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阿瑟·克拉克 > 与拉玛相会 | 上页 下页 |
26.拉玛之声 |
|
来到柱面海岸边时,吉米才真正意识到此行是多么危险。此前他一直在熟悉的区域活动。除非发生机体结构的大问题,他总是可以平安降落,在数小时内走回基地。 但现在,步行回家的选项已经不复存在。如果掉进海里,他会被有毒的海水淹死。就算平安降落在南部大陆,“奋进”号也很可能无法抢在撤离拉玛之前赶去救他。 与此同时,他深刻地领会了那句老话的含意:能够预见的灾难反而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下方的陌生区域很可能带给他一连串预料不到的意外。如果这里存在什么会飞的生物,对他的到来表示不满,他该怎么办?任何比鸽子大的东西他都避之唯恐不及,绝不愿意与之缠斗。只要在关键部位啄几个洞,就会彻底破坏“蜻蜓”号的空气动力结构。 但话又说回来,没有风险就没有成就,更没有那种寻幽探险的感觉。不知多少人巴不得和他换个位置呢。他要去的地方从未有人涉足,也永远不会再有别人到达。在人类历史上,他将是唯一一个探访过拉玛南半球的人。每当恐惧拂过心头,他都会这么提醒自己。 现在他已经习惯坐在半空中,整个世界环绕身边。他将高度降到轴线下方两公里的地方,于是有了很清晰的“上”、“下”之感。如今,地面在他下方六公里,苍穹离他的头顶却有十公里。伦敦城高挂在天顶附近,纽约却出现在他的正前方。 “‘蜻蜓’号,你现在偏离轴线两千两百米,位置有点低。”指挥中心说。 “谢谢,我这就爬升。回到两千米时请通知我。”他回答。 他必须时刻留意高度。没有仪表告诉他确切位置,他很容易飞得太低。要是偏离无重力的中轴线太远的话,可能再也无法爬升到原来的高度。好在他有相当大的犯错空间,指挥中心也有人从望远镜中观察他的飞行情况。 吉米已经在海上飞出了很远。他踩着踏板,保持每小时二十公里的速度。五分钟后,他就会飞抵纽约上空。现在已经看得见那座小岛了,它很像一艘船,永远绕着柱面海打转。 抵达纽约后,他在上面绕了一圈,好几次停下,让摄像机传回的图像不会晃动得太厉害。下面的一切——建筑物、塔楼、工厂、电站,管它们是什么——看起来都很有意思,却没有实际意义。无论他盯着那些综合建筑群看多久,还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摄像机可以录下大量细节,比他能注意到的多得多。或许很多年以后,某个研究者会从中发掘出拉玛的秘密。 离开纽约后,吉米只花了不到十五分钟就飞过了另一半海面。在海上的时候,他一直下意识地飞得很快,到了南岸才不自觉地放松下来,时速也骤然降到只有几公里。这里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但下面毕竟是陆地呀。 刚飞过柱面海南岸的悬崖,吉米立即用摄像机拍下整个地区的全景。 “太好了!”指挥中心的人说,“搞地图测绘的人看了一定很高兴。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我很好,只是有点累,和预期的一样。我现在离南极有多远?” “十五点六公里。” “离南极十公里的时候通知我,那时我要休息一下。注意别让我的高度降得更低了。我会在离南极只有五公里时重新爬升。” 二十分钟后,周围的世界开始收窄。吉米来到了拉玛圆柱体的尽头,即将进入南端的穹顶。 在拉玛另一端时,他从望远镜中认真观察过这个穹顶,研究了好几个小时,将这里的地形牢记在心。即便如此,周遭的奇景仍旧让他大吃一惊。 无论从哪方面看,拉玛的南北两端都截然不同。这里没有三个一组的扶梯,没有一连串同圆心的狭窄台地,没有从中轴区直泻向平原的大斜坡。南端的中央部分是一个巨大的尖锥,长度超过五公里,沿着中轴线伸展出去。它的周围还环绕着六个小尖锥,大小只有中央尖锥的一半,呈等距离排列。从整体上看,这些东西像一组分布极其均匀的钟乳石。倒过来看的话,又像一群坐落在陨坑底部的柬埔寨神庙尖塔。 巨大的拱垛将这些又细又尖的锥体连接起来,然后呈弧形蜿蜒而下,最终与圆柱状平原会成一体。拱垛奇大无比,看上去足以支撑起整整一个世界。如果真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这些拱垛是某种奇特的推进装置的一部分,那它们的作用说不定正是撑起拉玛这个世界。 吉米小心地接近中央大尖锥顶部,在几百米外停止蹬踏,让“蜻蜓”号从飘浮转为静止。他测了测辐射量,只发现了拉玛本身轻微的背景辐射。这里或许存在着某些巨大的力量,只不过人类的仪器探测不到。当然,这是又一个无法规避的风险。 “你能看到什么?”指挥中心焦急地问。 “只有这个大角。这东西非常光滑,没有任何标志,尖得可以拿来当针头用。我还真不敢接近呢。” 这话只有一半是开玩笑。这么庞大的东西,顶端却收缩得如此细小,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吉米见过许多昆虫被大头针钉住的模样,他不希望“蜻蜓”号也遭到同样的命运。 他踩着自行车缓缓前进,直到大尖锥那个尖顶慢慢变粗、直径扩展成好几米时才停下。他打开一个小盒子,小心地取出一颗和棒球差不多大小的球,抛向尖锥。球飘出去时,后面露出一根勉强能看见的细线。 黏弹击中了光滑的弧状表面,没有弹回来。