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史籍 > 隋书 | 上页 下页 |
经籍志(9) |
|
《论语》十卷郑玄注。梁有《古文论语》十卷,郑玄注;又王肃、虞翻、谯周等注《论语》各十卷。亡。 《论语》九卷郑玄注,晋散骑常侍虞喜赞。 《集解论语》十卷何晏集。 《集注论语》六卷晋八卷,晋太保卫瓘注。梁有《论语补阙》二卷,宋明帝补卫瓘阙,亡。 《论语集义》八卷晋尚书左中兵郎崔豹集。梁十卷。 《论语》十卷晋著作郎李充注。 《集解论语》十卷晋廷尉孙绰解。梁有盈氏及孟整注《论语》各十卷,亡。 《集解论语》十卷晋兗州别驾江熙解。 《论语》七卷卢氏注。梁有晋国子博士梁觊、益州刺史袁乔、尹毅、司徒左长史张凭及阳惠明、宋新安太守孔澄之、齐员外郎虞遐及许容、曹思文注,释僧智略解,梁太史叔明集解,陶弘景集注《论语》各十卷;又《论语音》二卷,徐邈等撰。亡。 《论语难郑》一卷梁有《古论语义注谱》一卷,徐氏撰;《论语隐义注》三卷,《论语义注》三卷。亡。 《论语难郑》一卷 《论语标指》一卷司马氏撰。 《论语杂问》一卷 《论语孔子弟子目录》一卷郑玄撰。 《论语体略》二卷晋太傅主簿郭象撰。 《论语旨序》三卷晋卫尉缪播撰。 《论语释疑》三卷王弼撰。 《论语释》一卷张凭撰。 《论语释疑》十卷晋尚书郎栾肇撰。梁有《论语释驳》三卷,王肃撰;《论语驳序》二卷,栾肇撰;《论语隐》一卷,郭象撰;《论语藏集解》一卷,应琛撰;《论语释》一卷,曹毗撰;《论语君子无所争》一卷,庾亮撰;《论语释》一卷,李充撰;《论语释》一卷,庾翼撰;《论语义》一卷,王濛撰;又蔡系《论语释》一卷,张隐《论语释》一卷,郄原《通郑》一卷,王氏《修郑错》一卷,姜处道《论释》一卷。亡。 《论语别义》十卷范暠撰。梁有《论语疏》八卷,宋司空法曹张略等撰;《新书对张论》十卷,虞喜撰。 《论语义疏》十卷褚仲都撰。 《论语义疏》十卷皇侃撰。 《论语述义》十卷刘炫撰。 《论语义疏》八卷 《论语讲疏文句义》五卷徐孝克撰,残缺。 《论语义疏》二卷张冲撰。梁有《论语义注图》十二卷,亡。 《孔丛》七卷陈胜博士孔鲋撰。梁有《孔志》十卷,梁太尉参军刘被撰,亡。 《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解。梁有《当家语》二卷,魏博士张融撰,亡。 《孔子正言》二十卷梁武帝撰。 《尔雅》三卷汉中散大夫樊光注。梁有汉刘歆,犍为文学、中黄门李巡《尔雅》各三卷,亡。 《尔雅》七卷孙炎注。 《尔雅》五卷郭璞注。 《集注尔雅》十卷梁黄门郎沈琁注。 《尔雅音》八卷秘书学士江漼撰。梁有《尔雅音》二卷,孙炎、郭璞撰。 《尔雅图》十卷郭璞撰。梁有《尔雅图赞》二卷,郭璞撰,亡。 《广雅》三卷魏博士张揖撰。梁有四卷。 《广雅音》四卷秘书学士曹宪撰。 《小尔雅》一卷李轨略解。 《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郭璞注。 《释名》八卷刘熙撰。 《辩释名》一卷韦昭撰。 《五经音》十卷徐邈撰。 《五经正名》十二卷刘炫撰。 《白虎通》六卷 《五经异义》十卷后汉太尉祭酒许慎撰。 《五经然否论》五卷晋散骑常侍谯周撰。 《五经拘沈》十卷晋高凉太守杨方撰。 《五经大义》三卷戴逵撰。梁有《通五经》五卷,王氏撰;《五经咨疑》八卷,周杨撰;《五经异同评》一卷,贺緌撰;《五经秘表要》三卷。亡。 《五经大义》十卷后周县伯中大夫樊文深撰。 《经典大义》十二卷沈文阿撰。 《五经大义》五卷何妥撰。 《五经通义》八卷梁九卷。 《五经义》六卷梁七卷。梁又有《五经义略》一卷,亡。 《五经要义》五卷梁十七卷,雷氏撰。 《五经析疑》二十八卷邯郸绰撰。 《五经宗略》二十三卷元延明撰。 《五经杂义》六卷孙暢之撰。 《长春义记》一百卷梁简文帝撰。 《大义》九卷 《游玄桂林》九卷张讥撰。 《六经通数》十卷梁舍人鲍泉撰。 《七经义纲》二十九卷樊文深撰。 《七经论》三卷樊文深撰。 《质疑》五卷樊文深撰。 《经典玄儒大义序录》二卷沈文阿撰。 《玄义问答》二卷 《六艺论》一卷郑玄撰。 《圣证论》十二卷王肃撰。 《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 《郑记》六卷郑玄弟子撰。 《谥法》三卷刘熙撰。 《谥法》十卷特进、中军将军沈约撰。 《谥法》五卷梁太府卿贺緌撰。 《江都集礼》一百二十六卷 右七十三部,七百八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一十六部,一千二十七卷。 《论语》者,孔子弟子所录。孔子既叙六经,讲于洙、泗之上,门徒三千,达者七十。其与夫子应答,及私相讲肄,言合于道,或书之于绅,或事之无厌。仲尼既没,遂缉而论之,谓之《论语》。汉初,有齐、鲁之说。其齐人传者二十二篇,鲁人传者二十篇。齐则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宗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鲁则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韦丞相节侯父子、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并名其学。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号《张侯论》,当世重之。周氏、包氏为之章句,马融又为之训。又有古《论语》,与《古文尚书》同出,章句烦省,与《鲁论》不异,唯分《子张》为二篇,故有二十一篇。孔安国为之传。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解。是后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亡。古《论》先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玄、何晏立于国学,而郑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于人间。其《孔丛》、《家语》,并孔氏所传仲尼之旨。《尔雅》诸书,解古今之意,并五经总义,附于此篇。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