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史籍 > 旧唐书 | 上页 下页 |
经籍志下(12) |
|
《阎朝隐集》五卷 《苏瑰集》十卷 《员半千集》十卷 《李乂集》五卷 《姚崇集》十卷 《丘悦集》十卷 《刘子玄集》十卷 《卢藏用集》二十卷 道士《江旻集》三十卷 沙门《昙谛集》六卷 沙门《惠远集》十五卷 沙门《惠琳集》五卷 沙门《昙瑗集》六卷 沙门《亡名集》十卷 沙门《灵裕集》二卷 沙门《支遁集》十卷 《曹大家集》二卷 《钟夫人集》二卷 刘臻妻《陈氏集》五卷 《左九嫔集》一卷 《临安公主集》三卷 范靖妻《沈满愿集》五卷 徐悱妻《刘氏集》六卷 《文章流别集》三十卷(挚虞撰。) 《善文》四十九卷(杜预撰。) 《名文集》四十卷(谢沈撰。) 《文苑》一百卷(孔逭撰。) 《文选》三十卷(梁昭明太子撰。) 《文选》六十卷(李善注。) 又六十卷《公孙罗注。) 《文选音》十卷(萧该撰。) 又十卷(公孙罗撰。) 《文选音义》十卷(释道淹撰。) 《小词林》五十三卷 《集古今帝王正位文章》九十卷 《文海集》三十六卷(萧圆撰。) 《词苑丽则》二十卷(康明贞撰。) 《芳林要览》三百卷(许敬宗撰。) 《类文》三百七十七卷(庾自直撰。) 《文馆词林》一千卷(许敬宗撰。) 《赋集》四十卷(宋明帝撰。) 《皇帝瑞应颂集》十卷 《五都赋》五卷 《献赋集》十卷(卞铄撰。) 《上林赋》一卷(司马相如撰。) 《幽通赋》一卷(班固撰,曹大家注。) 又一卷(项岱撰。) 《二京赋》二卷(张衡撰。) 《二京赋音》二卷(薛综撰。) 《三都赋》三卷 《齐都赋》一卷(左太冲撰。) 《齐都赋音》一卷(李轨撰。) 《百赋音》一卷(褚令之撰。) 《赋音》二卷(郭微之撰。) 《三京赋音》一卷(綦毋邃撰。) 《木连理颂》二卷) 《靖恭堂颂》一卷(李暠撰。) 《诸郡碑》一百六十六卷 《杂碑文集》二十卷 《翰林论》二卷(李充撰。) 《杂论》九十五卷(殷仲堪撰。) 《设论集》三卷(刘楷撰。) 又五卷(谢灵运撰。) 《连珠集》五卷(谢灵运撰。) 《制旨连珠》四卷(梁武帝撰。) 又十一卷(陆缅撰。) 《赞集》五卷(谢庄撰。) 《七国叙赞》十卷 《吴国先贤赞论》三卷 《会稽先贤赞》四卷(贺氏撰。) 《会稽太守像赞》二卷(贺氏撰。) 《列女传叙赞》一卷(孙夫人撰。) 《古今箴铭集》十三卷(张湛撰。) 《众贤诫集》十五卷 《杂诫箴》上十四卷 《诏集区别》二十七卷(宋干撰。) 《霸朝杂集》五卷(李德林撰。) 《古今诏集》三十卷(温彦博撰。) 又一百卷(李义府撰。) 《圣朝诏集》三十卷(薛尧撰。) 《书集》八十卷(王履撰。) 《书林》六卷(夏赤松撰。) 《山涛启事》三卷 《范宁启事》十卷 《梁中书表集》二百五十卷 《荐文集》七卷 《宋元嘉策》五卷 《策集》六卷(谢灵运撰。) 《七林集》十二卷(卞氏撰。) 《七悟集》一卷(颜延之撰。) 《俳谐文》十五卷(袁淑撰。) 《弘明集》十四卷(释僧祐撰。) 《广弘明集》三十卷(释道宣撰。) 《陶神论》五卷(释灵祐撰。) 《妇人训诫集》十卷(徐湛之撰。) 《妇人诗集》二卷(颜竣撰。) 《女训集》六卷 《文释》十卷(江邃撰。) 《文心雕龙》十卷(刘勰撰。) 《百志诗集》五卷(干宝撰。) 《百国诗集》二十九卷(崔光撰。) 《百一诗》八卷(应璩撰。) 《百一诗集》二卷(李夔撰。) 《清溪集》三十卷(齐武帝命撰。) 《晋元氏宴会游集》四卷(伏滔、袁豹、谢灵运等撰。) 《元嘉宴会游山诗集》五卷 《元嘉西池宴会诗集》三卷(颜延之撰。) 《齐释奠会诗集》二十卷 《文会诗集》四卷(徐伯阳撰。) 