吉米先轻轻扯了一下细线,又用力扯了一次,这才像渔夫拉回钓丝一样慢慢卷着线,将“蜻蜓”号拉到被恰如其分地称为“大角”的大尖锥顶端,近得一伸手就能碰到它。 “你们可以把这个降落动作称为‘触地得分’。”吉米报告指挥中心,“摸上去很像玻璃,几乎没有摩擦力,还有点暖意。黏弹效果很不错。现在我在试麦克风……看看吸盘能不能黏住……接上导线……听得见声音吗?” 中轴区那边沉默了好一阵子,终于没好气地说:“除了普通的热噪声,什么狗屁动静都没有。要不你干脆拿榔头砸它一下?至少可以知道它是不是空心的。” “行啊,没问题。现在怎么办?” “我们要你沿着大尖锥飞行,每半公里扫描一次,寻找异常现象。如果你觉得没有危险的话,再选一个小角飞过去。前提是确保自己一定可以轻易回到无重力区域。” “偏离轴线三公里,只比月球上的重力稍微高一点。‘蜻蜓’号正是为这种环境设计的。我只要多用点力气就行。” “吉米,这里是船长。对这件事我又考虑了一下。从你发回的图像上看,小尖锥和大尖锥没有什么不同。用长焦镜头尽可能多拍些照片就行,不用去小尖锥那儿了。我不希望你离开低重力区域,除非有什么重要发现。真那样的话,我们到时候再讨论。” “是,船长。”吉米说,声音里或多或少透出点松了口气的意思,“不离开大角。上路啰。” 吉米感到自己仿佛正笔直地坠下一道狭窄的山谷,四周是又高又尖、让人难以置信的群峰。大角高高矗立,高出他头顶一公里,六个小角耸峙四周。下面的斜坡上,一片片拱垛和拱壁飞快地向他扑来。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这些庞然大物中间找到一处可以安全降落的地方。现在他已经无法再降落到大角上了,因为从顶端向下,随着大角的斜坡越变越宽,坡面上的重力也越来越大,黏弹微弱的附着力再也无法牵动飞行器了。 吉米离南极更近了。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像只小麻雀,正在某个教堂拱顶下飞来飞去。当然,人类建造的所有教堂中,没有一个抵得上这个地方的百分之一。吉米心想,这里会不会真的是一座宗教殿堂,或者某种性质相似的东西。但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拉玛内部找不到任何艺术品,每件东西都有特定的实际用途。或许拉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宇宙的终极奥秘,不再像人类一样有种种憧憬、渴望,自然也就不再从事艺术活动。 这种想法让人不寒而栗,它跟吉米相当浅薄的人生观太不一样了。吉米迫切需要恢复和人类的接触,把自己目前的处境告诉远方的伙伴们。 “再说一次,‘蜻蜓’号,”指挥中心回答,“我们听不清你在说什么……你的声音很不清楚。” “我再重复一次。我在六号小角基座附近,正在用黏弹把自己拉过去。” “只能听到一部分。你听得到我的声音吗?” “是的,非常清楚。我重复一次,非常清楚。” “请开始读数。” “一、二、三、四……” “只听见一部分。向我们发送十五秒的无线电信标,然后再通话。” “开始发送。” 吉米打开低功率信号发射器,这种机器可以让基地判明他在拉玛内部的位置。他开始计数。再次说话时,他的声音听上去可怜巴巴的:“出了什么事?你们现在听到我的声音了吗?” 指挥中心似乎还是听不见,因为对方接着要求他把摄像机打开十五秒钟。吉米又重复问了两遍,中心这才收到。 “真高兴你能听见我们的声音,吉米。不过,我们发现你那边有异常现象。你听。” 线路那头传来吉米熟悉的信号声,这是中心转播的他自己刚刚发出的信号。一开始声音还很正常,接着却掺进一个奇怪的变调。频率一千周的哨音被一个低沉悸动、频率低得几乎无法听见的声音所调制。这是一种极低音,振频非常清楚。这个调制音本身又受别的东西调制,让它一会儿升高,一会儿降低,每次升降间隔为五秒钟左右。 吉米不认为自己的无线电信号发射器出了问题。这声音是外来的,但他不知道是什么,或者代表什么意义。 指挥中心虽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却至少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我们认为,你应该是处于某种高强度能量场中,可能是磁场。其频率大约是十周。强度很大,可能很危险。我们建议你马上离开。重新打开信号发射器,我们会转播出来,让你知道是不是脱离了它的干扰。” 吉米急忙扯下黏弹,放弃了着陆的打算。他一面让“蜻蜓”号兜着大圈子,一面收听耳机里传来的信号音。才飞出几米,他就察觉到干扰强度已经快速减弱。只是局部干扰,指挥中心猜对了! 他在能听得到的最远处停了一会儿。这种声音很像脑海深处的一丝微弱的震颤音。未开化的原始人也会因为无知,对大功率变压器发出的低沉嗡嗡声敬畏不已。但就算是原始人,也会猜到自己听到的只是巨大能量泄露出来的一小部分,而那个巨大能量虽然目前仍然受到制约,但它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不论这声音意味着什么,吉米很高兴能摆脱它。在南极这群令人敬畏的巨大尖塔之间,一个孤立无援的人还是不要倾听拉玛的声音为好。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