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新四军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三〇


  他曾有过梦想,要像希特勒统一德国那样统一中国。为此,他曾亲自挂帅围剿江西一隅的中共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围剿,他败在毛泽东的手下,第四、五次围剿,他胜了,可惜败的却是别人,而不是毛泽东。为此,他失眠过。他深知,在中国是不能有两个领袖的,胜者乃为王。于是,他等待着。终于等来了中国共产党的“佳”电,毛泽东让步了,毛泽东在关键时刻还是怕破裂的。如果在此时不一鼓作气压服共产党,恐怕将来就无办法了。

  油灯下,毛泽东在奋笔疾书,在起草电报。这几天,经他起草的电报像雪片般飘向各地,这纷飞的雪片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蒋介石的一切作法都是逼我让步,许多中
  间派被他吓倒了,纷纷要求我让步,我须善为说词以释之。
  我除在文章上《佳电》表示和缓及皖南一点小小的让步外,
  其它是寸土也不让,有进攻者必粉碎之。

  只有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才能打破蒋介石的诡计,制止何应钦的投降,争取中间派的向我,单是一个软或单是一个硬,都达不到目的。

  我之方针是表面缓和,实际抵抗,有软有硬,针锋相对。缓和所以争取群众,抵抗所以保卫自己,软所以给他以面子,硬所以给他以恐怖。

  毛泽东在给蒋介石留面子。

  然而,蒋介石却不要这个面子。

  中共“佳”电之后,国民党由“皓”电所鼓起来的反共热情,到11月上旬便开始演变为华中局部规模的具体军事行动:

  李品仙电令桂系在皖南的部队,具体部署准备击灭新四军渡江部队……

  桂军第138师莫德宏部开进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向皖东新四军张云逸部第四支队挑衅……

  鲁苏战区东北军第112师霍守义部2个团越陇海路南进至苏北淮阴地区以东苏家嘴一带,与八路军黄克诚部对峙,企图以“武装调停磨擦”为由,打通苏鲁联系……

  韩德勤虽然兵败黄桥,但余勇犹存、拥兵数万,此刻已按捺不住,扬言要“恢复黄桥决战前的状态”……

  苏北,有个不大的镇子,名叫曹甸。今天,它像一朵小小的浪花,融汇在祖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之中,像祖国千万个小镇一样平凡。然而在史学界,这座不起眼的小镇却裹着一层浓浓的迷雾。

  黄桥战役脍炙人口,可是知道曹甸战役者甚寡。据说,对战役的打法,当年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与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兼华中总指挥部政委刘少奇有不同看法。对这场战役的评价,至今史学界众说纷纭。1963年编写的《新四军抗日战争史》在提到曹甸战役时,对黄克诚持批判态度,指责他“右倾保守,致使战役目的没能圆满达到”。彼时黄克诚已被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这种新账老账一起算的作法本不足为奇,问题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一些军战史载体仍以“不宜”等种种原因,对曹甸战役的介绍若明若暗、欲言还休……

  苏北阜宁且东沟镇,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部驻地。

  刘少奇放下刚刚阅读几遍的“军情通报”,以敏捷的思维速度将几千文字浓缩为一句话:霍守义师南下和莫德宏师东进,苏北形势逆转。

  刘少奇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和烦躁。11月4日,他曾与黄克诚长时间地分析了南下八路军与新四军在苏北会师后的形势。而后,他代表黄克诚向中央提出了“我们的建议”,明确提出“迅速消灭韩德勤,统一苏北于我手中”。孰料,这意见遭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正、副指挥陈毅和粟裕的强烈反对。陈、粟二人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及刘少奇、黄克诚:“立即消灭韩德勤固然便利,恐先给蒋大举进攻的口实,于政治不利”。

  想到这些,刘少奇不禁又凭添几分烦躁。他懂得,战争不是儿戏,战机稍纵即逝,容不得长时间地笔墨往来。昨天,他已致电中央,陈述利害:“如不迅速解决韩德勤部,巩固苏北阵地,不集中华中主力给反共军主力以痛击,消灭一二个主力师,则华中形势愈趋危险愈难对付。”可是,中共中央没作任何反应。

  刘少奇越发着急。

  1939年秋,他抵达华中后,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执行中央的战略决策,做好发展华中这篇大文章。经过在豫皖苏、皖东北等地区的实地考察,他最后认定只有苏北才是有最大发展的地区,应集中最大力量向这方面发展。此后,他先后与项英的南进政策和彭雪枫、黄克诚的西进主张产生过严重分歧,但最终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

  现在,他仍坚信,毛泽东会很快回电,毛泽东会支持他的。于是,他再次拟就电文,建议“首先消灭韩德勤,巩固苏北,确保津浦路以东地区,集中全力在皖东决战后再相机向西大发展。”

  与刘少奇彻底解决苏北问题的急躁情绪相比,延安的态度比较冷静。

  毛泽东在考虑:华中形势极其复杂,越是复杂越需要慎重。动哪一颗棋子都无疑会影响全局,更何况,消灭韩德勤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一招棋。毛泽东清楚,只要这颗棋子一动,皖南新四军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叶挺、项英能否承受得住,毛泽东心里没底,中共中央心中没数。

  11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联名复电陈毅、刘少奇、黄克诚等人:

  目前立即动手打韩德勤、霍守义、何国柱,
  在政治上极端不利。
  第一次攻击令须由延安下,
  你们不得命令不得动手。

  “第一次攻击令须由延安下”,说明毛泽东的忍耐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苏北的形势严峻,这一点,毛泽东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刚刚得到情报:胡宗南重兵正虎视耽耽,准备进攻关中的八路军,陕北的形势亦趋紧张。于是,他以中共中央名义给刘少奇、黄克诚进攻韩军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须等胡宗南向关中动兵之后,如此才有理由向韩德勤和霍守义部发动局部战斗。

  就在刘少奇向中共中央频频言兵的时候,皖南的项英也在同延安展开了一场“蘑菇战”。

  11月22日,毛、朱、王致电叶、项:

  皖南邻队及军部以在动手解决韩德勤之前移至
  苏南为有利。准备情况如何,几天可以开完?盼告。

  中共中央十分着急!

  同日,项英复电延安:

  我们意见极短时间内无法开动,如估计有战斗
  情况发生,反不如暂留皖南为好。

  项英安稳如山。

  11月24日,延安确认曹甸战役不可避免,对韩德勤攻击在即,急电指示叶挺、项英:

  (一)你们必须准备12月底全部开动完毕;
  (二)希夷率一部分须立即出发;
  (三)一切问题须于20天内处理完毕。

  中共中央万分焦急!!

  11月27日,项英复电延安:

  中央大计如何?究竟有何举动?

  项英在装糊涂。

  11月30日,延安致电叶、项:

  苏北动作不碍大局,只在淮安、宝应间开一个
  缺口,以便隔韩、霍,打通苏皖。顾、韩会叫几声的,你们敷衍一下就完了……
  以大局判断,蒋、顾是不会为难你们的,现在开始分批转移,12月底以前移完不算太迟。

  然而,毛泽东对蒋、顾的分析和判断却失算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