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史籍 > 后汉纪校注 | 上页 下页
汉献帝纪(37)


  建安十七年[212年]

  春正月,加曹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①如汉初萧何故事。

  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超之父也

  ①五月壬辰朔,无癸未,疑有讹。
  ②《初学记》卷十引《袁纪》曰:“长乐卫尉马腾,其长八尺,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亦见《御览》卷三七七。今本脱之。

  六月庚寅晦,日有蚀之。

  秋七月庚戌,立皇子临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邈为济北王,敦为东海王

  ①《范书》献帝纪作“秋九月”,又“临”作“熙”。
  ②廿二史考异曰:“按:东海王祇以建安五年薨,子羡嗣。魏受禅始除。不应别封皇子,当是北海之讹。”钱说是。

  冬十月,曹操征孙权。侍中、尚书令荀彧劳军于谯。

  初,董昭等谓曹操宜进爵郡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语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之爱人以〔德〕(礼),不宜如此。”操由是心不平之。是行也,操请彧劳军,因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监丞相军事。次寿春,彧以忧死

  ①“昭”原误作“绍”,径改之。又“郡公”,《三国志》、《范书》均作“国公”,即以郡为国,乃殊礼也。
  ②《礼记》檀弓载曾子语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三国志》及《范书》“礼”均作“德”,故据以改。
  ③《通鉴考异》曰:“陈志彧传曰:‘以忧薨。’《范书》彧传曰:‘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孙盛魏氏《春秋》亦同。按彧之死,操隐其诛。陈寿云以忧卒,盖阙疑也。”

  袁宏曰:夫默语者,贤人之略也。政卷舒废兴之间,非所谓以智屈伸,贵其多算,权其轻重,而揣难易。君子之行已也,必推其心而达其道,信其诚而行其义。义不违心,故百姓知其无私;道不失顺,则天下以为至当。其出也,忠著于时君,仁及于天下。匹夫匹妇,莫不咨嗟者,以其致功之本义和也。若时不我与,中道而废,内不负心,外不媿物,千载之下,观其迹而悲其事,以为功虽不就,道将可成也。及其默也,非义而后退,让谋而后止。盖取舍不同,故宛龙蟠以求其志,虽仁者之心大存兼爱,授手而陷于不义,君子不为也。苟违斯道,四体且犹致患,而况万物乎?

  ①《易·系辞》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又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汉自桓、灵,君失其柄,陵迟不振,乱殄海内,以弱致弊,虐不及民,刘氏之泽未尽,天下之望未改。故征伐者奉汉,拜爵赏者称帝,名器之重,未尝一日非汉。魏之平乱,资汉之义,功之克济,荀生之谋。谋适则勋隆,勋隆则移汉,刘氏之失天下,荀生为之也。若始图一匡,终与事乖,情见事屈,容身无所,则荀生之识为不智矣。若取济生民,振其涂炭,百姓安而君位危,中原定而社稷亡,于魏虽亲,于汉已疏,则荀生之功为不义也。夫假人之器,乘人之权,既而以为己有,不以仁义之心终,亦君子所耻也。一污犹有惭色,而况为之谋主!功奋于当年,迹闻于千载,异夫终身流涕,不敢谋燕之徒隶者。自己为之功,而己死之,杀身犹有余媿,焉足以成名也!惜哉,虽名盖天下,而道不合顺,终以忧卒,不殒不与义。故曰非智之难,处智之难;非死之难,处死之难。呜呼!后之君子,默语行藏之际,可不慎哉

  ①文选卷四七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曰:“文若怀独见之明,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民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故委面霸朝,豫议世事。举才不以标鉴,故久之而后显;筹划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又曰“英英文若,灵鉴洞照。应变知微,探赜赏要。日月在躬,隐之弥曜。文明映心,钻之愈妙。沧海横流,玉石同碎。达人兼善,废己存爱。谋解时纷,功济宇内。始救生人,终明风概。”所赞较之纪论,语气平和,而不尽拘泥于名教矣。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