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史籍 > 隋书 | 上页 下页
经籍志(2)


  《归藏》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
  《周易》二卷魏文侯师卜子夏传,残缺。梁六卷。
  《周易》十卷汉魏郡太守京房章句。
  《周易》八卷汉曲台长孟喜章句,残缺。梁十卷。又有汉单父长费直注《周易》四卷,亡。
  《周易》九卷后汉大司农郑玄注。梁又有汉南郡太守马融注《周易》一卷,亡。
  《周易》五卷汉荆州牧刘表章句。梁有汉荆州五业从事宋忠注《周易》十卷,亡。
  《周易》十一卷汉司空荀爽注。
  《周易》十卷魏卫将军王肃注。

  《周易》十卷魏尚书郎王弼注《六十四卦》六卷,韩康伯注《系辞》以下三卷,王弼又撰《易略例》一卷,梁有魏大司农卿董遇注《周易》十卷,魏散骑常侍荀煇注《周易》十卷,亡。

  《周易》十卷吴太常姚信注。
  《周易》四卷晋儒林从事黄颖注。梁有十卷,今残缺。
  《周易》九卷吴侍御史虞翻注。
  《周易》十五卷吴郁林太守陆绩注。
  《周易》十卷晋散骑常侍干宝注。
  《周易》三卷晋骠骑将军王暠注,残缺。梁有十卷。
  《周易》八卷晋著作郎张璠注,残缺。梁有十卷。
  《周易马、郑、二王四家集解》十卷
  《周易荀爽九家注》十卷
  《周易杨氏集二王注》五卷,梁有《集马、郑、二王解》十卷,亡。

  《周易》十卷蜀才注。梁有齐安参军费元珪注《周易》九卷,谢氏注《周易》八卷,尹涛注《周易》六卷,亡。
  《周易》十卷后魏司徒崔浩注。
  《周易》十卷梁处士何胤注。梁有临海令伏曼容注《周易》八卷,侍中朱异集注《周易》一百卷,又《周易集注》三十卷,亡。
  《周易》七卷姚规注。
  《周易》十三卷崔觐注。
  《周易》十三卷傅氏注。
  《周易》一帙十卷卢氏注。
  《周易系辞》二卷晋桓玄注。
  《周易系辞》二卷晋西中郎将谢万等注。
  《周易系辞》二卷晋太常韩康伯注。

  《周易系辞》二卷梁太中大夫宋褰注。又有宋东阳太守卞伯玉注《系辞》二卷,亡。
  《周易系辞》二卷荀柔之注。
  《周易集注系辞》二卷梁有宋太中大夫徐爰注《系辞》二卷,亡。
  《周易音》一卷东晋太子前率徐邈撰。
  《周易音》一卷东晋尚书郎李轨弘范撰。
  《周易音》一卷范氏撰。
  《周易并注音》七卷秘书学士陆德明撰。
  《周易尽神论》一卷魏司空钟会撰。梁有《周易无互体论》三卷,钟会撰,亡。
  《周易象论》三卷晋尚书郎栾肇撰。
  《周易卦序论》一卷晋司徒右长史杨乂撰。
  《周易统略》五卷晋少府卿邹湛撰。
  《周易论》二卷晋冯翊太守阮常撰。

  《周易论》一卷晋荆州刺史宋岱撰。梁有《拟周易说》八卷,范氏撰;《周易宗涂》四卷,干宝撰;《周易问难》二卷,王氏撰;《周易问答》一卷,扬州从事徐伯珍撰;《周易难王辅嗣义》一卷,晋扬州刺史顾夷等撰;《周易杂论》十四卷。亡。

  《周易义》一卷宋陈令范歆撰。
  《周易玄品》二卷
  《周易论》十卷齐中书郎周颙撰。梁有三十卷,亡。
  《周易论》四卷范氏撰。
  《周易统例》十卷崔觐撰。
  《周易爻义》一卷干宝撰。
  《周易乾坤义》一卷齐步兵校尉刘瓛撰。梁又有齐临沂令李玉之、梁释法通等《乾坤义》各一卷,亡。
  《周易大义》二十一卷梁武帝撰。
  《周易几义》一卷梁南平王撰。梁有《周易疑通》五卷,宋中散大夫何諲之撰;《周易四德例》一卷,刘瓛撰。亡。
  《周易大义》一卷梁有《周易错》八卷,京房撰;《周易日月变例》六卷,虞翻、陆绩撰;《周易卦象数旨》六卷,东晋乐安亭侯李颙撰;《周易爻》一卷,马揩撰。亡。
  《周易太义》二卷陆德明撰。
  《周易释序义》三卷
  《周易开题义》十卷梁蕃撰。
  《周易问》二十卷
  《周易义疏》十九卷宋明帝集群臣讲。梁又有《国子讲易》议六卷;《宋明帝集群臣讲易义疏》二十卷;《齐永明国学讲周易讲疏》二十六卷;又《周易义》三卷,沈林撰。亡。
  《周易讲疏》三十五卷梁武帝撰。
  《周易讲疏》十六卷梁五经博士褚仲都撰。
  《周易义疏》十四卷梁都官尚书萧子政撰。
  《周易系辞义疏》三卷萧子政撰。
  《周易讲疏》三十卷陈谘议参军张讥撰。
  《周易文句义》二十卷梁有《拟周易义疏》十三卷。
  《周易义疏》十六卷陈尚书左仆射周弘正撰。
  《周易私记》二十卷
  《周易讲疏》十三卷国子祭酒何妥撰。
  《周易系辞义疏》二卷刘瓛撰。
  《周易系辞义疏》一卷梁武帝撰。
  《周易系辞义疏》二卷萧子政撰。梁有《周易乾坤三象》、《周易新图》各一卷;又《周易普玄图》八卷,薛景和撰;《周易大演通统》一卷,颜氏撰。
  《周易谱》一卷。

  右六十九部,五百五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九十四部,八百二十九卷。

  昔宓羲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盖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及乎三代,实为三《易》,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文王作卦辞,谓之《周易》。周公又作《爻辞》,孔子为《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而子夏为之传。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汉初,传《易》者有田何,何授丁宽,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施仇、东海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学。又有东郡京房,自云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氏学。尝立,后罢。后汉施、孟、梁丘、京氏,凡四家并立,而传者甚众。汉初又有东莱费直传《易》,其本皆古字,号曰《古文易》。以授琅邪王璜,璜授沛人高相,相以授子康及兰陵母将永。故有费氏之学,行于人间,而未得立。后汉陈元、郑众,皆传费氏之学。马融又为其传,以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魏代王肃、王弼,并为之注。自是费氏大兴,高氏遂衰。梁丘、施氏、高氏,亡于西晋。孟氏、京氏,有书无师。梁、陈郑玄、王弼二注,列于国学。齐代唯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今殆绝矣。《归藏》,汉初已亡,案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贯于《周易》之首,以备《殷易》之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