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页 下页 |
雷学淇传 |
|
雷学淇,字瞻叔,顺天通州人。父鐏,字宗彝,乾隆二十七年举人,选江西崇仁县知县。道光初元,诏天下臣民严冠服之辨,鐏著古今服纬以申古义,抑奢侈。至九年书成,年九十矣。 学淇,嘉庆十九年进士,任山西和顺县知县,改贵州永从县知县。生平好讨论之学,每得一解,必求其会通,务于诸经之文无所牴牾。以父鐏著古今服纬,为之注释,附以释问一篇、异同表二篇。又以夏小正一书备三统之义,究心参考二十余年。以尧典中星、诸经历数,采虞史伯夷之说,据周公垂统之文,检校异同,订其讹误,网罗放失,寻厥指归,著夏小正经传考二卷。又考定经、传之文,为之疏证,成夏小正本义四卷。 每慨竹书纪年自五代以来颇多残阙,爰博考李唐以前诸书所称引者,积以九年之蒐辑,颇复旧观。尝谓:“孟子先至梁后至齐,此经之明文,即无他左验,亦当从之为说。况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后元十五年齐威王薨’,‘十七年惠成王卒’,然则惠王后元十六年齐宣王始即位,孟子至梁,当即在后元十六年王卒之前一岁也。史记误谓惠王立三十六年即卒,故云三十五年孟子至梁,而以惠王改元之后十六年为襄王之世。今据竹书称梁惠会诸侯于徐州,改元称王,故孟子呼之曰王。史谓孟子至梁之二年惠王卒,襄王立,以本经考之,其言可信。但卒于改元后之十七年,非三十六年也。襄王既立,孟子见其不似人君,乃东至齐,据竹书即齐宣即位之二年也。梁至齐千数百里,故曰:‘千里而见王’。若孟子先见齐宣王,由邹之齐六百余里,不得云千里矣。齐人取燕,孟子明谓宣王时事,史记于齐失载悼子、侯剡二代,将威、宣之立,皆移前二十二年。于齐人伐燕事,不知折衷孟子,而年表谓在湣王十年,司马温公终求其说而不得,乃将宣之即位下移十年,以迁就孟子。自后说者疑信各半,实皆未有定论。今据纪年,则伐燕在宣王七年,实周赧王之元年。凡孟子书所记古人年岁,以史记、汉书之说推之皆不合者,以纪年推之无不合。”且以竹书长历推验列宿之岁差,历代之日蚀,自唐、虞以来,无有差贷。尝自云:“传、笺、注、疏取舍多殊,非敢訾议前贤,期于事理之合云尔。”他著有校辑世本二卷,古今天象考十二卷,附图说二卷,亦嚣嚣斋经义考及文集三十二卷。 王萱龄,字北堂,昌平人。道光元年副贡,旋举孝廉方正,官新安、柏乡两县教谕。嗜汉学,精训诂,受业于高邮王引之,经义述闻中时引其说。著有周秦名字解诂补一卷,即补引之所阙疑者。 崔述,字武承,大名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选福建罗源县知县。武弁多藉海盗邀功,诬商船为盗,述平反之。未几,投效归。著书三十余种,而考信录一书,尤生平心力所专注。凡考古提要二卷,上古考信录二卷,唐虞考信录四卷,夏商考信录四卷,丰镐考信录八卷,丰镐别录三卷,洙泗考信录四卷,洙泗余录三卷,孟子事实录二卷,考古续说二卷,附录二卷。又有王政三大典考三卷,读风偶识四卷,尚书辨伪二卷,论语余说一卷,读经余论二卷,名考古异录。 其著书大旨,谓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传注。以经为主,传注之合于经者著之,不合者辨之,异说不经之言,则辟其谬而削之。如谓易传仅溯至伏羲,春秋传仅溯至黄帝,不应后人所知反多于古人。凡纬书所言十纪,史所云天皇、地皇、人皇,皆妄也。谓战国杨、墨横议,常非尧、舜,薄汤、武,以快其私。毁尧则讬诸许由,毁禹则讬诸子高,毁孔子则讬诸老聃,毁武王则讬诸伯夷。太史公尊黄、老,故好采异端杂说,学者但当信论、孟,不当信史记。谓夏、商、周未有号为某公者,公亶父相连成文,犹所谓公刘也。“古公亶父”,犹言“昔公亶父”也。谓匡为宋邑,似畏匡、过宋本一事,“匡人其如予何”、“桓魋其如予何”,似一时一事之言,记者小异耳。其说皆为有见。 述之为学,考据详明如汉儒,而未尝墨守旧说而不求其心之安;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尝空谈虚理而不核乎事之实。然勇于自信,任意轩轾者亦多。他著有易卦图说一卷,五服异同汇考三卷,大名水道考一卷,闻见杂记四卷,知味录二卷,知非集三卷,无闻集五卷,小草集五卷。嘉庆二十一年,卒。年七十七。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