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国殇 | 上页 下页
七五


  其实,蒋介石不是真的不想走,他早已命人在武汉做好了设立大本营的准备,军委会作战组的人也已经先期撤离了。

  蒋介石不走是要给国内外人士做个样子,他蒋介石堂堂一国之领袖何惧生死。同时,也是给守城将士吃一颗定心丸。

  其实,蒋介石不走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重要原因,他要在南京等德国大使陶德曼。现在,英美是指望不上了。有人报告,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发现有美国造字样,有消息说,美国一批军火正在装船驶往日本。蒋介石痛苦地意识到。这两个昔日的“铁哥们”把他甩了。如今,蒋介石唯一的希望,就是乞盼着这位德国大使能给他带回一个救命符。由日本的盟友德国出面调停,很有希望与日本进行和谈,这样一来,南京不就有救了吗?

  几天以后的12月2日,蒋介石日思夜盼的陶德曼终于来到了南京,他给蒋介石带来了一根带刺的橄榄枝。

  陶德曼的开场白让蒋介石听得很顺耳:

  “中日两国同文同种,礼应是兄弟手足,本不该干戈相见。在这场冲突中受害的是中国和日本,而高兴的是英美和苏俄。英美希望你们两败俱伤,好做他们的殖民地;苏俄希望乘机推行赤化政策。他们都在坐山观虎斗,我想这一点贵国是明白的。”

  “是的!”陶德曼的话戳到蒋介石的痛处。

  “所以,我们认为对中日两国来说,真正利国利民之道,莫过于及早停止冲突。长期打下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对!对!我们一直希望停战言和”蒋介石觉得这下求和有门儿了。

  陶德曼卖了半天关子,这才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微笑地面对侧耳恭听的蒋介石朗声念道:

  “这些是东京方面的意见。我们元首也认为可行,请委员长考虑:

  第一,承认满洲国和内蒙独立;
  第二,扩大《何梅协定》,规定华北为不驻兵区域;
  第三,扩大、《淞沪协定》非武装区……”

  娘希匹,日本人的胃口太大了,蒋介石心里骂着,还是耐着性子听下去。

  “第四,中日经济合作;
  第五,中日共同防共;
  第六,根绝反日运动……”

  这6项条件,简直跟当年的“21条”差不多了。这么大的事,蒋介石不敢当面一口应承下来。

  “好吧,这么大的事,容我们商量一下,再和大使详谈吧。”

  陶德曼一走,蒋介石把张群、陈立夫、宋子文、白崇禧、顾祝同、徐永昌、唐生智、王宠惠都找来了。对日本停战议和条件,张群和陈立夫首先表示同意。宋子文和孔祥熙咬了一阵耳朵后说道:

  “我看不但条件太苛刻,而且陶德曼的用意也有挑拨离间的嫌疑。这个条件要好好考虑考虑再说。”

  蒋介石不理睬宋子文的话,转身问秘书陈布雷“阎锡山有没有回电?”

  陈布雷回答:“阎长官表示同意,并且特意说:夹着尾巴做人也还是人,总比死了的好。”

  蒋介石一听来了情绪。有阎锡山这票,他更硬起来,让在座的人一一表态。“如果只是这几项条件,也未尝不可”老奸巨滑的徐永昌看透了蒋介石乞和的急迫心情,马上随声附和。顾祝同也连说“可以答应”。

  问到唐生智,他起初不作声。唐生智一直主张持久抗日,内心委实不愿和日本讲和。蒋介石再三追问,他只推说:“我还没考虑好!”

  只有白崇禧不含糊:

  “要是这个条件,那我们为什么打仗?”

  一句话弄得蒋介石好不尴尬。

  “事情已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陶德曼出面斡旋总是好事,条件如何,还可以商量,总比这样战乱下去为好。我再派人交涉就是!”

  蒋介石确实早已派人交涉了。生性圆滑多疑的蒋介石不想在陶德曼这一棵树上吊死,在此之前,他就已秘密跟日本联系,商求妥协条件。11月19日,让孔祥熙致电日本政界要人山本提出停战反共的要求:

  ……中日为唇齿之国,亟应协力合作,以图共有共荣,年来与矶谷、喜多诸君晤叙,均以此相勉。此次东还,原拟绕道日本与日朝野会晤,不料旅次即闻平、津、沪战事讯,只得作罢。现在情势愈恶,真可慨叹,此后结果实堪忧虑,倘日方不急悬崖勒马,必致两败俱伤,坐使渔人得利。此次战起使中国民气日益激烈,沪战及太原之战双方损失皆巨,而现在日本已获相当面子,倘再事续进则胜负无常。我方步步为营拼死抵御,虽日军有犀利之武器,然以中国之大,若深入内地何能立获胜利。代价既巨,消耗必多,现在日本已处孤立,列强猜忌日甚,一旦有事恐无力应付。年来日人口唱中日共存共荣,而行事乃共荣共枯,近来又盛倡反共,而行为反为造共。倘再不悔悟,恐不仅自耗防共之国力,且促使中国联共赤化,后患无穷。唇亡齿寒之意甚望日本明达之士注意及之……

  蒋介石对这封近乎乞怜的求和电报到底能否收到效果毫无把握。而陶德曼的调停能否奏效,他也不敢完全相信。蒋介石想起一句古话,“善战者,求之于势”。他要设法造成一个形势,迫使日本讲和。19日这封电报发出后,蒋介石又从汪精卫的建议中受到启发,于是想出一招:发个迁都宣言,以示抗战到底之决心,这样也许可以迫使日本“知难而退”。

  蒋介石随后又决定南京防守要拉开架势,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不会轻易放弃南京。进攻南京就是甘冒付出巨大代价的风险。他一改原来只以少量部队象征性地防守南京的计划,决定以重兵死守南京。可是兵从何来呢、蒋介石的嫡系主力陈诚的部队开往江西了,胡宗南的部队去了陕西。再说,这两支部队就是近在眼前,蒋介石也不会让他们再去抵挡锐气正盛的日军。他要留着这点家底。但是,如果兵力少了,没等谈判有结果,日军就可能占领南京,这样我方在谈判桌上必然只能甘居下风。因此,要保证坚持一定时间,以利谈判成功,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

  蒋介石盘算着,只有将上海撤退的部队先顶上去再说,另外,还有以改编奉系军阀张宗昌的部队为主的第2军团,让他们星夜兼程驰援南京。这么一算,南京防守的兵力就差不多了。

  这些部队多半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蒋介石当然不心疼。不过,蒋介石还是忍疼出了点血,把桂永清教导总队留下来守南京。教导总队一式的德式装备,由德国顾问训练,蒋介石刻意模仿希特勒,把这支部队当作自己的“铁卫军”,在守南京的部队中,数教导总队的战斗力是最强的。

  11月5日,蒋介石又会见陶德曼,蒋介石一再要求陶德曼保证调停之事要好事做到底,陶德曼也信誓旦旦。

  11月6日,外交部报告蒋介石:德意日三国在罗马签定了共同防共条约。

  “娘希匹,老子被出卖了。”蒋介石预感到和谈希望破灭了。

  日军隆隆的枪炮声日日近逼南京。日军统帅部原先曾规定华中方面军作战地域为苏州——嘉兴一线以东,并未授权日军继续西进。但是,当日军势如破竹于11月19日各部队进抵该线时,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对这纸命令却置之不理。淞沪之战大胜中国军队,使这个骄横的日军统帅更加不可一世。他要让日军统帅部和整个世界大吃一惊,他要亲率部队把太阳旗一举插到敌国的首都南京城头,到时候,全日本都会为他而骄傲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