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祖上光荣 | 上页 下页 |
六〇 |
|
杨靖宇伸出手时,太爷爷还很不习惯伸手与他相握,他以前也见识过,但还是第一次模仿。潘大姑娘却仍改不了抱拳的习惯,杨靖宇倒也不挑,又向太爷爷几人介绍了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魏拯民,和政委陈翰章等人。等都落了座,太爷爷用眼睛扫了一下,竟然还有野兔肉和烧酒,杨靖宇就指着那坛子酒,笑着说:“我们有军规,不允许喝酒的,可礼尚往来呀,既然你们热情款待了小彭同志……”杨靖宇说着又指了指彭亮:“我们今天就破一次例!”话一说完,连同彭亮在内的几人就笑起来,气氛活跃,距离一下子近了不少。 许是都姓杨的缘故,且惺惺相惜,太爷爷和杨靖宇说起话来,神情言语间竟有了兄弟的感觉,相比之下潘大姑娘倒像是外人,原本不怯场的她话竟不多了,其他人跟她搭话,她也应答,可心思却在杨靖宇和太爷爷的谈话上。杨靖宇当然不能冷落这个闻名遐迩的女侠,和太爷爷聊了一会儿,他就又和潘大姑娘聊起来,还拣了两件传闻佳话赞叹一番,弄得潘大姑娘竟不好意思了。杨靖宇一直没提参加抗联的事,他们也就没主动说,临散席前,杨靖宇忽然说知道他们枪法好,想让他们抽空教官兵们练练枪,两人谦让着就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彭亮带着太爷爷和潘大姑娘四处转了转,看了他们的骑兵团,还参观了设在宿营地内的一个兵工作坊,两人对土方法制造的手榴弹很感兴趣,在探访医疗队时,两人也顺便看望了那十几个受伤的弟兄,连原本昏迷的那个弟兄都已好转了,不由得心生佩服。两人当然也辅导了一些官兵打枪,太爷爷熟知伪军兵身上的恶习,潘大姑娘也是第一次体验兵营生活,抗联战士的士气高涨和训练热情,让他们都耳目一新。杨靖宇仍没提参加抗联的事,彭亮竟也没再提,而且彭亮也变得神秘起来,没见他穿过军装,太爷爷他们来了宿营地的第六天,他又匆匆离开了。 宿营地的很多事物让太爷爷开了眼,但部队里的规矩也让他看着心烦,就比如说士兵来通报情况吧,没进门前先要喊声:“报告!”等进了门还要敬个礼,这才能说话,哪有他和弟兄们间直来直去的痛快。可烦是烦,没过几天他又模仿起来,规定弟兄们来找他都要先喊声报告,弟兄们真就喊了,他却又不习惯了,惹得潘大姑娘就忍不住笑。半个月过去了,那些伤员也好得差不多了,一大早起来,就见抗联官兵都忙着拾掇东西,看样子马上要转移,太爷爷他们正纳闷呢,杨靖宇就派人来叫他和潘大姑娘,等见了面,杨靖宇终于谈了参加抗联的事。 杨靖宇和他们谈话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要求他们马上参加抗联,只是希望他们认真考虑考虑,有一天他们想参加了,他会随时欢迎,却避而没谈他们提的条件,他们也就没表示什么。杨靖宇主要是想告诉他们,因得到情报,部队要转移去打仗了,所以,他们想跟着一起去也行,选择就此离开也行。十几天的共同生活,已让两人长了见识,听杨靖宇这么一说,两人稍加思索就决定,跟着一块儿去,也见识一下抗联战士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表现,杨靖宇当然很高兴。就这样,太爷爷和杨靖宇一起,踏上了抗日征程,也踏上了爱心旅程。 他救下了一个孤儿,也结识了一只野狼。 §五 那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夏天,热血伴着热汗在体内和体外奔流,骄阳炙日下的战火纷飞,似乎更煽情,也更残酷。