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史籍 > 三家注史记 | 上页 下页 |
苏秦列传(4) |
|
苏秦既死,其事大泄。齐後闻之,乃恨怒燕。燕甚恐。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亦皆学。及苏秦死,代乃求见燕王,欲袭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鉏耨而干大王。至於邯郸,所见者绌於所闻於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子所谓明王者何如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谒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王曰:“夫齐者固寡人之雠,所欲伐也,直患国敝力不足也。子能以燕伐齐,则寡人举国委子。”对曰:“凡天下战国七,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南附楚,楚重;西附秦,秦重;中附韩、魏,韩、魏重。且苟所附之国重,此必使王重矣。〔正义〕言附诸国,诸国重燕而燕尊重。 今夫齐,长主〔索隐〕按:谓齐王年长也。或作“齐彊,故言长主”。 而自用也。南攻楚五年,畜聚竭;西困秦三年,士卒罢敝;北与燕人战,覆三军,得二将。〔集解〕徐广曰:“齐覆三而燕失二将。”〔索隐〕按:徐广云“齐覆三军而燕失二将”。又战国策云“获二将”,亦谓燕之二将,是燕之失也。 然而以其馀兵南面举五千乘之大宋,正义齐表云“齐湣王三十八年灭宋”,乃当赧王二十九年。此说乃燕哙之时,当周慎王之时,齐宋在前三十馀年,恐文误矣。 而包十二诸侯。此其君欲得,其民力竭,恶足取乎!且臣闻之,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敝矣。”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浊河〔正义〕济、漯二水上承黄河,并淄、青之北流入海。黄河又一源从洛、魏二州界北流入海,亦齐西北界。 可以为固,长城、钜防〔集解〕徐广曰:“济北卢县有防门,又有长城东至海。〔正义〕长城西头在济州平阴县界。竹书纪年云:“梁惠王二十年,齐闵王筑防以为长城。”太山记云:“太山西有长城,缘河经太山,馀一千里,至琅邪台入海。” 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浊河,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钜防,恶足以为塞!且异日济西不师,〔正义〕济州已西也。 所以备赵也;河北不师,〔正义〕谓沧、博等州,在漯河之北。 所以备燕也。今济西河北尽已役矣,封内敝矣。夫骄君必好利,而亡国之臣必贪於财。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索隐〕战国策“从”作“宠”。 以为质,〔正义〕音致。 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彼将有德燕而轻亡宋,则齐可亡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於天矣。”燕乃使一子质於齐。而苏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齐王怨苏秦,欲囚苏厉。燕质子为谢,已遂委质为齐臣。〔正义〕质,真栗反。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於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於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集解〕徐广曰:“是周赧王之元年时也。” 燕立昭王,而苏代、苏厉遂不敢入燕,皆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齐使人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正义〕泾阳君,秦王弟,名悝也。泾阳,雍州县也。齐苏子告秦共伐宋以封泾阳君,然齐假设此策以救苏代。 秦必不受。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正义〕齐言秦相亲共伐宋,秦得宋地,又得齐事秦,不信齐及苏代,恐为不成也。 不信齐王与苏子也。今齐魏不和如此其甚,则齐不欺秦。秦信齐,齐秦合,泾阳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齐秦不合,天下无变,伐齐之形成矣。”於是出苏代。代之宋,宋善待之。 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曰:〔正义〕此书为宋说燕,令莫助齐、梁。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於齐,〔正义〕燕前有一子质於齐。 名卑而权轻;奉万乘助齐伐宋,民劳而实费;夫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雠彊而国害: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然且王行之者,将以取信於齐也。齐加不信於王,而忌燕愈甚,是王之计过矣。夫以宋加之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正义〕更以淮北之地加於齐都,是强万乘之国而齐总并之,是益一齐。 北夷方七百里,〔索隐〕谓山戎、北狄附齐者。〔正义〕齐桓公伐山戎、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不来服。 