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远东朝鲜战争 | 上页 下页
一四七


  ※第七章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范弗里特将军:欢迎共军进攻!

  联合国军前沿无线电监听记录:监听时间:3月30日。

  地点:洪川北205高地。

  来源:中国军队汉语电话。

  内容:今天的伙食有无困难?

  联合国军在北进的同时一直在探测中国军队可能发动“大规模反击作战”的迹象。

  就在第四次战役中国军队向北撤退的时候,推独彭德怀的指挥部在向南推进。现在,彭德怀的指挥部几乎位于接敌的前沿,敌机不断地在头顶飞过,可以清晰地听到前沿阻击战斗的炮声。

  春天来了,尽管战场上的春天来得是那样地迟缓,但斑驳的野花和细嫩的野草已铺布满弹坑的山峦,灌木枝头上挂满鹅黄色的初叶,山谷中吹来的风也变得温和了起来。

  1951年4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第五次扩大会议在朝鲜金化东北几公里处的一个叫上

  甘岭的地方召开。

  这是一个巨大的废弃金矿矿洞。数十个炮弹箱垒成的会议桌摆在矿洞的中央。参加会议的除了志愿军指挥机关的首脑之外,还有先期入朝的中国九个军的军政主官,以及刚刚入朝的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等领导。北朝鲜方面的人民军领导列席会议。

  中国人民志愿军所有的高级军事指挥官,都集中在这个矿洞里了。

  这些指挥官中,有一些彭德怀并不熟悉,但是,高级军事指挥官们没有一个不认识彭德怀的。彭德怀看着壮大了不少的指挥官的队伍,打趣地说:“美帝国主义纠集了十五国的军队组成了联合国军,我看咱们也可以说是个‘联军’,来自祖国的各个地区,咱们一个兵团管辖的地区,就比他们一个国家大得多!”

  彭德怀的心情随着国内补充部队的到来而有了好转。在两个月以来的艰苦阻击和焦急的盼望中,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的六个军终于到达前线了,加上原来参战的九个军,以及炮兵、铁道兵、后勤部队和技术兵种,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队在朝鲜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70多万人。

  只要有了人,什么都好办了。

  在对人的能力的认识上,杜鲁门不如在亚洲生活了14年的麦克阿瑟了解中国人。华盛顿的那些高级幕僚们所认为的“中国人可能也认为现在是战争停下来的时机”的判断完全是主观臆测。中国人不但不会认为战争应该停下来,而且正在准备一次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即使在中国军队被动撤退的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打一个更大规模的战役,消灭更多敌人的梦想就已经萦绕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心中了。

  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中国人顽强展现其特有的民族性格。

  没有较量到最后决不停止,而且永远也不会认输。美国人在远东的朝鲜半岛上竟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明白了这一点。

  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首先总结了第四次战役的得失。

  第四次战役,历时87天,中国军队边打边撤退,一直撤退到现在的三八线以北,在运动防御中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中国官兵用血肉之躯顽强地迟滞了美军在空前规模的现代化杀伤武器的掩护下的进攻,令美军的北进攻击平均每天付出900人的代价才能前进1.3公里。但是,中国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的教训也是很多的,简单地说就是:一、朝鲜战争将是个艰苦的长期的战争,“速胜”的思想是可怕而有害的;二、在美军的现代化装备面前,中国军队固守防御是困难的,必须进行积极的运动防御。

  认识到这两点,足以说明中国军方在战争中头脑的清醒。

  且不说中国军队在其保障士兵基本生存与战斗所需物资上的困难,仅仅从部队的机动性能上看,其机动手段与美军相差甚远。进攻中,中国军队攻击手段一成不变,在运动防御中为避免出现崩溃就每每保持相当纵深的阵地配置,而不能随意撤守,由此,美军依靠机械化的速度所达成的突击便会令中国军队陷入被动,这种现实对于中国军队来讲是一个深刻的矛盾,因为即使是在认识到之后,中国军队依旧没有总结出实用的对应方法,于是,这导致了中国军队在思想上根本忽视了这种状况,而在未来的战争进程中依旧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对第五次战役的讨论开始了。

  当面联合国军的前线兵力为14个师、3个旅,再加上3个南朝鲜师,共近30万人。至于敌人到达三八线后是否继续大规模北进,尽管中国方面收到了美国方面发出的某种和谈的信号,但是毛泽东和彭德怀根据多年对敌斗争经验所得出的对敌人本质

  的判断是根深蒂固的,那就是立地成佛的敌人是没有的。但是,目前的战场也许会出现三种情况:如果联合国军继续大规模北进,对中国军队正在准备的反击作战最有利,因为联合国军如果深入北进,其战线状况就便于中国军队利用其间隙穿插分割。

  如果联合国军小进而主力停止,那么对中国军队的目前有利,因为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阻击北进的小规模之敌而再争取一段战役的准备时间。如果联合国军就此不再北进了,反而不好了,因为美军一旦决心停下来并且形成坚固的防御线,中国军队要想反击,就等于打的不是运动歼敌而是对美军阵地的攻坚,这是最没有胜利把握的一种战场情况。

  可是,李奇微始终没有放松对中国军队可能反击的警惕,他使用的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北进政策。部队推进的速度不快,但却十分坚决,并且战线平推,不留间隙,即使越过了三八线依旧还是如此。这反让彭德怀举棋难定了。反击作战肯定要打,但什么时候打为最佳战机,怎么打,这些问题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军事首脑之间形成了激烈的争论。

  副司令员洪学智坚决不同意立即进行大的战役,他主张把联合国军再往北放,一直放到战机形成时,也就是中国方面完全准备好了以后,再打。洪学智的理由是:如果现在就打,敌人一编,不容易达到毛主席所要求的“成建制地消灭敌人”的目的。

  而把联合国军放进来,中国军队可以采取拦腰截断的战术,解决问题会顺利一些。况且现在新部队刚入朝,没有立即投入大战役的思想准备。

  彭德怀打断了洪学智的话:“我们不能再退了,把敌人放进铁原、金化以北坏处很多。铁原是平原,是很大的开阔地,敌人坦克冲进来,对付起来很困难。另外,敌人进来,我们在物开里附近储藏的很多物资和粮食怎么办?不行,不能把敌人放进来,还得在铁原、金化以南打!”

  副司令员邓华也倾向于洪学智的意见:“洪副司令的意见有道理,应该把敌人放进来打。目前,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刚入朝,第九兵团也刚刚往前开进,地形都不熟悉,行动十分仓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