或长途奔袭,或声东击西,或紧急突围,抗联战士们的战斗,都是在奔跑中进行的,一天一宿不合眼地急行军,走上一百五六十里地是家常便饭,有的中了暑或掉了队,就被后援部队所收容,太爷爷和潘大姑娘也感到吃不消,但碍着面子他们也得硬挺着,而他们手下那些没骑马的弟兄,大部分都掉了队。相比之下,太爷爷他们以前翻山越岭打鬼子,就有一番“走马观花”的情调了。 抗联战士的吃苦耐劳确实超乎了太爷爷的想象,“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冬季情景他没见到,可“出就打鬼子,入则抗蚊虫”的丛林鏖战,他倒是亲眼所见并亲身体会,那时的他们,宁肯去打鬼子,也不想忍受蚊虫叮咬,解放后来东北垦荒的兵团和锻炼的知青,也有深切体验,且有形象描述:“蚊子瞎蠓和小咬,一天三班倒!”反正不分白天黑夜轮番进攻,一叮一个包,一咬一个坑,身上皆血淋淋。抗联战士们不但休息不好,还常处于忍饥挨饿的状态,粮食本来就不多,身上的粮袋子又要坚持一段时间,每顿都是和着野菜煮稀粥喝, 但更让太爷爷吃惊的,是抗联战士打起仗来的不要命,他和潘大姑娘亲眼看见他们中的一个,身上捆了一捆的手榴弹,滚到鬼子的装甲兵车下面,然后就炸响了。打上山打鬼子那天起,太爷爷和潘大姑娘也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但像这样随时就豁出命,还是让他们瞠目结舌。还有一次,杨靖宇的几千人和一千多鬼子兵遭遇,杨靖宇就想吃掉他们,可打着打着,敌人忽然派来十几架飞机增援,一时间抗联战士死伤惨重,杨靖宇便下令与鬼子兵拼刺刀,战士们便奋不顾身地怒吼着冲了上去,鬼子的飞机就束手无策了。 那真是一场野兽般地厮咬,大刀砍去了半拉脑袋,砍瞎了眼睛,刺刀捅进了胸膛,捅进了喉咙,就连嘴巴都用上了,咬下了半个鼻子,吞下了一只耳朵,看得战壕里的太爷爷和弟兄们热血沸腾,不寒而栗,是杨靖宇没让他们上,知道他们没有拼刺刀的经验。太爷爷当时也很困惑,他看得很真切,在抗联战士上了刺刀的同时,鬼子兵也上了刺刀,而且还把子弹都退了膛,抗联战士当然没子弹退膛,所以冲到近前一排枪打去,鬼子兵就倒了一片,然后才会冲进去展开白刃战,这一点上,鬼子兵倒不像孬种,难道真是他们信奉武士道的缘故? 事后,太爷爷跟杨靖宇提起他心中的困惑,杨靖宇就给了他一个答案:“不完全是武士道精神,绝大部分鬼子兵配备的武器都是三八大盖,这种枪虽然性能安全可靠,射程远,精度也高,但它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发枪时后坐力太大,射速较慢——每次单发前要退出弹壳再上膛,也就是拉一次枪栓才能再打一枪,鬼子兵喜欢严守教条,其步兵操点规定在六步内不许射击,只能拼刺刀,因为在六步之内,若遭遇了长枪刺和大刀片,退膛上弹很可能已来不及了,恐怕脑袋就被削掉了。” 太爷爷对抗联队伍的节省也印象深刻,他带着弟兄曾和第一方面军的一个营去劫鬼子兵的运输车,这方面他和潘大姑娘倒有丰富的经验,进行的很顺利,但他们很失望的是,他们劫下的是两车鬼子兵的衣服,按以往的习惯,对鬼子兵的制服他们是不屑使用的,准一把火烧掉,可同去的抗联战士却高兴得不得了,非要运回去,说又可解决一部分冬季棉衣的料子了。还有就是弹药的使用,抗联的很多装备都是苏联给的,但根本不够用,那时黑市的子弹价格又很高,有十块大洋一颗的记录,他们根本买不起,所以靠从敌人手里夺的同时,他们也千方百计地对子弹进行深加工,提高利用率,他们的举动,连经验丰富的潘大姑娘看在眼里,也自叹弗如。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