加之以鲁、卫,彊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一齐之彊,燕犹狼顾而不能支,今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虽然,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齐紫,败素也,〔集解〕徐广曰:“取败素染以为紫。”〔正义〕齐君好紫,故齐俗尚之。取恶素帛染为紫,其价十倍贵於馀。喻齐虽有大名,而国中以困弊也。韩子云:“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时十素不得一紫,公患之。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也?’公谓左右曰:‘恶紫篯。’公语三日,境内莫有衣紫者。” 而贾十倍;〔索隐〕按:谓紫色价贵於帛十倍,而本是败素。以喻齐虽有大名,而其国中困毙也。 越王句践栖於会稽,复残彊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 今王若欲因祸为福,转败为功,则莫若挑霸齐而尊之,〔正义〕挑,田鸟反,执持也。 使使盟於周室,焚秦符,曰〔正义〕符,徵兆也。 “其大上计,破秦;其次,必长宾之”。〔索隐〕长音如字。宾为“摈”。〔正义〕大好上计策,破秦;次计,长摈弃关西。 秦挟宾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伐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国为功。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言说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之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燕、赵不利而势为之者,以不信秦王也。然则王何不使可信者接收燕、赵,令泾阳君、高陵君〔集解〕徐广曰冯翊高陵县。〔索隐〕二人,秦王母弟也。高陵君名显。泾阳君名悝。 先於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秦为西帝,燕为北帝,赵为中帝,立三帝以令於天下。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伐齐,曰‘必反宋地,归楚淮北’。反宋地,归楚淮北,燕、赵之所利也;并立三帝,燕、赵之所原也。夫实得所利,尊得所原,燕、赵弃齐如脱鵕矣。今不收燕、赵,齐霸必成。诸侯赞齐而王不从,是国伐也;诸侯赞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今收燕、赵,国安而名尊;不收燕、赵,国危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为也。”秦王闻若说,必若刺心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若言说秦?秦必取,齐必伐矣。 夫取秦,厚交也;伐齐,正利也。尊厚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於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久之,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曰:“楚得枳〔集解〕徐广曰:“巴郡有枳县。”〔正义〕枳,支是反,今涪州城。在秦,枳县在江南。 而国亡,集解徐广曰:“燕昭王三十三年,秦拔楚鄢、西陵。”〔正义〕按:西陵在黄州。 齐得宋而国亡,〔正义〕年表云齐湣王三十八年,灭宋。四十年,五国共击湣王,王走莒。 齐、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秦之行暴,正告天下。〔索隐〕正告谓显然而告天下也。 “告楚曰:‘蜀地之甲,乘船浮於汶,〔集解〕眉贫反。〔索隐〕音旻。即江所出之岷山也。 乘夏水〔索隐〕夏音暇。谓夏潦之水盛长时也。 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汉中之甲,乘船出於巴,〔索隐〕巴,水名,与汉水近。〔正义〕巴岭山在梁州南一百九十里。周地志云:“南渡老子水,登巴岭山。南回大江。此南是古巴国,因以名山。” 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集解〕战国策曰“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然则五渚在洞庭。〔索隐〕按:五渚,五处洲渚也,刘氏以为宛邓之间,临汉水,不得在洞庭。或说五渚即五湖,益与刘说不同也。 寡人积甲宛东下随,〔索隐〕宛县之东而下随邑。 智者不及谋,勇土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索隐〕按:易曰“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秦王言我今伐楚,必当捷获也。〔正义〕隼若今之鹘。 王乃欲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楚王为是故,十七年事秦。 “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索隐〕地名,近宜阳也。〔正义〕在怀州河阳县西北,解在范睢传。 一日而断大行。〔正义〕太行山羊肠阪道,北过韩上党也。 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正义〕宜阳、平阳皆韩大都也,隔河也。 