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页 下页
陆懋修传


  陆懋修,字九芝,江苏元和人。先世以儒显,皆通医。懋修为诸生,世其学。咸丰中,粤匪扰江南,转徙上海,遂以医名。研精素问,著内经运气病释。后益博通汉以后书,恪守仲景家法,于有清一代医家,悉举其得失。所取法在柯琴、尤怡两家,谓得仲景意较多。吴中叶桂名最盛,传最广,懋修谓桂医案出门弟子,不尽可信。所传温病证治,亦门人笔述。开卷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一语,不应经法,误以胃热为肺热,由于不识阳明病,故著阳明病释一篇,以阐明之。又据难经“伤寒有五”之文,谓:“仲景撰用难经,温病即在伤寒中,治温病法不出伤寒论外。”又谓:“瘟疫有温、有寒,与温病不同,医者多混称。吴有性、戴天章为治疫专家,且不免此误。”著论辨之,并精确,有功学者。

  懋修既弃举业,不求仕进,及子润庠登第,就养京邸,著述至老不倦。光绪中,卒。润庠亦通医,官至大学士,自有传。

  王丙,字朴庄,吴县人,懋修之外曾祖也。著伤寒论注,以唐孙思邈千金方仅采王叔和伤寒论序例,全书载翼方中,序次最古,据为定本。谓:“方中行、喻昌等删驳序例,乃欲申己见,非定论。”著回澜说,争之甚力。又著古今权量考,古一两准今六分七釐,一升准今七勺七秒,承学者奉以为法。

  吕震,字茶村,浙江钱塘人。道光五年举人,官湖北荆门州判。晚寓吴,酷嗜医,诊疗辄有奇效。其言曰:“伤寒论使学者有切实下手工夫,不止为伤寒立法。能从六经辨证,虽繁剧如伤寒,不为多歧所误,杂证一以贯之。”著内经要论、伤寒寻源。懋修持论多本丙、震云。

  邹澍,字润安,江苏武进人。有孝行,家贫绩学,隐于医。道光初,诏举山林隐逸,乡人议以澍名上,固辞。澍通知天文推步、地理形势沿革,诗古文亦卓然成家,不自表襮。所著书,医家言为多。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医理摘要、医经书目,并不传。所刊行者,本经疏证、续疏证、本经序疏要。谓明潜江刘氏本草述,贯串金、元诸家说,反多牵掣,故所注悉本伤寒、金匮,疏通证明,而以千金、外台副之。深究仲景制方精意,成一家之言。

  费伯雄,字晋卿。与澍同邑,居孟河,滨江。咸、同间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持脉知病,不待问。论医,戒偏戒杂。谓古医以“和缓”命名,可通其意。著书曰医醇,毁于寇。撮其要,成医醇賸义,附方论。大旨谓常病多,奇病少,医者执简,始能驭繁,不可尚异。享盛名数十年,家以致富,子孙皆世其业。伯雄所著,详于杂病,略于伤寒,与懋修、澍宗旨并不同。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用附载焉。

  清代医学,多重考古,当道光中,始译泰西医书,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以中国无解剖之学,宋、元后相传脏腑诸图,疑不尽合,于刑人时,考验有得,参证兽畜。未见西书,而其说与合。光绪中,唐宗海推广其义,证以内经异同,经脉奇经各穴,及营卫经气,为西医所未及。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欲通其邮而补其缺。两人之开悟,皆足以启后者。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