《文林诗府》六卷(北齐后主作。) 《西府新文》十卷(萧淑撰。) 《诗集新撰》三十卷(宋明帝撰。) 《诗集》二十卷(宋明帝撰。) 《诗集抄》十卷(谢灵运撰。) 《诗集》五十卷(谢灵运撰。) 《诗集》二十卷(刘和撰。) 又一百卷(颜竣撰。) 《诗例录》二卷(颜竣撰。) 《诗英》十卷(谢灵运撰。) 《古今诗苑英华集》二十卷(梁昭明太子撰。) 《续古今诗苑英华》二十卷(释惠静撰。) 《诗林英选》十一卷 《类集》一百一十三卷(虞绰等撰。) 《诗缵》十二卷 又《词英》八卷 《六代诗集钞》四卷(徐陵撰。) 《古今类序诗苑》三十卷(刘孝孙撰。) 《丽正文苑》二十卷(许敬宗撰。) 《古今诗类聚》七十九卷(郭瑜撰。) 《歌录集》八卷 《汉魏吴晋鼓吹曲》四卷 《乐府歌诗》十卷 《太乐杂歌词》三卷(荀勖撰。) 《太乐歌词》二卷 《乐府歌词》十卷 《乐府歌诗》十卷 《三调相和歌词》三卷 《新撰录乐府集》十一卷(谢灵运撰。) 《玉台新咏》十卷(徐陵撰。) 《回文诗集》一卷(谢灵运撰。) 《金门待诏集》十卷(刘允济撰。) 《集苑》六十卷(谢琨撰。) 《集林》二百卷(刘义庆撰。) 《集钞》四十卷 ——右集录楚词七家,帝王二十七家,太子诸王二十一家,七国赵、楚各一家,前汉二十家,后汉五十家,魏四十六家,蜀二家,吴十四家,西晋一百一十九家,东晋一百四十四家,宋六十家,南齐十二家,梁五十九家,陈十四家,后魏十家,北齐四家,周五家,隋十八家,唐一百一十二家,沙门七家,妇人七家;总集一百二十四家。凡八百九十二部,一万二千二十八卷。 三代之书,经秦燔炀殆尽。汉武帝、河间王始重儒术,于灰烬之余,拓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刘更生石渠典校之书,卷轴无几。逮歆之《七略》,在《汉艺文志》者,裁三万三千九百卷。后汉兰台、石室、东观、南宫诸儒撰集,部帙渐增。董卓迁都,载舟西上,因罹寇盗,沉之于河,存者数船而已。及魏武父子,采掇遗亡,至晋总括群书,裁二万七千九百四十五卷。及永嘉之乱,洛都覆没,靡有孑遗。江表所存官书,凡三千一十四卷。至宋谢灵运造《四部书目录》,凡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其后王俭复造书目,凡五千七十四卷。南齐王亮、谢朏《四部书目》,凡一万八千一十卷。齐末兵火延烧秘阁,书籍煨烬。梁元帝克平侯景,收公私经籍归于江陵,凡七万余卷。盖佛老之书,计于其间。及周师入郢,咸自焚炀。周武保定之中,官书裁盈万卷。平齐所得,数止五千。及隋氏平陈,南北一统,秘书监牛弘奏请搜访遗逸,著定书目,凡三万余卷。炀帝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国家平王世充,收其图籍,溯河西上,多有沉没,存者重复八万卷。自武德已后,文士既有修纂,篇卷滋多。开元时,甲乙丙丁四部书各为一库,置知书官八人分掌之。凡四部库书,两京各一本,共一十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皆以益州麻纸写。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书库钿青牙轴,缥带,绿牙签,子库皆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皆绿牙轴,朱带,白牙签,以分别之。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