二日而莫不尽繇。〔索隐〕音摇。摇,动也。 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索隐〕离,如字。谓屯兵以罹二周也,而乃触击于郑,故五日国举。举犹拔也。〔正义〕离,历也。历二周而东触新郑州,韩国都拔矣。 韩氏以为然,故事秦。 “秦正告魏曰:‘我举安邑,塞女戟,〔索隐〕女戟,地名,盖在太行山之西。 韩氏太原卷。〔索隐〕刘氏卷音轨免反也。按:举安邑,塞女戟,及至韩氏之韩国宜阳也。太原者,魏地不至太原,亦无别名太原者,盖“太”衍字也。原当为“京”。京及卷皆属荥阳,是魏境。又下轵道是河内轵县,言“道”者,亦衍字。徐广云“霸陵有轵道亭”,非魏之境,其疏谬如此。〔正义〕卷,轨免反。刘伯庄云:“太原当为太行。卷犹断绝。” 我下轵,道南阳,封冀,〔集解〕徐广曰:“霸陵有轵道亭,河东皮氏有冀亭也。”〔索隐〕按:魏之南阳即河内也。封,封陵也。冀,冀邑。皆在魏境,故徐广云“河东皮氏县有冀亭”。 包两周。集解徐广曰:“张仪曰‘下河东,取成皋’也。”〔正义〕两周,王城及巩。 乘夏水,浮轻舟,彊弩在前,錟〔集解〕徐广曰:“由厓反。”〔正义〕刘伯庄云:“音四廉反,利也。” 戈在後,决荥口,魏无大梁;〔索隐〕荥泽之口与今汴河口通,其水深,可以灌大梁,故云“无大梁”也。 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索隐白马河津在东郡,决其流以灌外黄及济阳。〔正义〕故黄城在曹州考城县东二十四里。济阳故城在曹州冤朐县西南三十五里。 决宿胥之口,〔集解〕徐广曰:“纪年云魏救山塞集胥口。”〔索隐〕按:纪年作“胥”,盖亦津之名,今其地不知所在也。〔正义〕淇水出卫州淇县界之淇口,东至黎阳入河。魏志云:“武帝於清淇口东因宿胥故渎开白沟,道清淇二水入焉。” 魏无虚、顿丘。〔集解〕徐广曰:“秦始皇五年,取魏酸枣,燕虚、长平。”〔索隐〕虚,邑名,地与酸枣相近。〔正义〕虚谓殷墟,今相州所理是。顿丘故城在魏州顿兵县东北二十里。括地志云:“二国地时属魏。” 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魏氏以为然,故事秦。 “秦欲攻安邑,恐齐救之,则以宋委於齐。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绝兵远,不能攻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已得安邑,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索隐〕秦令齐灭宋,仍以破宋为齐之罪名。 “秦欲攻韩,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於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有秦无齐,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秦欲攻魏重楚,〔索隐〕重犹附也,尊也。〔正义〕畏楚救魏。 则以南阳委於楚。曰:〔正义〕南阳邓州地,本韩地也。韩先事秦,今楚取南阳,故言“与韩且绝矣”。 ‘寡人固与韩且绝矣。残均陵,塞鄳阸,〔集解〕鄳音盲。徐广曰:“鄳,江夏鄳县。均,一作‘灼’。”〔索隐〕均陵在南阳,盖今之均州。黾音盲,县名,在江夏。〔正义〕均州故城在随州西南五十里,盖均陵也。又申州罗山县本汉鄳县。申州有平清关,盖古鄳县之阸塞。 苟利於楚,寡人如自有之。’魏弃与国而合於秦,因以塞鄳阸为楚罪。 “兵困於林中,〔集解〕徐广曰:“河南苑陵有林乡。” 重燕、赵,以胶东委於燕,以济西委於赵。已得讲於魏,〔索隐〕讲,和也,解也。秦与魏和也。 至公子延,〔索隐〕至当为“质”,谓以公子延为质也。 因犀首属行〔索隐〕犀首、公孙衍本魏将,因之以属军行。行音胡郎反,谓连兵相续也。 而攻赵。 “兵伤於谯石,而遇败於阳马,〔索隐〕按:谯石、阳马并赵地名,非县邑也。 而重魏,则以叶、蔡委於魏。已得讲於赵,则劫魏,不为割。困则使太后弟穰侯为和,嬴则兼欺舅与母。〔索隐〕按:嬴犹胜也。舅,穰侯魏厓也。母,太后也。 “適燕者〔索隐〕適音宅。適者,责也。下同。 曰‘以胶东’,適赵者曰‘以济西’,適魏者曰‘以叶、蔡’,適楚者曰‘以塞鄳阸’,適齐者曰‘以宋’,此必令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龙贾之战,〔集解〕魏襄王五年,秦败我龙贾军。 岸门之战,〔集解〕韩宣惠王十九年,秦大破我岸门。 封陵之战,〔集解〕魏哀王十六年,秦败我封陵。 高商之战,〔集解〕此战事不见。 赵庄之战,〔集解〕赵肃侯二十二年,赵庄与秦战败,秦杀赵庄河西。 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西河之外,上雒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秦祸如此其大也。〔索隐〕以言西河之外,上雒之地及三川晋国,皆是秦与魏战之处,秦兵祸败我三晋之半,是秦祸如此其大者乎。 而燕、赵之秦者,〔索隐〕燕、赵之人往秦者,谓游说之士也。 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也。” 燕昭王不行。苏代复重於燕。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索隐〕按:谯允南以为苏氏兄弟五人,更有苏辟、苏鹄,典略亦同其说。按:苏氏谱云然。 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於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索隐述赞〕季子周人,师事鬼谷。揣摩既就,阴符伏读。合从离衡,佩印者六。天王除道,家人扶服。贤哉代、厉,继荣党族。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