于人,岂知愈求助于人,愈不足于己乎?(以上《人己关》)

  学以为己,己以内又有己焉。只此方寸之中,作得主者,是此所谓真己也。敬乎?(《敬肆关》)

  由主敬而入,方能觌体承当,其要归于觉地,故终言迷悟。

  工夫却从存养中来,非悬空揣控,索之象罔者也。故宋儒往往不喜顿悟之说。或曰:“格物致知,《大学》之始事,今以悟为终事,何也!”曰:“格致工夫,自判断人己一关时,已用得着矣。然必知止知至以后,体之当身,一一无碍,方谓之了悟。悟岂易言乎?若仅取当下一点灵明,瞥然有见时,便谓之悟,恐少间已不可复恃。”(以上《迷悟关》)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