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如临大敌 | 上页 下页
一〇


  "报告,是教练出国时候,在美国书店买的。"韩光说,"没有翻译版本,我看的是原版。"

  严林愣了一下,"你看得懂原版?"

  "是。"韩光还是很低调,他不习惯被人注视。但是这次他低调不起来了,所有队员都在看他。

  "你在哪儿学的外语?"严林纳闷,"原版使用了大量美军的军语,一般的高校外语老师都看不明白。"

  "报告,我祖父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留学,49年回国参军。51年参加抗美援朝,一直在作战部队,后来抽调去做了板门店谈判代表团的翻译,他退休以前从事军事外事工作。"韩光说,"我看不懂,请教了他。当时他刚退休,有时间辅导我。"

  严林点点头:"我还以为泄密了呢,这本书总参组织专家翻译,只在极小范围内进行了普及。以后你们每人都会有一堆类似的情报资料,会专门给你们组织学习。入列。"

  韩光入列,站好。

  "我看了你们打枪,说实话——一群垃圾。"严林说,"800米的目标,没有超过狙击步枪的极限射程,你们打的靶子跟狗啃的一样。这也不能怪你们,因为责任不在你们,在你们所在的部队。我们的军队打得赢任何一场对外战争,但是有一个习惯非常不好——狗熊掰棒子,捡起来一个丢一个,非得等到再打仗的时候,才知道翻起来以前的经验临阵磨枪。就拿狙击战术来说,抗美援朝时期就有张桃芳——我不客气地问,你们几个人知道张桃芳——韩光你不用回答。"

  韩光不吭声。

  其余队员还真的不知道。

  蔡晓春眨巴眨巴眼,"狙击兵岭。"

  严林看着蔡晓春:"看来你知道,说说你知道的。"

  蔡晓春出列:"报告!张桃芳,志愿军24军战士,曾经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美军将当地称之为狙击兵岭,表示对他的敬畏。"

  严林点点头:"你也算有点意思的,什么时候知道的?"

  "报告,我初中的时候,在图书馆看的。"蔡晓春说,"也就是从那天起,我立志成为狙击手!"

  "入列吧。"严林说。

  蔡晓春入列。

  "看来你们还不都是糊涂蛋,这次我很意外。"严林说,"不过也很可悲,因为他们两个都不是在部队服役的时候知道这些作为狙击手要知道的基本常识的,全靠自学。这说明,我们部队的军事训练确实有问题……"

  "报告!"孙守江有点听不下去了。

  "讲。"

  孙守江跨前一步:"我也知道一个解放军的狙击手!"

  "是吗?"严林问,"你是在哪儿自学的?"

  "报告,我不是自学!"孙守江说,"我是在解放军服役的时候,接受军事训练的时候知道的!"

  严林点点头:"看来我又有一个新的意外,说说看,他是谁?"

  孙守江一本正经:"严林,陆军中校,中国陆军狼牙特种大队狙击战术专业教官。他的辉煌战绩是,150发子弹,149个半敌人;他的一生遗憾是,第151个敌人跟他同时发现对方,于是那颗子弹到最后也没打出去,成了纪念品。"

  队员们忍不住噗哧乐了。

  严林的嘴也咧了一下,但是没笑出来。

  孙守江还是一本正经:"我的回答完毕,严教!"

  "入列。"严林挥挥手,"他没说错,这是部队教给你们的。都别笑了,严肃点。"

  队员们绷住笑。

  严林笑笑:"你的脑子也算活的——作为狙击手,最有力的武器是你的大脑。保持好你的头脑灵活,这样可以让你以后送命的几率小点儿。"

  "是,严教!"

  严林转向队员们,"你们是各个单位选送来的狙击手骨干,回到原来单位还承担着以点带面的种子教官的任务。所以从你们开始,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作为军人,该知道的一定要知道,不能比社会上的军事爱好者知道的还少——这就是耻辱了。我不管别人怎么样,凡是在我手下出去的狙击手骨干,个个都要精通本专业!把心思用在训练和作战上,用在实践和理论上,你们都要成为真正的职业军人,职业的狙击手!你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我要对你们进行强化训练!——我先要告诉你们,狙击手在面对目标的时候,都要考虑什么?"

  队员们看着他。

  "韩光,你说。"严林说。

  韩光没办法,只好出列,"报告!地心引力,风速风向,瞄准镜的光学曲率,当地气候、温度、湿度等多个方面,都在考虑范围内。"

  严林点点头,"那是书本上教给你的,不完全,不过总还是知道点。你们都听见了,要考虑的包括这些方面。所以狙击手致命的一枪,不是光靠感觉,要学会动脑子。你们要在最短时间内,学会这些常识,有一大堆数学公式要背,并且要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进行射击体验,你们的时间只有这么多,所以别打算每天休息够……"

  2

  阮文雄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但是他很坦然。面对AO的几乎所有高级主管,他保持着冷静。此刻他没有穿迷彩服,而是合身的西服,还打着领带,只是目光依然冷峻。现在他不在丛林或者荒漠,而是在繁华的巴黎市区,写字楼的会议室里面。

  这里是AO的欧洲总部。号称"非洲战略资源公司"的雇佣兵公司其实不在非洲,只是在南非开普敦有个办事处和培训基地。之所以叫非洲战略资源公司,原因有二——第一,创始人是布冯上校,他曾经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服役,对非洲情有独钟,最早组成公司的也大多是非洲军团的老兵,有意思的是参与者当中也有退役的英军突击队员,当时他们在战场上可是敌人,战后却成了同事;第二,虽然AO在全球都有业务,但是主要业务范围还是在非洲,不过近年来随着国际战争和恐怖事件的迅猛发展,亚洲甚至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也成为AO比较活跃的新领域。

  AO和世界上其余的雇佣兵公司一样,童叟无欺,拿钱办事,比较喜欢独裁政府和民族内乱。当然由于现实和意识形态的原因,AO不与西方国家为敌,否则连落脚的地方都没了。西方国家的军情单位也对AO这类公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那里不仅有自己昔日的熟人战友,而且在很多军队和情报单位不便出面的事务上,AO这样的雇佣兵公司就成为马前卒,可以做很多军队和情报单位不能去做的脏活。随着国际战争事业越来越呈现出局部战争和游击反游击战争的常规形态,西方国家的军情单位就越来越重视跟AO这类雇佣兵公司的秘密往来。西方国家的民众很看重战士的生命,往往因为战场伤亡群起而攻之,搞得政府下不了台,所以很多危险的活儿政府不愿意派军队,更愿意花钱找AO这样的公司。他们就得了一个名字"承包商",跟国内的包工头不同,他们承包的不是工程,而是战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